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右脑与创造性思维

右脑与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赫曼的理论进一步揭示了大脑、思维形态、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在整个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需要左、右脑半球功能活动的协调进行。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与人脑的复杂结构、各功能区域存在着直接的部位对应的生理联系。因此,上述所揭示的脑结构功能区域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原理,同样也适应于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活动。

3.3 右脑与创造性思维

20世纪中叶以来,脑科学思维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生理和心理的基础和依据,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内容:

(1)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Sperry)教授在“裂脑实验”中提出的脑功能定位学说。20世纪70年代,斯佩里、波根(Bogen)、葛萨钠嘉(Gazzanaga)三人进行了著名的“裂脑实验”。在前脑连合处切断之后,分别测验左、右脑的分工及优势。这项实验揭示出:大脑两半球高度专门化,每一部分控制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信息。大脑两部分由胼胝体联结起来,对大脑两半球信息进行协同活动。这一理论经多次临床实验得到证实。表1-1是半脑分工的临床实验证据。[13]

表1-1 半脑分工的临床实验证据

img1

img2

(2)美国麦连克(Melean)的“脑部三分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健康学会的麦连克依照人类进化历程划分大脑的功能区,认为大脑演化的次序为:爬行类脑、哺乳类脑、新皮层。人的大脑包括这三个部分,它们发挥不同的作用。爬行类脑控制人许多本能的活动;哺乳类脑亦称边缘系统,是一个相当小且复杂的组织,是个独立的脑部结构,位于两个半球的下层组织,是大脑的情感中心,并与记忆存储有密切联系;新皮层用来思考、交谈、推理和创造。

(3)美国赫曼(Hermann)的“全脑模型”及“思维形态体系”。20世纪70年代后期,赫曼凭借对斯佩里和麦连克的研究所做的实验和分析,进一步将这两个独立理论中的组成元素合成一个四分构造的模式,用以表示整个思维大脑,四个思维模型分别比拟大脑皮层的两个半球(斯佩里的理论)以及边缘系统的两个半脑(麦连克的理论),详见图1-1。赫曼的理论进一步揭示了大脑、思维形态、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img3

图1-1 赫曼的全脑模型

A、B、C、D四大象限的描述语句,代表斯佩里和麦连克两人发现的功能特质。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是有差异的。

左脑半球善于分析、抽象、计算和求同,是人脑处理语言文字、数学计算、进行抽象逻辑分析、集中思维的神经中枢,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右脑半球则是善于想象、综合、求异处理表象、确定空间关系、进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神经中枢,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研究还表明,右脑在处理非语言材料、解决空间课题、进行“思维实验”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左脑。有些研究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右脑的功能起着主导作用。爱因斯坦爱音乐,想象力极为丰富,其相对论的建立就与他对光速的物理特征进行大胆的空间想象是分不开的。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开发人的右脑功能是挖掘人的创造潜能的重要方向。

当然,值得说明的是,右脑功能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并不意味着排斥左脑功能活动的参与,或者说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实际上,在整个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需要左、右脑半球功能活动的协调进行。创造过程可分为准备、酝酿、豁朗、验证四个阶段,在第一和第四阶段,左脑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在这两个阶段,人们更多的是发挥左脑的言语和逻辑思维功能,运用各种逻辑方法,如外推、类比、比较、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去分析资料,研究前人成果,寻找问题的症结,确定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假设,形成概念,最后将研究结果系统化,形成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在创造过程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即酝酿期和豁朗期,右脑则起主导作用。这两个阶段是新思想、新观念产生的时期,因而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由于新思想的产生是没有固定的逻辑通道的,为此,就需要充分发挥右脑的想象、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功能。两脑半球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协同。以言语为例,左脑半球分管词意和连续,右脑半球则分管声调。左、右两半球及功能上的相互协同、相互补充也有其生理结构的依据。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右两半球之间由胼胝体——两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纤维束”联结,并以每秒传递40亿个神经冲动的速度使信息往返于两半球之间,从而保证了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的互补与统一。

现代脑科学研究还表明,每侧大脑半球在形态结构上大致是相同的,每侧半球的皮层都有相应的功能区域。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瓦诺·阿瑞提把它分为两大区域:第一种是承担义务的区域,其中包括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运动区和语言区;第二种是承担非义务的区域。阿瑞提把这个区域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PE区,第二部分是TOP区,阿瑞提认为创造性思维活动就在这个区域的两部分中进行。TOP区包括颞叶、枕叶和顶叶,它是人脑中接受外界刺激、进一步加工成更高结构的部分,是进行思维创造活动的前提基础。PE区有四种主要功能:一是防止人的精力分散,使注意力能长久地集中在要达到的目的上面;二是预见未来,即PE区有推理判断功能;三是PE区具有条理性;四是PE区负责对输入、输出的信息进行选择。这些功能都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与人脑的复杂结构、各功能区域存在着直接的部位对应的生理联系。换句话说,人脑各功能区域的互补协同活动的展开,就形成了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如前所述,青少年的脑结构,从发育的意义上讲,已经成熟而成人化了。因此,上述所揭示的脑结构功能区域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原理,同样也适应于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活动。也就是说,青少年脑生理结构及其功能区域与成人脑生理结构及其功能区域,在本质上是没有根本的差别的。而且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精力充沛、朝气勃勃的发展高峰期,其生理功能包括脑功能状况也必然处于充满活力的状态,这就为其创造性思维活动奠定了重要的生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