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与书结伴而行

让孩子与书结伴而行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是每一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人父母的我们,理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一个“爱读书”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

让孩子与书结伴而行

教子箴言

书是知识的源泉,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请让孩子与书结伴而行。

书,没有美丽的外衣,却凝聚着智慧;它价值无限,一直被人们视为精神食粮。读书是美丽的,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曾说过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孩子的生活离不开书,读书可以为孩子搭建与名人对话、与经典为友的平台;读书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让他明白做人的道理;读书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功,让他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纵观古今中外,几乎每个有所成就的人,都与书有着很深的渊源。

比尔·盖茨自幼酷爱读书。大多数孩子在比尔·盖茨那个年龄段时,最爱看的莫过于童话书和小人书,但比尔·盖茨却更钟情于一些成人作品,他7岁时最爱看的书是1960年出版的《世界百科全书》,经常一读就是几个小时。

盖茨出生在一个和睦、向上的家庭中,家人非常重视他的智力开发和培养。小盖茨一出生,母亲便辞去了教师工作,全心全意地操持家务、教育孩子。她经常陪着孩子一起玩耍、读书,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激发孩子的潜质;盖茨的外祖母一直鼓励他尽量多读书,并经常向盖茨提出一些“麻烦”问题,借以开导他的心智。

盖茨的父亲拥有很丰富的藏书,内容涉及到历史、法律、商贸等多个方面。盖茨自幼与书为伴,是书开启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门,为他“以观念制胜”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便在功成名就以后,读书依然是比尔·盖茨最大的爱好。

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时,大多会给他们讲这样一个故事:

大学问家希勒尔自小就有一个伟大的愿望——专心致志地研究《犹太教则》。然而,由于生活的贫瘠,希勒尔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上学,虽然他为此做了不少努力,但始终未能如愿以偿。于是,希勒尔便悄悄爬上屋顶,躲在天窗上听课。安息日前夕,天寒地冻、冷风刺骨,为了听课,希勒尔在天窗上整整躺了一夜,待到人们发现他时,他已经被冻得半死了。从此以后,每当有人以“没时间”、“贫穷”为借口不去读书、学习时,人们就会质问他:“难道你比希勒尔还穷吗?比他还没有时间吗?”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要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越任何一个国家,位居世界第一。

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曾撰文说,让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家长送给孩子终生受用的礼物。让孩子读书既能养成孩子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培养他的健康人格,又能为孩子提供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

莫妮可在女儿丽莎刚出生不久,就开始读书给她听。刚开始时,这个小家伙总是喜欢玩弄书皮,揉搓书页。但莫妮可毫不在意,她甚至还让丽莎抱着书睡觉。丽莎长到1岁时,便对图书着迷了。她特别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静静地听妈妈给她讲《雪人的故事》、《快乐的小熊》……丽莎开始学走路以后,她常常喜欢手里歪拿着一本书,佯装着给家里的小狗巴比讲故事。教育学家指出:像丽莎这样的孩子,她的阅读和学习能力,可能要比其他孩子提前两年半形成。

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随时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在孩子身边摆放不同种类的报纸、杂志、书籍、辞典……是帮助孩子爱上读书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请诸位家长不要将书束之高阁,而应该将它放在孩子们伸手可及的地方,譬如餐桌、床头、沙发等等。久之,阅读就会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是每一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人父母的我们,理应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环境,一个“爱读书”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有一位外国学者以700名科学、文学、艺术、商业领域成功人士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都具有大致相同的家庭背景:他们大多出生于中等家庭;多为长子或独生子女;父亲多为学者、科技人员或文化界人士;家中有着丰富的藏书,父亲或母亲大多具有文学艺术方面的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过:优秀的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如同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如同鸟儿没有了翅膀。书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帮助孩子亲近书籍,在书的世界里畅游,这些带有灵性的字眼就能为孩子插上翅膀,带着他们去认知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