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学大师吴振勃

经学大师吴振勃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振勃10岁时母亲病故,自身又体弱多病。吴振勃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具有匡时济世的才能。吴振勃喜欢读书,也爱藏书,但由于贫穷无法多买书。吴振勃一生清贫,但道德高尚。吴振勃的一个朋友劝他出面过问,收回田产。吴振勃博雅多能,著书满家,以诗作最为丰富。张熊熙在《筠斋诗录·序》中称许乔林、陶柳村、吴振勃为淡泊明志的“三君子”。

经学大师吴振勃

“春来载酒畅幽情,问柳寻花取次行。好是伊芦山色里,东风十里犊车轻。”这是清代海州名士、一代经学大师吴振勃写的《游伊芦山》一诗。这首诗十分清晰地道出漫游大伊山的韵味。

吴振勃(1770—1847),清朝安徽歙县人,晚年称丰南居士。吴振勃先祖明末举家迁江宁,又迁淮安,再迁海州,定居板浦。吴振勃10岁时母亲病故,自身又体弱多病。但他秉资聪慧,工诗善书,甚为经学鸿儒凌廷堪称道。他35岁中举,1833年候选儒学训导,这一年,他已经64岁。

吴振勃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具有匡时济世的才能。但是,为了奉养年迈的父亲,只好以教书为业,南北奔波,用教书挣来的微薄薪金,维持全家生活,孝养老父亲。

吴振勃喜欢读书,也爱藏书,但由于贫穷无法多买书。平时只能向人借书阅读,遇有残缺讹误者,必定设法代为校正修补,并按时归还。遇到好书,他就亲自动手抄录,几乎每天都要挤出一定时间来抄书。他有时也节衣缩食,购买一些急需的书。但是遇到荒年歉岁,或是亲友家中碰到特殊困难,为了救急,他又忍痛将千辛万苦聚集来的心爱之书卖掉。因此,吴振勃先生曾深有感触地对儿子们说:“贫士力难购书,如遇肯以书借读者,其情十倍于财帛。”

吴振勃一生清贫,但道德高尚。吴氏有一远房的族人无后,其家的千余亩田地为众姓冒耕多年。吴振勃的一个朋友劝他出面过问,收回田产。而吴先生却说:“他与我家不是近支,这些田地并非我的产业。人家冒耕已好几代了,况且众姓分占,每户所得也没有多少。现在如果追收,那么失业的人家就多了。我虽然贫穷,怎能忍心干这种事呢?”

还有一次去省城参加乡试,见一儒生“资用罄竭,欲自尽”,吴振勃先生虽然与他素不相识,听到这事后立即“典衣以赠,并劝同人资助,俾得归里”。

吴振勃博雅多能,著书满家,以诗作最为丰富。他死后,其子请许乔林将其诗作选编成《筠斋诗录》十卷刊印传世,其余作品都已失传。

吴振勃清贫励学,洁身自好,名重乡里。他的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许多优秀品质,他是传统文化的守望者。他的一生,培养了一大批在学业上各有所成的学生,也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许乔林在《海州吴大先生传》的开头写道:“今江淮南北之间,无不知海州吴大先生者。”著名思想家魏源在《皇清海州岁共生吴君墓志铭》中称道吴振勃是“以经学文章闻于世”的海州名士。张熊熙在《筠斋诗录·序》中称许乔林、陶柳村、吴振勃为淡泊明志的“三君子”。著名诗人张维屏编辑的《国朝诗人征略》也刊载吴振勃的传略,对吴振勃的诗与其言行事迹评价甚高。

img104

《筠斋诗录》

img105

《海州吴大先生传》开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