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功人际交往的艺术

成功人际交往的艺术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成功地交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了解一定的规律。能否尊重他人和受人尊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应自尊自爱,与他人以诚相待,平等相处,不损害他人利益,减少或避免人际冲突。人际交往的双方总是各有所施,也各有所受,即在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成功人际交往的艺术

交往既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喜悦,也能造成无穷的苦恼与遗憾;既能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也能导致人际关系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成功地交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了解一定的规律。那么,怎样才能保证人们之间的交往获得成功呢?

一、具备成功交往的心理素质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这种心理关系的建立是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相互作用实现的。要保证人们之间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互动,取得良好的交往效果,除了交往情境的因素外,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品质。良好的交往心理品质是青少年提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交往效果的前提。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具有比较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如高兴、喜悦、欢欣、愉快、满意等;乐于同他人交往,建立并保持和谐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归属感和社会角色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如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强烈的抱负、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以及真诚、热情、自信、谨慎、宽容、乐于助人等;既能正确认识自己,又能客观地评价他人,不自夸自傲,不自轻自贱,既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也能发现他人的短处和不足;对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性;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保持心理上的协调和平衡,保持行动上的有条不紊,表里如一,等等,具有以上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增加人际间的吸引力。

二、遵循成功交往的心理准则

为了使自己的交往行为在对方心理上产生良好的反应,引起积极的交往行为,在交往中应遵循一定的心理准则。根据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良好交往的心理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真诚原则

常言道:“心诚则灵。”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彼此都抱着一种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奠定扎实的友谊基础,使交往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都喜欢与心直口快、诚实正派的人交往,而厌恶口是心非、阴奉阳违的伪君子,更讨厌那些无中生有、嫉妒诽谤、搬弄是非的人。

(二)尊重原则

能否尊重他人和受人尊重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之一。尽管各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想自己受到尊重,就要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爱好、习惯和价值,承认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的平等地位,平等也意味着相互尊重。另外,在交往过程中也要时刻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价值和原则,举止端庄,彬彬有礼。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怎么会去尊重他人,同时获得他人的尊重呢?因此,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应自尊自爱,与他人以诚相待,平等相处,不损害他人利益,减少或避免人际冲突。

(三)宽容原则

我们常用“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计小人过”来形容一个人的宽宏大量。在人际交往中,由于性格、价值、文化、经历、习惯的不同,难免会与对方产生误会和摩擦,这就要求遵循宽容原则,不对非原则问题斤斤计较,求同存异,宽以待人,必要时要以德报怨,这样才有助于交往空间的扩大,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关系。

(四)互偿原则

人际交往的双方总是各有所施,也各有所受,即在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双方的互偿包括物质的内容,也包括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内容。例如朋友之间的交往,彼此经常在物质上相互帮助,在思想上相互交流,在心灵上相互沟通,既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又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友谊。互偿性越高,交往双方的关系就越稳定、密切;互偿性越低,交往双方的关系就越疏远。如果只想从他人处“索取”,而不想“给予”,双方之间的交往就很难持续下去。

(五)互补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中、在集体中、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才能得到实现。人们不仅在物质需求上有互补性,而且在精神生活和个性心理发展上也有互补的需要。例如,一个班集体的进步,需要班上每位同学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完成一项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如果有善于形象思维与善于逻辑思维的人互补,活泼好动的外向型性格的人与寡言沉稳的内向型性格的人互补,那么不仅研制过程会比较顺利,而且成果一定既会兼具科学性和审美情趣。

总之,要想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需要适应客观的社会情境,充分了解交往对象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质,把握并遵守交往的各种心理准则,逐步学会并熟练掌握社交的艺术。

三、讲究成功交往的方法策略

一个人几乎天天都要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能否掌握社交的方法、技巧,不仅关系到人际交往的成败,而且关系到在社会生活中的形象、地位。尽管由于每个人文化、经历、性格、习惯不同,在与人交往中的社交方法不尽相同,而且同一个人与不同的人交往时使用的方法也各异,但是从这些方法中也可以找到共同之处。

(一)增加个人魅力

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如果初次见面给人留下好印象,就能迅速适应环境,打开社交的渠道。那么,如何塑造自己在他人心目中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关键的是要有个人魅力。个人魅力一般可从以下途径加以塑造:

1.梳妆整洁。人们对服饰得体、整洁、干净、大方的人总是怀有好感,而对不修边幅、邋邋遢遢或过分追求时髦、讲求华丽的人印象不好。

2.待人诚恳、热情、亲切,举止适度,温文尔雅,富有人情味。

3.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富有正义感。

4.讲究信用,不轻易许诺,但言出即行。

5.坦率、真诚,不固执己见,不强人所难。

6.学识渊博,富有幽默感,使交谈富有情趣,保持轻松而活泼的气氛。

(二)培养爱人心境

1.学会关心他人,具有宽宏的胸怀,不过分地要求别人。

2.善于采用安慰和弥合的方法,调解社交矛盾,使对方恢复心理平衡。

3.充分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作好交谈的心理准备,采取适当的处理策略。

4.善于体察别人的真实需求和情感反应,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替他人着想。

(三)把握交往尺度

正确的社交应该具有“四度”:

1.向度,指交往的方向,包括同哪些人交往、交往的目的是什么。

2.广度,指交往的范围,包括交往对象人数的多少、交往的频度。

3.深度,指交往的程度,即相互交往的情感状态、人际关系的层次类型等。

4.适度,即一方面处理好交往活动与学习、工作、生活等社交活动的关系,另一方面处理好与不同交往对象之间的关系,如一般同学与知己朋友的关系等。能否把握住社交中的这些规范和尺度是衡量一个人社会生活是否成熟的标志。

(四)运用交谈艺术

相互交谈,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渠道和方式,虽然交谈内容至关重要,但交谈的方式也不能忽略。一般来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态度诚恳,富于情感,让人感到亲切。

2.注意场合和对象。同龄朋友间的一般性问题,可开诚布公,无需避讳;同长辈、生人、异性谈话要委婉、含蓄,不在公众场合探听他人私事。

3.有效倾听。眼睛注意对方,要耐心聆听、虚心聆听、会心聆听,注意听说结合,用清楚、简洁、通俗、流利、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4.交谈时,态度要谦虚,语调要温和;不轻易打断对方讲话,遇到冲突之处,用协商的口吻,对对方有理的部分要加以肯定。

5.利用“亲和效应”。在交谈中,尽量找出与对方观点和理由的一致处,提高说服效果。

6.善于观察对方的表情,掌握好谈话的节奏和时间。

7.交谈中开玩笑要注意对象和分寸,玩笑内容要文明健康,不应讽刺、挖苦对方。

(五)注重情态、身势

除了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外,人们还经常运用情态和身势这些非语言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眼睛是心灵的窗子”,所以目光接触是人际间能传神的心理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正眼看人,显得坦率诚恳;斜眼看人则是一种轻蔑鄙视的表示;在相互不太亲密的交往对象之间,直愣愣地凝视对方,显得盛气凌人,而上下打量人则更是一种轻蔑和挑衅的表示,所以要尽量避免以好奇的目光打量对方或过于直露地凝视对方。另外,人的举手投足都代表着特定的态度:微笑代表友好,皱眉代表冷漠,点头表示接受,摇头表示拒绝等。声调也是表达情感意向的辅助手段:同样的语言,柔和的声调表示坦率与友情;高且尖,并略有颤抖的声调表示因不满、愤怒而导致的激动;缓慢、低沉的声调表示对对方的同情;阴阳怪气显得冷嘲热讽;哼哼唧唧显得傲慢鄙视……

(六)讲究交往礼节

礼节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内所形成的某些传统行为方式和习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礼节和习俗,应该注意不同交往情境中的不同礼节。如与老师讲话时要起立,到同学家拜访前应先敲门,有客人到自己家来要热情相迎,不在他人吃饭、午休或工作时去打扰,不在少数民族同学面前讲忌讳的用语等。讲究礼节,人际吸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人际交往是一种复杂的艺术,要想熟练掌握社交艺术,就需要多参加社会交往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善于摸索、总结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