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狼孩学走路的启示

狼孩学走路的启示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科学家研究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等发展时,发现人也有关键期。我们认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关键期”,对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懂得了儿童少年时期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就会把握住关键期,自觉、主动地去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第二讲 狼孩学走路的启示——培养习惯的关键期

本讲概要

★行为习惯的培养有“关键期”

★在“关键期”如何培养行为习惯

所谓教育的“关键期”(也叫关键年龄、最佳年龄、临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成效最大。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1935年,奥地利生态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洛伦兹发现,小鹅孵出后的一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人就追人,而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若在小鹅孵出的一两天内将其与母鹅或人隔开,那么再过一两天,无论母鹅或人或小鹅怎么接触,小鹅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经过多次实验,洛伦兹把小鹅这种无须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反应叫“印刻现象”、这一时期即发展某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专家指导

现代科学家研究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等发展时,发现人也有关键期。

有的科学家做实验:他们把刚生下来的小猫分成若干组,然后每天动手术将其中一组的眼睑缝合后过一段时间再动手术把眼睑打开。结果发现,在出生后第四天或第五天被缝上眼睑的猫成了盲猫,而其他没缝上的就不是盲猫,最多半盲。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们认识到,出生后第四、五天是猫仔视力发展的“关键期”。

现代科学家研究人的智力、能力、习惯等发展时,发现人也有关键期。当然,对人的研究不能像对动物那样实验。但是在研究偶然现象的过程中,也会发现必然规律。

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印度狼孩卡玛拉(女)1920年被人从狼窝中发现时8岁,由于多年和狼生活在一起,无论脾气和秉性,还是生活习惯都和狼一样了。她不会行走,只会爬,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嚎叫,完全不会发人声;只吃生肉,而且不会用手去拿,必须扔在地上用嘴叼起来吃。人们期望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她恢复“人性”,但收效其微,她两年多学会站立,6年多学会走几步路,4年内才学会6个单词,直到1929年临死时(17岁),她的智力、能力才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人们虽然对她实施了良好的教育,但人应该具备的习惯却始终没有能很好养成,其根本原因就是错过了“关键期”。

除了狼孩的实例外,19世纪初,国外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房子里,每天只给送面包和水,17岁时才获释放,这时候的王子,既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后来,虽然通过各种训练和教育,但智力水平远远不如普通的人,死后通过解剖,发现他的脑子由于长期不用,发育迟缓,结构已经变得很简单了。

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丹尼士曾经做了一项惨无人道的实验。他从孤儿院挑选了一批新生婴儿把他们放在暗室中生活,只给他们吃住,让他们与世隔绝。这些婴儿起初在生理上和正常婴儿完全一样,慢慢地机能逐渐退化,最后变得越来越痴呆。这些婴儿长到一定年龄后,再把他们释放出来,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虽然经过长时期的训练和教育,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始终都没能恢复人的基本特性,变得终生痴呆,只有个别人学会了吃饭、穿衣等简单的动作。

埃及有个皇帝用人做实验,野蛮地把两个新生婴儿藏于地下室,只给食物,不准与任何人接触,结果两个孩子长到12岁,除能发出单调的怪叫外,什么也不会说。

我国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明成祖朱棣夺取了建文帝的皇位以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残酷地把建文帝的小儿子朱文圭押到北京,隔离在一间小屋里。从2岁一直关到55岁。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使这位“天子”的后代终于成为丧失了人的基本能力的白痴。

相反有个事例:1972年,人们在东南亚大森林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迷失的日本士兵横井庄一。他远离人类,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人的一切习惯甚至包括日本话都忘了。可是当他获救后,人们只用了82天时间的训练,就使他完全恢复了人的习惯,适应了人类的生活,一年后还结了婚。虽然他过野人生活比狼孩卡玛拉多20年,但对他的教育和训练却比狼孩容易多了,其原因就是他小时候没有错过受教育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关键期”的重要。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

6个月的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

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2至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

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

3岁是计算能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儿和点数儿、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3岁至5岁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拉提琴3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

4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3岁和青少年期是培养独立性两个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至6岁是掌握词汇的关键期;

9至10岁是孩子行为由注重后果过渡到注重动机的关键期。

那么,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又是什么时候呢?

我们认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砣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都容易见效。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关键期”,对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抓住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和家长要重视以外,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懂得关键期的理论,要让他们明白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之一,是奋发图强、苦练本领的时期,切不可放任自己,也不可过分贪玩,贻误了人生成长的黄金年龄。要学生深刻认识到儿童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这时他们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接受能力强,学习效率高,思维敏捷,正是长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能健康成长,不仅有助于促进自身素质提高,早日成才,而且能为终身发展、有所建树奠定基础和起点。

翻开古今人类历史,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名家伟人,正是在这生命的春天里,以惊人的勤奋和毅力,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才播下了收获的种子,让人生闪发出灿烂光辉。因此,这一时期,每一个儿童叹息不得,停留不得,切莫让“黄金时光”付水流,而应牢牢掌握成长之舵,趁风华正茂的时节,鼓起奋发的风帆,争先恐后,努力克服前进途中的种种困难,尽早养成良好习惯。原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大声疾呼、告诫青少年:“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青春就是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成什么。”学生懂得了儿童少年时期对人一生的重要性,就会把握住关键期,自觉、主动地去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你至少可以知道

从小培养良好习惯容易做到

错过幼时“关键期”,长大了再改正坏习惯就困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