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书写文字第四

读书写文字第四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人心中,读书习字是生命中的头等大事,这是一个人摆脱蒙昧、获取真知的关键。“三到”是朱熹的读书方法,在历史上广为人知。在“三到”之中,朱熹强调以“心到”为主,因为读书在本质上是心灵的事情。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1〕,端正研磨〔2〕,勿使墨汁污手。凡写文字,须要子细看本〔7〕,不可差讹〔8〕。因此,朱熹细致地说解了磨墨、写字的规矩。

读书,须整顿几案〔1〕,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2〕,详缓看字〔3〕,子细分明〔4〕

【注释】

〔1〕整顿:整理,收拾。

〔2〕正:端正。

〔3〕详缓:详尽、缓慢。

〔4〕子细:仔细。

alt

康熙读书图

【译文】

在读书时,先要收拾好书桌,把桌子上的物品清理整洁、摆放端正。把书本整齐放好,端正身体面对书本,详尽、缓慢地看书,把书中的内容看得仔细分明、清清楚楚。

【点评】

这一章讲的是读书写字的规范。在古人心中,读书习字是生命中的头等大事,这是一个人摆脱蒙昧、获取真知的关键。因此,要以一种肃穆、庄严的心态来面对它。在读书之前,要清理环境、端正坐姿——正身即是正心,这实际上是在清净我们烦乱的心绪、端正读书的心态。心不静,读书便容易浮躁,一目十行、毫无所得,朱熹特别强调,读书时要“详缓、仔细”,只有这样才能有实实在在的积累与收获。近代的大学者黄侃先生指出,看书要从头读到尾,切忌那种看过几页便扔到一边的“杀书头”的现象,也是此意。

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1〕。不可牵强暗记〔2〕,只是要多诵遍数〔3〕,自然上口〔4〕,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5〕。”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注释】

〔1〕倒:前后颠倒。

〔2〕牵强:勉强。

〔3〕遍数(shǔ):一遍遍地数说。

〔4〕上口:指诵读诗文纯熟,能顺口而出。

〔5〕见(xiàn):体现,呈现。

【译文】

读书的时候,要把每个字都响亮地读出来,不能读错一个字,不能读少一个字,不能添加一个字,不能有一处前后读颠倒的地方。读书的时候不能勉强地暗暗记忆,只要一遍遍地多去诵读,自然能够牢记,顺口而出,很长时间之后都不忘记。古人说:“书读的遍数多了,其中的思想、义理自然而然便呈现出来。”指的是书读熟了之后,不需要别人讲解,自己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

alt

古代读书郎剪纸

【点评】

诵读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方法。诵读时要全神贯注,大声朗读,不要读错字,不要落字、添字,不要读颠倒,也不必边读边背,只要把自己的全部精神投注到诵读之中便可以了。读多了,自然能背诵,而且“其义自见”,了解书中的思想内容。这是一种“涵养”的学习方法,在古人数千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对今天的孩子而言,我们无妨一试,让他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自然而然地收获知识、收获思想。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1〕: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2〕,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

〔1〕到:到位。

〔2〕漫浪:随意,散漫。

〔3〕急:重要,要紧。

【译文】

我曾说读书时有“三到”的标准,说的是心要到位、眼要到位、口要到位。如果读书时心不在焉,那么眼睛看书也不能认真仔细,心和眼都不能集中精力,只是随意散漫地诵读的话,绝对不能记忆,即使记下来也不能做到长久不忘。在“三到”中,“心到”是最重要的。心思已经聚精会神了,看书和诵读难道还不能集中精力吗?

【点评】

“三到”是朱熹的读书方法,在历史上广为人知。读书要集中精力,眼看口诵,不能有丝毫懈怠,这样才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在“三到”之中,朱熹强调以“心到”为主,因为读书在本质上是心灵的事情。一方面,读书要伴随着理性的思考,一方面,读书还要投入生命的体悟。把书本当作朋友、当作良师,用心灵去和书本交谈,相知相契,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境界、开启智慧,这才是读书的真谛。

alt

alt

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及其所做的读书手札

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折〔1〕。济阳江禄〔2〕,书读未完,虽有急速〔3〕,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4〕,此最为可法〔5〕

【注释】

〔1〕绉(zhòu)折:折叠并留下痕迹。

〔2〕江禄:南朝梁济阳考城人,自幼好学,善于作文、书法、弹琴。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卷束整齐然后得起,故无损败。”

〔3〕急速:仓促间发生的紧急事件。

〔4〕掩:合上书。 束:捆束。

〔5〕法:效法。

【译文】

对于书本要加以爱护,不要损坏弄脏、折叠留痕。古代济阳这个地方有个人叫江禄,在书没有看完的时候,即使遇到了紧急事件,也一定要把书从容合上、收拾整齐之后再起身去处理,这种行为是最值得效法的。

【点评】

读书是庄严的事情,因此,对于书本要格外加以爱护,不要弄脏弄坏。朱熹特别推崇南朝时的江禄,他读书时即使遇到再急的事情,也要把书收好了再去处理,他读过的书也从来没有损坏过。在古代,一本好书往往来之不易,很多古人买不起书,只好走很远的路去借书看。东汉时期的大思想家王充,小时候连借书都借不到,只好在书摊上“蹭”书看。因此,古人对图书往往格外珍惜。到了今天,信息发达、物流通畅、物质极大丰富,对书的珍惜也大不如前了。很多小孩子在书上随意乱画、看完就扔,和古人相比,应该感到惭愧。

alt

宁波天一阁所藏古代珍本图书

alt

天一阁宝书楼

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1〕,端正研磨〔2〕,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3〕,不得令手指着毫〔4〕。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如何〔5〕,且要一笔一画,严正分明〔6〕,不可潦草。凡写文字,须要子细看本〔7〕,不可差讹〔8〕

【注释】

〔1〕墨锭(dìnɡ):墨块。

〔2〕研磨:磨细,磨碎。

〔3〕双钩:古代的一种握笔手法,用食指、中指和拇指勾住笔管握笔,其他两指放在笔管后方。双钩和单钩相对,握笔更牢。 端楷(kǎi):端正的楷书。

〔4〕着(zhuó):碰到。 毫:笔头。

〔5〕工拙:优劣好坏。

〔6〕严正:端正。

〔7〕本:书册。

〔8〕差讹(é):差错,错误。

【译文】

在写字的时候,要拿着墨块的上端,坐姿端正地磨墨,不要让墨汁把手弄脏。握笔要高,用双钩法牢牢地握住笔,写端正的楷书字,不要让手指碰到笔头。写字时无论字写的好坏、美丑,都要一笔一画,字迹端正整齐、易于辨认,不能潦草。写字的时候要认真地看着书册,不要写错字。

【点评】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魂,通过汉字,中国数千年的伟大文明得以传承至今。古人对于文字有着一份真挚的敬意,认为在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要认真仔细,不可马虎随便。因此,朱熹细致地说解了磨墨、写字的规矩。磨墨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十分陌生了,但在学习写字时却可以借鉴其中的方法——坐姿要正,握笔要稳,写字时要一笔一画、清晰整齐,让人容易辨认。要知道,所谓“字如其人”,在字迹潦草的背后,多半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