首页 理论教育 朝令夕改的规定

朝令夕改的规定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岁的小姿是家族中的心肝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疼爱她。小姿的爸妈听人家说:“爱再多的孩子,也不怕疼坏了。”爸妈和孩子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同一队的队友。在前一小节中,我们曾谈到家规不要太多,但是一旦定下了就要彻底执行,因为再也没有比朝令夕改的规定,更叫孩子弄不清楚状况的了。希望获得爸妈的肯定,是每个孩子的心愿。

08 朝令夕改的规定

教养情境

4岁的小姿是家族中的心肝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疼爱她。小姿的爸妈听人家说:“爱再多的孩子,也不怕疼坏了。”但小姿的爸妈最近发现一件很头疼的事,每当小姿想要什么玩具时,他们不答应她的话,她就向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撒娇,还对小朋友夸口说:“要玩具一点也不难,只要哭就会得到的!”长辈教育的态度和规则与他们夫妻两人的不一致,很让他们伤脑筋……

谈到家规,不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们家有家规吗?比方说:每天可以看多久的电视、不可以打人、什么时候可以买玩具……如果有的话,你的孩子清楚你们家的家规吗?这样的规定对所有的家人、时间和地点都一律适用吗?

对孩子来说,家规其实就像是玩游戏的游戏规则。想像你参加一个没有明确规则的游戏,然后动辄犯错,弄不清楚什么时候会被裁判吹哨“哔!犯规!”这样的游戏,怎么玩得起来呢?你又怎么能够从中获得玩游戏的快乐和得分的成就感呢!

爸妈和孩子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同一队的队友。你们一起和生活竞赛,一起克服生活的挑战,协助彼此能够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获得归属感、成就感与最多的快乐、满足。在这样的前提下,爸妈身为“资深”的生活专家,自然有义务告诉生活小菜鸟,一些适当的游戏规则。

在前一小节中,我们曾谈到家规不要太多,但是一旦定下了就要彻底执行,因为再也没有比朝令夕改的规定,更叫孩子弄不清楚状况的了。同时,知道为什么要守规矩、该怎么守规矩的孩子,也会活得比较快乐自在。

希望获得爸妈的肯定,是每个孩子的心愿。清楚的、一致性的家规,可以帮助孩子了解爸妈对自己行为的期待,让他更容易有规则可循、肯定自己的能力,获得自信心。

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常常依时间、地点或是情境的不同,对孩子同样的行为有不同的管教方式,使得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爸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孩子的无所适从,也很有可能逐渐演变成“钻漏洞”的侥幸心理,损害亲子间的信任感,徒增亲子互动的冲突。

身教重于家规

虽然不少父母都会定立家规,明确的家规也能够给孩子一个依循的标准和秩序感,然而,在这里要提醒各位,“身教重于言教,要做给孩子看,而不是只讲给孩子听。”比方说,“不可以打人”,如果是家规中的一项,偏偏你家的孩子个性就是比较急,容易生气抓狂,不是抓自己头发,就是忍不住要打人,甚至是打你。那么,提供你一个长庚医院儿童心智科吴佑佑医师的小办法,你可以用手稳住孩子,不断跟他说:“你可以生气,但是你不可以打人。”更重要的是,自己绝对不能动手打回去。

如果爸妈不断跟孩子说:“不可以打人。”可是孩子犯错的时候,大人就打他,那孩子自然会认为:“为什么别人犯错时,我不能打他呢?”尤其对小孩来说,他接受的信息可能是:“你生气了,你打我;我生气的时候,也可以去打别人。”或是“你比我大,所以你可以打我;等我长大了,就可以打比我小的人。”

如果家庭中的家规是“不可以骂不好听的话”,那么你也要以身作则,不论再怎么生气,都不可以口出恶言。有些大人一旦坐在方向盘前,脾气就上来,一下子骂前面的车子:“笨蛋,会不会开车?”一下子又骂旁边的路人:“有没有长眼睛啊,不会看路啊?”那么,不管平时你怎样苦口婆心地教导孩子,不可以骂人,也是白费工夫。

孩子的模仿力是很惊人的。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爸妈就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引导孩子的正向行为,千万别说归说,做归做!

教养策略,要不分场合地一致

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父母一定要说到做到,这样孩子才能够信任你。前一小节中,吴医师也从自己个人教育孩子的经验,提醒各位“少和孩子说‘不’,但如果说了就一定要做到。”

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可以慢慢让孩子参与家规制定的讨论,如此不但可以让孩子有机会练习选择与信守承诺,亲自参与讨论过程的规则,孩子也会更乐意遵守。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孩子其实也能够学着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或是大家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同在一起生活的一家人,过得更好,更幸福!

很多规则在定下之前,都是可以商量、讨论的,就像吴医师所提醒的,不要先搬出“不”来挡住孩子的需求,然后在孩子的哀求下,觉得好像也没那么严重,就让步,让自己的话轻易打折扣,损害你在孩子心中的“信用”程度。比方说,最后的结果同样是让孩子在饭前喝了半杯西瓜汁,“先说了不,再打折扣”和“先和孩子讨论怎么办,最后商量只喝半杯”,孩子的感受和心情,是全然不同的。

还有,最常发生规则的不一致,往往是在外出的时候。有些孩子平常很守规矩,结果出了门,简直判若两人,动不动就情绪失控。如果你家里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倾向,那么就应该事先分析一下,比方说:孩子都是在什么时间点失控的呢?如果差不多都发生在肚子饿了、想睡觉的状态下,下次出门前,记得要避开这样的时间点。

接下来,衡量自己在外面的时候,会不会因为怕丢脸、怕孩子失控,就“放宽”一些标准了呢?爸妈一定要放下自己的面子问题,把教育孩子的一致性摆在最前面,同时也让孩子了解规则就是规则,不会因为场合不同就产生改变,慢慢地,孩子理解以后,就不会继续探测规则的可信程度啰!

和其他照顾者建立教育共识

现代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在爸妈、祖父母、保姆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的,爸爸妈妈与其他的照顾者,最好能针对主要的管教原则,建立共同的规范,让孩子有一致的规则可以依循,比方说“不可以打人”(当然大人也要示范不打小孩)。一致性的教育态度,能帮助孩子更有自信地成长。想像一下,小孩在爸妈与其他教育者的照顾之下过日子,一下子要遵守爸妈的规则,一下子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实在是很辛苦。

就算照顾者彼此之间的意见不同,也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起内讧,让孩子不知道到底要听谁的才好,或者适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比方说,爸妈说不可以看电视,但是到爷爷奶奶家就可以看电视……

讨论这样的话题时,大家不要忘了共同的前提,都是“疼爱孩子、为孩子好”,尽量用委婉的说法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千万不要一时意气用事,一定要和对方拼个输赢来,相信很多讨论都能在各退一步的情况下,获得很好的效果。

一般来说,和长辈讨论难度会比较高,至于保姆,建议各位爸妈在挑选保姆时,就要留意对方是否和自己有相同的教育理念,这样将来在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也更容易调到相同的频道上!

至于,爸爸妈妈自己也要特别留意,别在孩子面前争吵,或是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拼输赢!因为不论谁胜谁负,孩子都是最大的输家。孩子很可能会将爸妈的争吵,理解为“都是我不好!”;或是在争吵的父母之间,被迫选边站,不论是畏惧强者、或是同情弱者,让孩子原本对父母那份纯粹无杂质的爱意,产生纠葛与质变。不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会影响孩子对这个家的归属感,磨损孩子的安全感,造成自信心低落的不良后果!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这样孩子每犯一次错,就再多学会一点!

当孩子对世界充满探索热情时,少跟孩子说“不!”

爸妈的疑惑

有时候我把孩子托给自己的父母带,但是,却常常发生教育原则不同的状况,特别是他们经常会让孩子想买玩具就买玩具,让我感到非常苦恼。怎么办?

教育态度的不一致,是容易引发家庭纠纷的火药库,尤其当争执的对象是自己的长辈时,更应该要审慎处理。建议你:

肯定长辈的付出

爸妈应该肯定长辈对孩子的疼爱,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给长辈“难堪”;等孩子离开后,再好好地将自己的教育想法,和长辈沟通,比如,我们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希望孩子学习自我控制与金钱规划。

搬出有力的援军

适时搬出有力的援军,比方说幼儿园老师的说法、报章杂志上的专家意见,都是能有效说服长辈的参考方法。

选择性让步

爷爷奶奶这种“不明是非”的疼爱,对孩子也很重要。除重大事情外,生活小节上不妨适时让步,让孩子享受被“爱到足”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