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权贵如粪土

视权贵如粪土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李白自小聪明过人,人们见了他便赞不绝口。酒席之间,李白与朋友们高谈阔论,吟诗作赋,酣畅淋漓,往往大醉而归。可是李白并不满意这种一步步往上爬的常规作法。于是,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李白专门给他起草诏书。李白生性爱喝酒,而且喝起来,不到酩酊大醉不放下酒杯。有人告诉太监,李白上街喝酒去了。只见李白酣声大作,伏在桌子上睡着了。李白这才慢慢清醒过来。

视权贵如粪土——李白

李白字太白,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出生于碎叶(古城名,今属俄罗斯),祖上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李白自小聪明过人,人们见了他便赞不绝口。据说他因此有些骄傲自满起来,不再好好读书。有一天,李白又去郊外小河边嬉水游玩。突然,他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石头上正吃力地磨着什么。李白有些好奇,就走进去看,见老婆婆手上磨的是一根铁棒。李白不明白老婆婆要磨铁棒做什么用,就问她磨什么东西,老婆婆回答说:“我要磨根绣花针。”李白更惊奇了,脱口应道:“这么粗的铁棒,怎么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哈哈一笑,说:“世上没有干不成的事。只要功夫到家,绣花针照样能磨成呢!”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深受启发和教育,他联想到自己整天游逛,不去努力,即使再聪明,又能做成什么事呢。于是,他转身跑回家,开始勤奋读书学习了。这样他才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上面的故事只是个传说。我们大可不必去追究它的真实与否,而应从中获得一点启发:凡事都须下功夫。知识、学问都是靠钻研得来的。

正因为李白聪明伶俐又勤奋好学,从小就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到10岁的时候,便精通诗书音律,吟诗作文十分拿手,而且还练得一手好剑法,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他的性格属于豪放不拘的那种类型,喜欢结交朋友,常常把自己的钱拿出来,请朋友喝酒。酒席之间,李白与朋友们高谈阔论,吟诗作赋,酣畅淋漓,往往大醉而归。李白有一个时期,居住在山东的徂徕山,天天与孔巢父、韩准、张叔明、裴政、陶沔等五个人喝酒吟诗,笑谈国事。被人们称为“竹溪六逸”的,就是这六个旷达不羁的人。

从20岁起,李白为了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就到各地去观光游览,广交天下朋友。他从南到北,走过很多地方,不仅去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等当时的许多大城,还去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知识渊博,见多历广,又加上过人的才智,因此他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望庐山瀑布》,就是李白游览庐山时所写的。诗的大意是说,日光照耀着香炉峰,缭绕的云彩好像生起的紫烟雾。远远眺望那山头的瀑布,就像一条大河挂在眼前。飞奔而下的流水,足足有三千尺高!真叫人疑心是银河从九重天上落了下来。李白以浪漫的想象,夸张的比喻,逼真的描绘,优美的语言,形象地勾画了庐山瀑布的奇观美景,成为千古绝唱。

李白自小就抱负宏伟、志趣远大,进入一种道德高洁,精神不俗的境界。当时读书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必须参加考试。可是李白并不满意这种一步步往上爬的常规作法。在他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去参加过一次考试。他十分自信,相信自己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朝廷要用就用,不用就拉倒,他不愿去受那种考试的折腾。李白常常把自己比作谢安,谢安是东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像谢安那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干。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正月),唐玄宗下诏,命令百官大臣推荐贤能之人,这时李白正好在京城长安。有个官员,也是个著名诗人叫贺知章,便向唐玄宗推荐启奏,说是长安城新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诗歌文章都做得十分出色。唐玄宗原先也听说过李白的大名,自然一奏就准,便命贺知章快去带李白来见他,要当面试李白,是否真有才。

李白听说过唐玄宗要见他,心里很高兴,以为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到了,就十分爽快地跟着贺知章进了宫。唐玄宗在大殿里接见了李白,问了些问题,谈了一阵话,李白对答如流,出口成章,而且见解深刻,妙语连珠。唐玄宗听得满面春风,十分高兴,当下就称赞道:“你是个普通的读书人,连我都知道你的名字。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啊!”于是,唐玄宗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李白专门给他起草诏书。

李白生性爱喝酒,而且喝起来,不到酩酊大醉不放下酒杯。李白的许多诗作,都是在酒席上或酒酣耳热之后写的,酒助诗兴、诗赖酒发是李白写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诗句,就是这一特点的真实写照。所以人们都称李白为“诗仙”,更是形象地说明了李白以酒赋诗、飘忽潇洒的独特个性,进了翰林院李白喝酒的习惯并不因此改变。一空下来,他便找些诗友到长安酒店里去喝酒。

这时的唐玄宗已经六十出头了却宠爱上年轻貌美的杨贵妃。杨贵妃聪明伶俐,在音乐方面有较高的修养,深得唐玄宗的欢心。于是唐玄宗每天在杨贵妃的陪伴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他们一边品尝着美酒佳肴,一边听着乐师们演奏乐曲、歌妓们演唱歌诗,时间长了,就觉得腻了,想编些新曲新词来听。

这一天,唐玄宗叫乐工写了一首新曲,需要填上歌词,才可演奏演唱。想起了刚进翰林院不久的李白,就命太监去召李白进宫。太监得令去请,可是在翰林院、在李白家,都不见他的踪影。有人告诉太监,李白上街喝酒去了。

太监十分着急,忙上大街去找。找遍了长安城,才在一家酒店找到了他。只见李白酣声大作,伏在桌子上睡着了。太监们使劲儿摇着李白肩膀,大声吆喝:“快醒醒,皇上要见你。”李白睡意朦胧,站起身,揉揉眼睛,奇怪地看了看,又坐下睡着了。太监们见李白这个样子,不由分说,便七手八脚把李白抬进轿子,一路小跑,送到宫里。

进了宫,抬下轿来,李白仍是东倒西歪,身子根本不听使唤,连向皇上必行的朝拜礼也没法做。太监们见他醉得实在厉害,就端过来一盆凉水,洒在李白脸上。李白这才慢慢清醒过来。

唐玄宗是个爱才的人,又想听李白写的诗,心里虽有不痛快,也不便责怪什么,就命太监备好笔砚,叫李白马上把歌词写出来。

李白席地坐下,提起毛笔,忽然觉得靴子套在脚上,不舒服。斜眼看去,只见宦官头子高力士卑躬屈膝地站在一边,就把脚往他跟前一伸,说:“把靴子给我脱掉!”

这个高力士善于钻营奉承,很得唐玄宗宠信,因此平日里打着皇上的旗号,在宫廷里耀武扬威,恣意横行。李白哪里看得惯这样的卑鄙小人,早就想找个机会治治他。高力士见李白一个小小的翰林官,居然命自己为他脱靴,心里又气又恼。可唐玄宗在一旁等着李白写歌词,他哪里敢发作呢,只好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就跪下来给李白脱掉靴子,口里边自我解嘲地说:“酒醉成这样,真没办法。”

李白脱了靴,就挥笔写起来,根本不理睬高力士的自言自语。一阵笔走龙蛇,不大一会儿工夫,三首《清平调》歌词就写好了。唐玄宗拿过词稿,吟读起来,那隽秀的词句,鲜明的节奏,使得唐玄宗龙心大悦,即命乐工依曲演唱。

李白的才华又一次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但是高力士却怀恨在心。从此,他就不时地在杨贵妃面前说李白的坏话。时间一长,杨贵妃对他那些说三道四、挑拨离间的话也就信了,也在唐玄宗身边常常搬弄李白的不是,使得唐玄宗也渐渐改变了看法,不再重用李白。

李白的傲岸不屈的性格,与宫廷里的权贵们很合不来。他也看透了自己留在宫廷里,不过是为皇帝妃子消愁解闷,要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没有丝毫希望的。于是,进宫不到一年,他就弃宫离开京城,重新浪迹天涯,过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去了。

故事哲理:人应该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不应碌碌无为地贪恋享乐。人格之于人仿佛花香之于花。宁可不做官,也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