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博与教学的融合

微博与教学的融合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波市第七中学的朱老师《微生活博天下》依标施教,自编教材,用“微博”这一最新媒体纵贯课堂,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横贯教学,新颖、尽善、真实,把课堂演绎得有深度、力度和广度,获得了宁波市课堂教学评比第一名。公民通过网络行使批评权、监督权,参政议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晒关注话题、与网友沟通交流。

与其仰望 不如并肩——《微生活博天下》课例评析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政性很强的学科,不能脱离社会故步自封。鲜活、生动的事例充盈课堂,才能创造出教材、案例、课堂的三合力。《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了“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内容。宁波市第七中学的朱老师《微生活博天下》依标施教,自编教材,用“微博”这一最新媒体纵贯课堂,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横贯教学,新颖、尽善、真实,把课堂演绎得有深度、力度和广度,获得了宁波市课堂教学评比第一名。

与其仰望,不如并肩。让我们一起试着擦出教学智慧的火花。

一、走进微博——拓宽思品教学的渠道

【开场白】

师:大家知道钓鱼岛事件的最新进展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广播、互联网等。

师:这些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众传媒。在课堂里现在就想了解,有什么办法呢?

生:上网。

师:上哪些网呢?

生:百度、搜狐,微博、博客等。

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新型媒介及网络工具已悄然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推荐其中一个,大家猜猜它是谁?(屏显:提示语——一个充满“围观”的场所;一个热烈“响应”的活跃平台;一个用“140字”作为界限的空间。)

生:微博。

如何把“大社会”引入“小课堂”,这是思品课首先要面对的。作为思品教师要审时度势,拓宽思想品德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这堂课中教师选择与微博并肩,通过课堂现场演示微博,让学生感受微博给学习、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如可以倾诉心声,放松心情,给紧张的学习生活减压;可以广交朋友,跟自己喜欢的明星近距离交流,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粉丝;可以为我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新的渠道,有助于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视野。通过微博的搜索功能,能找到跟“钓鱼岛”有关的所有话题。通过微博能随时知道生活的热点,朋友的动态,更快更及时地了解身边事、国家事,天下事,微博览天下。

微博也拓宽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渠道,有效延伸课堂教学,链接课内外知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二、给力微博——呈现世态万象的载体

如何让“大道理”融入“小故事”,就需要教师精挑细选,甄别筛选微博中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法有度,有依有据,有正有邪,有善有恶,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造,让学生信,引学生思。

【教学片段一】

师:微博每天有很多热门话题,前段时间,有一个人位居榜首受到了广泛关注,我们来看看他是谁,认识吗?

生:“表哥”。

师:为什么叫“表哥”?

生:他手表多,而且都很贵。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选取的“杨达才事件”是在中国社会舆论监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通过案例再现,引出微博起到的监督作用。与传统监督方式相比,网络监督参与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是很好的社会推动力量和监督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公民通过网络行使批评权、监督权,参政议政。政府部门、官员、人大代表也可以通过微博了解民意,做到微博问政。

在这个教学环节的后半部分,选取2012年全国“两会”微博问政方来分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晒关注话题、与网友沟通交流。比如政协委员詹国枢提出取消三好学生的评比,就此可以参与提案的讨论,发表自己的建议;打开詹国枢的微博,学生可以直接沟通交流。因为联系学生生活,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两会”的距离。

整合优化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的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方式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科整合的尝试,扩大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片段二】

师:老师这有一个发生在我们宁波小曦曦身上,微博爱心接力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如果是你,你会轻点鼠标吗?

生:会!

师: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心人,我们轻点鼠标就完成了爱的接力。微博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师:这样温情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通过图片再来感受一下。

教学片段二通过视频再现宁波“小曦曦事件”,通过图片再现宁波台风灾害后的爱心出租车、微博发布解宁海果农燃眉之急等事例,让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感受“正能量”,使学生理解微博上曝光的不仅仅是负面新闻。发挥正能量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崇正尚善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而让学生学会“理性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教学片段三】

师:通过微博的围观,我们拉下一个贪官;通过微博的响应,我们挽救一个生命。微博的能量很大,我们来看一名宁波初三学生是怎么发挥微博能量的。

师:我们来看看这条微博(屏显:“这是什么样的狗屎规定,出这样规定的人该被拖出去枪毙!”)

师:看到这条博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教学片段四】

师:好在钱江晚报报道后,网上有关此消息的博文都删除了,李兴贵中学的名誉也没受到更大的影响。否则,发微博的这位同学就要承担法律的责任了。像这种因在微博侵权被起诉的事例的确有,大家听说过浙江微博侵权第一案吗?

教学片段三、四,是宁波李兴贵初三学生随意发布的一条微博,引起主流媒体广泛关注,给学校带来不利影响的事例。这个教学资源完全是源于学生、源于生活的“小故事”,在课堂中引发了小高潮。通过教师的引导,引出“大道理”——讲道德、重事实、守法律、有节制。浅入深出,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通过正面教育一步一步引领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很好地落实了“学会理性参与”这一课程内容。

“小中见大”,是这堂课的亮点,也是思想品德课程的精髓所在,彰显了2011版新课标“思想品德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的德育价值。

三、借力微博——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

【教学片段五】

师:我们是社会小主人,今天我们就利用微博参政议政一次,一起织“围脖”。(展示某地官方微博平台)分成五大组,每个组写1-2条,挑选两组写得比较合情合理地进行现场微博“@”,请同学们深思熟虑哦。

这个教学环节是整堂课的高潮,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从小课堂中走进大社会,参与公共生活。这是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生现场微博“@”,更凸现了教学的力度。

教育是一种引领。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这节课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索。

附:课例2

微生活 博天下

(依据课标实施教学九年级)

【课标要求】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学情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对他们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学生的媒介批评能力的培养非常欠缺。本课例借助新的媒介——微博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水平,切入“媒介素养”这一话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

难点: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识微博

通过《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歌曲播放,营造课堂教学主题讨论的氛围。

【设问】大家知道钓鱼岛事件的最新进展吗?

【学生表现】部分学生会自觉关注国家大事。通过学生的口述,能认识到: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之一,关心、关注国家领土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追问】如果我们想要了解钓鱼岛的最新进展,有什么渠道可以知道?

【学生表现】学生回答踊跃,对身边的大众传媒以及新型媒介和网络工具比较熟知。

【教师引导】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新型媒介及网络工具已悄然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推荐其中一个,大家猜猜它是谁?(屏显:提示语——一个充满“围观”的场所;一个热烈“响应”的活跃平台;一个用“140字”作为界限的空间。)引出新型媒介代表——微博。

(二)设疑启思,讨论功能——谈微博

【设问1】谁能告诉我“微博”这两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表现】能从字面上理解“微”指微小,短小精悍,“博”指博客,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

【教师引导】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微博以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反馈更及时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用户。据统计,我国现有3亿多微博用户,每天发送一亿多条微博。进入老师的腾讯微博去看看。(现场操作)

【设问2】你们有微博吗?请举手示意下。

【学生表现】基本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开通了微博。

【追问1】请说说你们一般上微博做什么?

【教师总结】微博有广播、转播、关注、评论等主要基本功能,可以广交朋友,甚至跟自己喜欢的明星近距离交流,还可以拥有自己的粉丝。(板书:沟通)

可以在微博上倾诉心声,放松心情,给自己紧张的学习生活减压。(板书:放松)

【追问2】微博为我们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路。如果想了解钓鱼岛的最新动态,可以从哪里看?

【学生表现】通过现场微博展示,知道微博看新闻的两种方式。

【教师总结】微博右上角,有搜索功能,输入“钓鱼岛”就能找到跟钓鱼岛相关的所有相关话题。微博右边,有热门话题,是当下关注度最高的新闻。微博让我们更快更及时地了解身边事、国家事、天下事,也就是微博览天下。(板书:知天下事)

点评::

教师以轻松的聊天方式,切入微博几个显性的功能,为之后媒介素养培养的深度挖掘作铺垫。

【过渡】微博每天有很多热门话题,前段时间,有一个人位居榜首受到了广泛关注,我们来看看他是谁,认识吗?(屏显)

【学生表现】学生通过大众传媒或新型媒介工具都看到过2012年引起微博轰动的“杨达才事件”,回答非常流利。

【设问3】杨达才被停职审查了,微博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表现】监督的作用。

【拓展延伸】监督是我们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大家还记不记得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中学过的,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几种方式?与网络监督有什么区别?

【学生表现】

生1:写信,打有关部门电话。

生2:向媒体反映,向人大代表反映。

生3:速度更快、参与者更多。

生4:影响力更大。

【教师引导】网络监督参与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比之前的监督方式更有广度、深度和强度。这是中国社会舆论监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微博,是很好的社会推动力量和监督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板书:民主监督)

【教师总结】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行使批评权、监督权,参政议政。我们政府部门、官员、人大代表也可以通过微博了解民意,做到微博问政。比如2012全国两会微博问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微博晒提案议案、晒关注话题、与网友沟通交流。比如政协委员詹国枢提出取消三好学生的评比,就此你可以打开人大代表的微博,参与提案的讨论,发表自己的建议,直接沟通交流。2012两会真正做到“微言大事,博论两会”,进一步拉近网民与两会的距离。微博问政可以使我们的决策更科学、更民主,中国的政治生态进入“网络问政议政”时代。(利用腾讯两会专题网页现场展示操作)

【过渡】微博可以让我们知天下事,拉近我们和社会的距离,微博也可以民主监督,政府问政,拉近我们和政府的距离,微博也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家有听说这样的事例吗?

【学生表现】

生1:微博上为白血病患者献爱心。

生2: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

【教师引导】(视频播放微博接力救人命的“宁波小曦曦事件”)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心人,我们轻点鼠标就完成了爱的接力。微博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板书:温暖人心)(播放“发挥微博正能量”视频)发挥“正能量”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传递“正能量”,让我们一起努力!

点评:

“表哥”杨达才事件,突出微博民主监督的作用。而微博接力救人命事件则在人心上刻录了温暖的一笔。正反事例的呈现,显示了教师在课程资源选择中的思考。

【过渡】通过微博的围观,我们拉下一个贪官,通过微博的响应,我们挽救一个生命。微博的能量很大,我们来看一名宁波初三学生是怎么发挥微博能量的。(微博展示:这是什么样的狗屎规定,出这样规定的人该被拖出去枪毙!)

【设问4】看到这条博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表现】语言不文明,粗话。

【教师引导】是啊,粗话,不文明、不道德,上网的时候不能用这样的语言,在网络中也要讲究文明用语。要讲文明、讲道德。(板书:讲道德)

【过渡】那么这究竟是什么事件呢?我们来看《钱江晚报》的采访:“一条无中生有的微博让李兴贵中学白挨了一顿骂”。(微博展示:据说,宁波李兴贵中学不仅分快慢班,而且快班可以用空调。慢班一个月只能喝一桶水,而快班可以喝两桶,求真相!)原来,初发微博的人是要“求真相”,而转发微博的人把它当作真实发生的事情。博友们不管青红皂白一通臭骂。

【设问5】假如你是刚才发微博的博友,当你看到《钱江晚报》辟谣的消息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表现】

生1:要了解事情真相再发表言论。

生2:不要盲目跟风。

生3: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教师引导】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面对微博上的信息要理性分析,尊重事实真相。(板书:理性、重事实)

【设问6】如果你是李兴贵中学的学生,当你发现微博上谣言四起时,你会怎么做?学校又该怎么做?

【过渡】好在《钱江晚报》报道后,网上有关此消息的博文都被删除了,李兴贵中学的名誉也没受到更大的影响。否则,发贴者就要承担法律的责任了。像这种在微博侵权被起诉的事例的确有,我们来看一看浙江微博侵权第一案。

【教师引导】作为公民,在微博上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能侵犯别人的权利。否则,必将承担法律责任。(板书:守法律)

国家:从2009年在中国推出,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微博侵权行为,对于微博恶意侵犯他人名誉、隐私、商业秘密的行为,只有通过《民法通则》、《刑法》等相关法律进行判断制裁。

网络运营商:推出实名制;为净化微博环境,2012年5月28日,新浪微博公布首个微博公约。

个人:不沉迷,不浏览不健康的信息,有节制。(板书:有节制)

点评:

关于李兴贵中学造谣微博和浙江微博侵权第一案两个真实事例,引导学生在使用微博时要讲道德,守法律,重事实。微博存在的一些漏洞以及相关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提醒学生要学会自律。

(三)融入生活,理性参与——织微博

【合作学习】今天我们就利用微博参政议政一次,一起织“围脖”。(展示某地官方微博平台)

【学生表现】学生分组讨论,自主研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良现象等,针对问题和现象向相关部门反映。各组讨论后交流的话题非常广泛,提出的问题有:学校附近广场放音乐干扰学生学习;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隐患;食堂卫生问题;宁海基础设施陈旧且缺少维修、保养;校服质量需要提高,款式需要创新等。

【教师引导】同学们的建议和提议都很好。我们请一位同学现场操作“@”一下。由于时间关系,有关话题不能一一在课堂内完成。希望同学们关注我们的生活,利用新型媒介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总结提升】“围观”改变中国,“关注”就是力量。微博——小平台,大内涵,能放松心情、沟通交友、知天下事、民主监督,温暖人心;小身材,大作用,“围观”社会,关注生活,要重事实、讲道德、守法律、有节制。当我们的手指轻点鼠标时,要冷静地思考,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微生活,博天下”。

板书设计

img12

(宁波市第七中学 朱鑫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