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有效教学及其教学策略的构建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有效教学及其教学策略的构建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非正式学习实质就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从心理学、方法论和课程论方面探讨教学行为对生物学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是提高学生满意度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从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开始,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按照自己兴趣和学习规律学习,同时接纳学生参与教学的决策过程。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生物学有效教学及其教学策略的构建

杨育芳

有效教学是学校课堂教学始终追求的目标,但是有效教学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和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整体发展。学生的发展由包括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科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一系列的教育目标描述,教育目标达标水平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现实依据,有效教学能促成教育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学有效教学是指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生物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过程,其有效教学策略是围绕有效教学的特点,从教学行为角度入手进行的。

一、生物学有效教学的特点及意义

1.开放性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是指教学过程灵活、有弹性,教师参考教学计划,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组合教学过程。开放的教学过程能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精神提供发展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鼓励学生的另类思维。学生的另类思维源于想象力,它是学生创造性的释放过程,故鼓励另类思维实质上是为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提供空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另类思维也是课堂活力的发源地,促使教师以新方式、新视觉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能促进学科知识的综合和生成。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综合性人才,教学过程中涵盖的信息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突出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部分知识是异缄默知识的形态存在,不为学生自己所意识,在一定的情境中,受到相关的刺激,则被激活成为显性知识,于是知识转化成为能力,完成了知识的自我生成,实现了知识的增值,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非正式学习,促进和加深正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分,非正式学习没有固定的场所和时间限制,涉及的内容也很广泛,包括知识学习、社会技能、人格品质和情感态度。非正式学习往往是自发的,隐性的,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非正式学习实质就是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

2.个体适应性

教学过程的个体适应性是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指向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教学过程的个体适应性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使学生的过分集中的行为得到发散,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过程的个体适应性促使教学行为多样化。教学有效性是相对的,同一教学过程在不同学生身上效果不同,单一的教学过程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学行为及其呈现方式都需要多样性。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共同活动,其中存在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积极性和学生思维参与水平的相对平衡,只有通过教师改变教学行为,才能不断打破此平衡,才能激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

3.反思性

教学过程的反思性是指教学过程中用反思的手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理性关照之中。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它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批判性,反思过程是个体进行微观“检查~反馈~调控”的过程,通过反思将个体引向深层次的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以批判的态度分析检查自己认识上的失误,并及时地加以修改或改进,进而更深刻地认识生物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教学过程的反思性能促使研究渗透课堂。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反思—问题—探究—发现—发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根本转变。

教学过程的反思性能促使经验上升为实践智慧。教学经验只有转化为实践的智慧,才能指导和影响教学过程。深层的价值观人性观都是以实践智慧为中介影响教学过程的。反思是经验从无理性转化为实践智慧的唯一途径。

二、生物学有效教学策略构建

生物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具有结构严谨、理论深奥、方法奇妙的特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主阵地。从心理学、方法论和课程论方面探讨教学行为对生物学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1.积极创造和利用情感行为

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利益和兴趣,大多数学生还认识不到现在的学习对将来生活产生的影响,故利益驱动性不大,兴趣则成为他们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的兴趣与对教师的认可呈正相关,因此教师的教学情感性成为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富有情感的教学能将情感与理性结合,使知识恢复其人性化的特征,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2.适应学生之间的差异

关照学生个体差异是现代社会平等、公平价值观的要求。真正的公平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差异的存在能使教学活动富有创意性,使学生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获得自我评价,差异的存在使合作成为可能,使个体间优势互补。差异的存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发展,保持课堂的活力。

3.链接他人理论与自我理论

他人理论是由政府、教育专家所倡导的或强迫灌输的理论。自我理论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生发出的理论。真正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是自我理论。他人理论也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自我理论才能指导教学实践,他人理论要转化成为自我理论需要借助教师的自我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理论思索实践,他人理论才能成为教师的自我理论。

4.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满意度是取决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教学过程中过度的监管会导致学生满意度的下降,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是提高学生满意度的重要方法。自主既表现对学习对象的独立能力,又表现对合作伙伴的独立能力,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都基于学生的自主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从给予学生学习自主权开始,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人,按照自己兴趣和学习规律学习,同时接纳学生参与教学的决策过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会增加教学中的不可控因素,从而危及教师的权威,因此“教师很少让学生参与教学决策,无论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教材的选用或是教学上的改变,教师倾向于不与学生讨论或者征询他们的意见。教师较少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及学习目标,也较少与学生一起讨论选择合适教材……”[1],这使得具有民主思想的学生感到自我被控制的威胁,顺从的学生更顺从和缺乏独立性。让学生参与教学决策,会使具有民主思想的学生因教学决策中反映了自己的意志而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学习会更主动;对于顺从的学生,参与教学决策会使其认识到自身的力量,而改变顺从的习惯,将学习变为充满情、趣探索自身力量的过程。

5.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课堂教学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生物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已有的生物学表述地生物学思维过程及生物学结论做出自我分析、判断、推理、解释和调整的个性品质。批判性思维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进行反思,提出质疑,弄清情况和独立分析。批判性思维在生物学中的主要表现为不盲从、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判断,有认知能力;善于发现和纠正错误,有鉴别能力;有意识和能力评价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自觉调控思维进程及对问题结果进行检验。批判性思维强调思维的整合性和高层次性,思维活动的整合性是指将多种思维技能和倾向通过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整体思维,因此“我们仅仅凭借一个基本要素展开批判性思维的情形是罕见的,通常我们必须整合多样的批判性思维技能”[2]。高层次思维不是简单的感知、记忆、复述或应用,而是有意识的围绕特定目标,付出持续心理努力,需要发散、研究、判断和反思等复杂思维的认知活动包括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自我反思等思维活动[3]。例如,探究性实验设计及评价就属于高层次思维活动,既要考虑情境,又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套用,还要受到元认知的监控。

①提出问题,创设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情境。这里的问题是指能引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的系列问题串,通过不断提问,暴露学生思维中的错误,而且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和偏颇有所认识,也能通过提问激发思维,使学生在抛弃错误的过程中逐步接近正确合理的结果结论。提问过程需要关注提问技巧,通过启发和追问引导学生一步步认识和纠正错误,有效提高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细加工的思维方式和检查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习惯。

②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信息获取、判断和处理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提问、另类思维,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多方面多角度评价论点和论据,排除干扰,克服负迁移,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在研究性学习中提供学生的合作机会,引导学生讨论、辩论、活跃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反驳能力、自信心和思维敏捷性,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思维的发散性和探究性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卢乃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国内地和香港教师的挑战.教育发展研究.2002:(4)

[2]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教学.全球教育展望.2002:(1)

[3]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教育研究.200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