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曾国藩:有志不是指做官发财而是不甘为下流

曾国藩:有志不是指做官发财而是不甘为下流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有恒才断无不成之事。世上的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胆识,第三要有恒心。曾国藩6岁入私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有恒才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曾国藩文集》

【翻译】

世上的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胆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的人一定不甘心处于社会下层;有胆识的人则知道学无止境,不会因为有一点儿收获而满足;有恒心那么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了。上面这段话是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写给几位弟弟的信中的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曾国藩所谓“有志”不是指做官发财,而是“不甘为下流”,是说人的品性要高尚;“有识”是指“知学问无穷,不敢以一得自足”,是读书之根本;“有恒”指持之以恒,从不间断,这样自然会成才。

【链接】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双峰)人。清朝末年著名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中兴名臣”之一,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偏僻山村的地主家庭,兄弟五人,曾国藩排行老大,另有一姐三妹。

曾国藩6岁入私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1846年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曾国藩少年得志,官运亨通,10年之中连升10级,官至二品。

曾国藩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从不放弃自己的品德修养,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不放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他的一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写照。

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半个中国,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却不堪一击,清朝统治岌岌可危。1853年,曾国藩在家乡湖南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湘军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1864年,曾国藩派其弟曾国荃攻下天京(今江苏南京),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臣,清政府称他是“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功高震主,清政府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深谙历代掌故,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他自裁湘军,又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曾国藩家书》从此风靡于世,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书信近1500封。所涉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际,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