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幸福究竟由什么决定的

幸福究竟由什么决定的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古希腊时代,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极伟大的思想家”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个人自己的愉快与尊严。而和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伊壁鸠鲁却认为幸福是“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向往幸福,追求幸福,是人具有特殊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人,由于会劳动,会思维,因而就有动物所没有的“特殊能动性”。由于人有这种“特殊能动性”,就有追求,并能通过行动使这种追求成为现实。

甜蜜的事业

什么是幸福呢?自从人类社会有文字记载以来,人们对此就众说纷纭。早在古希腊时代,被马克思誉为“古代极伟大的思想家”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个人自己的愉快与尊严。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是灵魂的特性,追求幸福,要靠对上帝的信仰。而和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伊壁鸠鲁却认为幸福是“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爱米尔·左拉认为“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而近代杰出的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则觉得应该从热爱工作中享受幸福。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认为,人生在世,尽情享乐就是幸福。有的人把富裕的物质生活看作幸福,而有的人则把充实的精神生活视为幸福。可见,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

我们认为,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而幸福观,就是人们对幸福的看法和态度。向往幸福,追求幸福,是人具有特殊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人,由于会劳动,会思维,因而就有动物所没有的“特殊能动性”。由于人有这种“特殊能动性”,就有追求,并能通过行动使这种追求成为现实。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阶级地位不同,以及文化、修养、经历、境遇、性格、习惯、爱好等不同,决定了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目的和追求,因而对幸福的感受和评价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互不相同的理解,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幸福观。

在阶级社会里,一切剥削阶级的幸福观都是极端利己主义的。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地主阶级把剥削压榨农民的血汗作为他们的幸福,有等级和特权就是幸福。而且他们极力宣扬禁欲主义,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劳动人民无条件地放弃一切尘世的幸福,忍受人间的一切苦难,他们自己却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认为有钱就是幸福,“钱能通神”。所以恩格斯曾指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为了金钱,什么良心、道德、肉体甚至灵魂都可以标价出卖。正因为这样,资产阶级把物质享受和个人私欲的满足作为衡量幸福快乐的尺度,他们的幸福是通过各种卑劣的手段,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而实现的。尽管资产阶级也曾提出过人人都有追求个人幸福的自由平等权利的口号,但是,在资产主义社会里,这不仅是无法实现的空谈,而且是欺骗劳动人民为其卖命的诱饵。正如刘少奇在《人的阶级性》一文中所深刻揭露的:“一切剥削阶级都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使别人受苦的基础上,都是牺牲全人类或大多数人们的幸福,来造成个人或少数人们特殊的权力与特殊的享受。”

可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站在一定的阶段地位上对自己的生活和境遇,进行感受、理解和评价的。正是这种感受、理解和评价,形成了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是多种多样、五彩缤纷的,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幸福观。超阶级的幸福观是不存在的。那么,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少年,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幸福?也就是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幸福观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