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惑方能传道

解惑方能传道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我们来透视黄玉华老师执教的《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这节课。解决了“先富”之惑,也使“共富”的理念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理解共同富裕问题上会有难度。共同富裕既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

解惑方能传道——《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课例评析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首先强调的是思想性。一堂思想品德课,无论其课堂气氛多么活跃、教师语言多么华丽、教学环节多么紧凑、教学媒体多么先进,最终都要围绕思想性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把思想性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价值追求。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我们来透视黄玉华老师执教的《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课第二框)这节课。

一、基于生活,解“蛋糕”之惑,传分配之道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经历吃蛋糕这件事。执教者利用这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但这次吃蛋糕又不是学生以往的吃蛋糕的经历简单的重现,同样的蛋糕,要吃出不同的味道来。在当前的社会水准下,学生在家里或与同伴在一起,一般不会出现蛋糕不够吃的现象,当然也就不会面临蛋糕资源短缺而出现如何分配的问题。在本节课的开始,执教者呈现出一个蛋糕,显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个蛋糕再大,也不足以满足全班之需求。“僧多粥少”,如何分配的困惑踏雪无痕地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一个蛋糕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从而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到此提出了问题,但并没有马上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带着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进入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在理清课文内容体系,把握基本知识结构后,再回到如何分蛋糕的问题上。要想让大家都吃得开心,首先要把蛋糕做大,同时也要把蛋糕分好。同样道理,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足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首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我们的物质财富更丰富;同时,也要落实分配政策,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在这个环节上,执教者前呼后应,巧妙地借用了蛋糕的小惑,讲明了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大道。

二、基于课改,解创业之惑,传政策之道

如何尊重学习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还原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适时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三环六学模式”便是其一。所谓“三环”,是指自学质疑、展示探讨、巩固达标,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结构,可以是解决学习目标达成过程中的三环,也可以是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这三种不同课型的体现。所谓“六学”,就是指渗透在上述“三环”中的引学、自学、组学、展学、研学、固学等学习活动程序。该模式是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作为其基本原则,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其主要学习活动形式。

本节课中,执教者在利用教材“小严创业”的材料时,实践着上述课改理念。诚然,“三环六学模式”是一个宏观方针,并不意味着每个点都机械地套用,面面俱到。此处,先涉及自学、组学、展学等,学生比较容易地得出:小严创业成功,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以及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老师这时及时点拨:这是显性的原因,也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小严创业还需要一个重要的要素:足够的资金,而他自己却不具备。怎么办?国家对个体创业提供的相关优惠政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学生再经过研学,进一步得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种优惠政策),(老师追问:我们应该怎么办?)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到此,小严创业成功的隐性因素——国家政策,在老师的恰当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它从幕后请到了台前,从而体悟国家的惠民政策,进而产生自己为国家作贡献的情感。执教者以“小严创业”为载体,以“三环六学模式”为工具,让学生解剖麻雀,理清小严创业成功的显性和隐性因素,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了对国家政策惠民的认同。

三、基于责任,解先富之惑,传共富之道

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逐步形成基本的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执教者以华西村为例,设置了最重要的一个探讨环节,作为本课难点的突破口。本案例中,学生的第一个困惑是为什么全国不能同时富裕、同步富裕?经探讨:这是由于各地自然的、社会历史的差异导致的。紧接着第二个也是最大的困惑是:先富的地区为什么要帮助相对落后的地区?老师启发大家把祖国理解为一个大家庭,不同地区的人民是兄弟姐妹。学生循着这个思路,继续探讨,逐步领会:兄弟姐妹手足之情让先富的人有责任去帮助后富的人,大家共同努力,达到共同富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解决了“先富”之惑,也使“共富”的理念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作为拓展,执教者还提到了宁波支援贵州的例子,让同学们能举一反三。换个角度看,这也体现了执教者发挥了本土课程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

综上,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执教者坚持着课程的基本理念,践行着课改的基本环节,开发着本土的独特课程资源,围绕着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这个核心,展开了一连串抽丝剥茧式的“解惑”,浸润了一系列春风化雨般的“传道”,达成了教学目标。诚然,金无足赤,执教者在个别教学环节的适当性上还有待推敲,个别专业术语的精准性上尚需要商榷。但瑕不掩瑜,总体看来,这是节好课。

(宁波国家高新区教研室 詹霄武)

附:课例8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人教版九年级第七课第二框)

【课标要求】

知道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共同富裕问题上会有难度。共同富裕既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要通过形象的例子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共富与先富的关系。

【目标定位

知识目标: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知道什么是共同富裕,了解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以及“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理解部分先富的政策,体悟到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民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自觉做到“四个尊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家庭收入来源的分析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2.通过具体事例分析理解共同富裕。

难点: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自觉性。

【课前准备】

1.根据导学案提示做好“家庭收入小调查”,看看自己能发现哪些信息。

2.上网查阅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共同富裕和分配问题都有怎样的表述,看看自己有什么疑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定位

分蛋糕

老师向学生呈现一个蛋糕,引发学生兴趣。

【设问】蛋糕很美味,大家都想品尝,但“僧多粥少”,该如何分配好呢?

【学生表现】学生提出可以平均分,可以按成绩好坏分,可以谁想吃就分给谁吃,可以按胖瘦来分等。但这些分法均遭到了其他同学的质疑。

【教师引导】看得出大家在分蛋糕时考虑到要公平、合理,能调动大家积极性,这些都很好。其实,如果我们把社会财富比做一个蛋糕的话,如何分配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幸福与否。这涉及我国现行分配制度。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话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点评:

用蛋糕直观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的蛋糕的分法,引发对国家分配问题的思考,通俗易懂,切入主题快。

(二)观察生活,发现信息

走进家庭

【合作探险究】四人一组,相互间讲述自己家庭收入的来源,看看能发现怎样的信息。

【设问】哪一组同学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家庭的收入来源都有哪些。

【学生表现】每组派代表陈述,如有不同的可以补充。学生很踊跃,说出:父母的工资收入、租金、入股分红、技术转让、炒股赚的钱、存款利息……

【追问】父亲在国有企业上班的工资收入和母亲在外资企业上班的工资收入是一回事吗?

【学生表现】多数学生认为是一回事,认为都是劳动所得,都叫按劳分配;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不是一回事,因为他们工作单位的性质不同,但具体怎么不同说不清楚。

【教师引导】虽然都属于劳动所得,但不能都叫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相对以前的“不劳而获”而言,它有一个前提界定,即只有公有制经济下的劳动所得叫按劳分配。这点在高中还会具体解释,初中生先初步了解即可。

【设问】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大量的家庭收入来源,那大家从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学生表现】学生说出:家庭收入来源的多样性,说明我们分配方式的多样性;我们不仅有按劳分配,还有其他多种分配方式;我国还可以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等参与分配。

点评:

从大家熟悉的家庭收入入手,同学们可直观感受到我国分配的多样性,国家保护一切合法收入。教师追问,让学生初步区分出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很好落实了知识点。

【追问】刚才大家提到了多样分配方式,跟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否有关联?

【学生表现】学生说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又说出了对应的分配制度。

【教师引导】所有制决定了分配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设问】你能举例说明这样的分配制度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表现】学生列举:改善人民生活;调动人民积极性;跟过去的“大锅饭”不同等。

【设问】现行分配制度下你发现什么问题了?

【学生表现】学生列举:贫富悬殊大;城乡差距大;行业收入差距大等。

【追问】为规避这些问题,你知道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表现】学生列举:规定最低生活标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完善绩效工资方案等。

【教师引导】在分配中我们要注意两种倾向: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悬殊。国家征收个人所得税也正是为防止收入的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五个就是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三)案例剖析,全面理解

走进华西村

【材料呈现】出示吴仁宝书记的照片,引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播放共同富裕的典范《华西村》的视频,提供相关文字材料,供小组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强调带着问题看视频,小组研讨时一人主讲一题,其余组员质疑补充,让每个人都能动起来。

1.华西村为什么能迅速富裕起来?

2.华西村富裕起来之后做了哪些事?你如何看待这些行为?

3.从视频和材料中你对共同富裕形成了哪些新认识?

4.围绕共同富裕,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全班大展示】

【设问】华西村之所以能成为首富村,原因有哪些?

【学生表现】每组派代表陈述,其他组可以补充。学生表述为:牢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我;敢于创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

【教师引导】华西村人的成功有国家政策上的支持,更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他们靠劳动、靠知识、靠技术、靠创新创造了奇迹,成为先富起来的群体。

【设问2】先富起来的华西村又做了哪些事?你如何看待这些行为?

【学生表现】学生指出,华西村帮周边发展,还在宁夏、黑龙江建设两个“省外华西村”,建好后无偿移交给当地。黑龙江华西村现已成为“北国第一村”,宁夏华西村收入成倍增长,前几年就成了亿元村。

【教师引导】正如吴仁宝书记说的一样:“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也就是我国希望实现的共同富裕,而华西村的做法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做出了榜样。

【学生表现】学生质疑,华西村人那么富裕,而我国有些边远地区人们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前不久报道的贵州五个孩子死于垃圾箱内木炭取火的例子就是证明。这是不是违背了我们提倡的共同富裕?也有学生提出,全国这么大,不可能有一样的富裕。

【追问1】先富与共富矛盾吗?

【学生表现】学生围绕什么是共同富裕,什么是先富,国家允许先富有什么好处,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相互交流。

【追问2】如果用等号和不等号来进一步理解共同富裕的话,共同富裕等于全体人民都能过上富裕生活,那么不能等于什么呢?

【学生表现】学生思考得很积极,提出共同富裕不能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等。

【追问3】为什么共同富裕不能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能否举例说明。

【学生表现】

生1:这就像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学生都进步,取得理想成绩一样,不可能人人都达到同等水平,而只能在合理的范围内。

生2: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等差异,发展也各异,不可能同步同时富裕。

生3:也不可能同等富裕,我们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生4:所以我们看到现在东部发达,中西部发展相对要慢一点。

【追问4】由此大家觉得先富与共富之间是什么关系?

【学生表现】学生认识到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策略,共同富裕是先富的最终目的。

【拓展延伸】出示我国对外开放图片和西部大开发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并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先富带后富,最终走向共富的例子。

【学生表现】学生举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支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三下乡、希望工程等。

点评:

通过视频和材料给予学生充分信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质疑、自主总结,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合作精神,最终让大家都理解相关知识与国家政策。

走进家乡

【设问】在我们家乡宁波,这样的例子有否?

【学生表现】学生指出,宁波是我国率先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成为先富起来的地区;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宁波支援贵州的例子,支持经济发展、支教等。

【拓展延伸】出示宁波支援西部建设的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然后在音乐声中总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大家也可看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在不同阶段工作重点也不同。

点评:

紧密联系时政、联系家乡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既增强了课堂的时代感,又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

(四)联系实际,明理导行

走进自身

【设问】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怎么做?大家可以通过分析教材P95小严的例子获得启示。

【学生表现】学生读书中材料,四人合作分析小严创业的外在有利条件和自身的良好品质。

【设问】小严成功创业的例子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学生表现】

生1: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我们应增强劳动意识,热爱劳动。生2:我们要增强社会敏感性,善于捕捉机遇。生3:我们要像小严一样,善于动脑,勇于创新。

生4:我们要努力用知识和技术武装大脑,将来靠本事吃饭。

【教师引导】出示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图片,强调: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鼓励和保护人们用聪明才智合法劳动,创造更多财富,同时不断完善分配制度,让大家共享劳动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设问】我们再回到课前的蛋糕问题,如果把社会财富比做“蛋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该如何来分配“蛋糕”?

【学生表现】要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把“蛋糕”做大;要合理、公平分配“蛋糕”,保护大家积极性。

【设问】最后如果让你用一句话为本节课做小结,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学生表现】略

板书设计

img49

(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 黄玉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