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排行居中,儿童会产生心理障碍”

“家庭排行居中,儿童会产生心理障碍”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方文明中,家庭趋于缩小,因此独生子女的情况不断增多。很显然,排行居中的孩子受到老大的影响,试图让自己有别于他/她。排行居中的孩子只有当自己的心理障碍非常严重时才会去咨询心理医生,因为家长习惯于把他们的问题和精神状态看得很平常。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说《玛琪医生的四个女儿》的女主人公乔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姐姐麦格是个乖乖女,两个妹妹,柏斯脆弱,艾米任性,乔是四个女儿中最活泼、最坚强的一个。

“托特,你想有个弟弟吗?”

“——不,妈妈,我还是更想养一只乌龟,

因为弟弟会抢走并弄坏我的玩具。”

——《托特的妹妹》,安德烈·利支腾伯格

(Andrelichtenberger),1957年

尽管社会习俗在不断演变,对于家庭的传统的价值观逐渐被淡化,但每一个人在其家庭中的位置仍然会在整个一生中影响着他/她。

家庭的成员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人们所说的家庭星座环境。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出生排行的影响:先是阿德勒(Adler),然后是鲁道夫·德雷库斯(Rudolf Dreikurs),以及更近一些的凯文·莱曼(Kevin Leman)。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理论呢?当然,在兄弟姐妹中的地位不会改变个人内在的性格,但却以格外敏感的方式影响着个人的感受,其内在和其外表。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们,虽然他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成长,但他们在某一特定时期分享着相似的价值观,共同的经历,以及一生中幸福、美好的回忆。

首先谈一谈家庭成员中的长子/长女。在西方文明中,家庭趋于缩小,因此独生子女的情况不断增多。人文科学文献中对于家庭第一个孩子(长子/长女或独生子/女)的记载远远多于对家庭其他孩子的记载。

对于所有的家长来说,第一个孩子的降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常常会计划很长时间。由于这个孩子的出生,父母开始买很多育婴的书籍,了解婴儿的心理,学习如何做父母,以及如何教育孩子。有了这个孩子,父母面对的不仅是珍贵的幸福时光,还有为这个新生命而付出的心血。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活变得和以前完全不同。他们和孩子在一起时要学习扮演父母和教育者的角色。他们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所作所为。此外,长子/长女还会比其他任何孩子受到祖父母、家庭和朋友们的关注。为第一个孩子选择的室内装饰、幼儿园、学校等等决定着后面的孩子今后的成长经历。从这一点来说,长子/长女是家里其他孩子的标记。

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期内,长子/长女是一个家庭唯一的孩子。尽管如此,仍有85%的家庭会改变这种情况,也就是说长子/长女要面临另一个孩子的到来。为了让第一个孩子不会因为其他孩子的出生而感到无比失落,父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如果准备次子/次女的降生呢?从统计结果看,这个孩子的出生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的,但依然是能够被接受的。长子/长女从此去小床上睡,让出自己的摇篮给弟弟/妹妹。同时,父母会把原本给第一个孩子起的备用名字给次子/次女。

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或者是因为意外,或者是父母特意安排的。夫妻在爱情的滋润下,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如己所愿地孕育了“国王的选择”。不论次子/次女受到父母怎样的关爱,在家中得到的都是去分享的待遇,拥有比哥哥/姐姐更小的领地。

最小的孩子的出生建立在父母更加理智的思考上,常常是家庭有了稳固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个孩子不会让家长太操心。当然,父母期待并监督着孩子的成长,但他的一举一动对父母而言早已不新鲜。虽然老小在一天天长大,但父母还是会一直把他/她当成孩子看待,对他/她的管教不像对其他孩子那样苛刻,很少让他/她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分担家务。

根据排行的不同,孩子会遇到什么样的心理障碍呢?

长子/长女就像独生子/女一样常常表现出固执、焦虑和紧张。也许是因为父母和家庭的其他成员给了他们太多的压力,他们会过于有责任感,过于严肃,更老成些。他们比其他弟妹表现得更加有抱负。他们会因为失去了父母特有的宠爱而产生妒忌心,于是就表现出过多的“头领”的架子。长女到了青春期时会变得难以管教,并发展出恋父情结。然而,不论他们经历什么样的障碍,家长总是首先为年长的孩子操心(总是年长的孩子问题最多)。最小的孩子的问题是缺乏管束。他们受到父母的溺爱,被父母当成小孩子宠爱,他们的好处之一是让父母感到自己还年轻。

很显然,排行居中的孩子受到老大的影响,试图让自己有别于他/她。他/她夹在一大一小之间(就像三明治里的中层),没有老大的特权,也享受不到父母对弟/妹的宽容。他们习惯了在这种三角关系中迂回地生活,因此次子/次女通常会变得客套一些,善于交际和调节关系。他们善于转向和自己的家庭关系密切的朋友,发展家庭之外的朋友关系。他们有更强的公正感,愿意帮助别人主持公道。排行居中的孩子只有当自己的心理障碍非常严重时才会去咨询心理医生,因为家长习惯于把他们的问题和精神状态看得很平常。

该如何对待次子/次女或排行居中的孩子,保证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呢?

通常情况下,很多家长只看到自己孩子之间的不同,而不大注意他们相似的地方。事实上,子女们希望父母看到他们的共同点,这样做会让他们感受到兄弟姊妹间的情投意合。排行居中的孩子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和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进行比较。由于次子/次女们经常不被人关注,因此,家长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他们单独交流显得尤其重要。

为此,一种叫作“情感布施”的教育方法显得特别合理。

该方法是指避开其他的家庭成员,单独带次子/次女外出,但这种做法不算是对孩子的补偿。孩子因此有了和家长单独相处的机会,一起逛博物馆、散步或者没有特殊目的的外出,通过这种方式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当次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争吵非常频繁时,常常有可能会一个人封闭起来生闷气。特别是当第二个孩子与其他孩子性别不同时,这种作法会帮助老二恢复自己的地位,重新获得父母的关注。

如果孩子之间的矛盾和争吵变得过于频繁,每个月至少家长应该组织一次家庭会议,会上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愿望。重要的是要升华每个人的角色,寻找出如何办而不是为何如此。当两个孩子吵架的时候,家长最好采取并罚措施,这要比单找出有过错的孩子(如果有的话)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的确,排行居中的孩子身上往往有些不常规行为,尽管没被当成是有问题的孩子,但却能反映出家庭过日子中一些细微矛盾。

然而,还不能过早定论,因为除了排行之外,孩子的性格起着首要的作用,父母看待孩子的地位和表现的方式也非常重要。

几个关于次子的文学故事

下面的几个次子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Louisa May Alcott)的小说《玛琪医生的四个女儿》(1868年)的女主人公乔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女孩。姐姐麦格是个乖乖女,两个妹妹,柏斯脆弱,艾米任性,乔是四个女儿中最活泼、最坚强的一个。在小说的结尾,她收集了姐妹们的回忆,写了一本讲述自己家庭的书。

在乔治·杜哈梅尔(George Duhamel)的《帕吉耶编年史》(1933—1945)一书中,主人公费迪南德帕斯基耶尔,比不上哥哥约瑟夫,又很快被弟弟罗朗赶上,但对平庸的生活津津乐道,不喜欢出人头地,不想成为古怪的父亲、不正常的哥哥和天才弟弟那样的人。但最终是他英勇地牺牲,成为了兄弟们的榜样。

玛丽,10岁,有一个12岁的姐姐和一个6岁的弟弟。她的姐姐聪明、完美,是所有人夸奖的对象,但她性格逞强。她与弟弟相处融洽,小弟弟滑稽、任性,被家人像吉祥物一样宠爱。玛丽因为早上失眠前来咨询心理医生。在与心理医生交谈的过程中,她的母亲不停地谈到另外两个孩子,甚至会把谈论玛丽的话题转移到其他女儿身上。这个孩子表现得很冷静,腼腆,过于自责。很明显,在她妈妈眼里,她看起来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平庸得就像不存在一样。在一次单独谈话中,玛丽终于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非常喜欢钢琴,但家里没有任何人回应她的愿望。因此我们建议母亲强化孩子的这个愿望,给孩子一些“情感布施法”。

于勒,7岁,有一个9岁的哥哥和两个4岁的双胞胎弟弟。于勒出生时,哥哥非常嫉妒,父母集中精力解决哥哥的心理障碍,以保证于勒不受哥哥的影响。他们总是在说很多于勒的出生给哥哥带来的痛苦,结果于勒却到处发牢骚。他对所有的人和事不满,以至父母觉得他很难缠。我们安慰了家属,告诉他们孩子的情况并不严重,于勒需要接受几个星期的治疗,以调整心理状态,我们也建议家长轮换着给于勒一些“情感布施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