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名师成长之路中寻善

在名师成长之路中寻善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选择一位自己佩服和敬仰的名师,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潜心分析名师的成长之路,从中得到启示、得到引领、得到帮助。虽然语文教学起步较晚,但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华老师的日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小时的睡眠。

在名师成长之路中寻善

徐学红

教师在践行善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积蓄善的力量。这种力量从何而来?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积蓄善。但与此同时,还必须要通过向名师的学习,来不断地丰富和提升自己的善。

我认为: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从“名师的成长之路”中寻善,是积蓄善的力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选择一位自己佩服和敬仰的名师,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潜心分析名师的成长之路,从中得到启示、得到引领、得到帮助。

有的教师探寻了语文名师支玉恒的成长之路。他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59年于河北体育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教体育课。后由于种种原因,1977年,近40岁时支老师改教语文课。当时,他连汉语拼音都认不全,于是虚心向低年级老教师求教。支老师的书写并不好,但经过三年苦练,无论写教案、改作业、批作文还是写总结等,均用小楷毛笔书写。虽然语文教学起步较晚,但他以勤补缺,刻苦钻研,终于走出了张家口,走出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支老师这样非同寻常的成长历程,不能不让我们老师由衷地佩服和崇敬。在这一探寻的路上,我们的老师明白了“天道酬勤”与“贵在坚持”对于教师成长的至关重要性。

有的教师探寻了数学名师华应龙。人们总是怀疑他这样一个一直在农村工作的小学教师怎么会有如此这般令人羡慕的成绩。是不是他有什么家庭背景,或较丰厚的经济基础?在探寻的路上,我们的老师知道了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在他读初二时,患病五年的父亲告别了人世!当时的家中,真正是家徒四壁。1981年,他以高出重点高中的分数考进了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工作以后,华老师特别勤奋。为了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提高自己的课感,他创造性地开始了自我评课:一边上课,一边给自己的课录音;课后一边听录音,一边反思,并请同行指教。随着教龄的增加和点滴经验的日积月累,他越来越感到自己理论知识的贫乏。于是,批改完作业、备完课,他又相继捧起了大专和本科自学课本,参加了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函授,还进一步捧起了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课程与教学哲学》、《中国数学史大系》……华老师的日历上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的只是一天五六小时的睡眠。更深夜半,烛泪将尽,他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觉醒来,跑跑步,暖暖身,继续看书。热闹正月,人们打牌娱乐,山珍海味,他却钻进宿舍,捧着书本,啃着馒头,深深沉浸在自己的奇妙王国之中。在华老师的身上,我们的老师明白了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他的确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利用了起来,的确发自内心地去努力;因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所以没有任何阻力能挡住他迈向成功。

还有的老师探寻了章鼎儿的成长历程,有的则探寻了魏书生的成长历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从这些名师的身上,我们老师看到了种种无言的师之大善——可能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也可能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还可能是一种不懈的追求……而这些,都在不断唤醒我们教师心灵深处的为师之善,并引领着我们教师朝着成为名师不断积蓄善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