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准面旋回的确定

基准面旋回的确定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层记录中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记录了相应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此种短期旋回的类型出现在三间房组上部和七克台组底部,为不对称旋回。该类型的短期旋回主要出现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浅灰色、灰色的河口坝砂岩、粉砂岩组成,砂层厚度较小,砂层内交错层理较发育。基准面下降旋回由浅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和泥岩构成。

地层记录中不同级次的地层旋回记录了相应级次的基准面旋回。根据岩芯、测井资料可以在工区内识别出两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即短期旋回和中期旋回,其分别响应相应级次的基准面旋回。

(一)岩芯剖面上短期旋回的确定及其特征

取芯剖面对短期旋回的识别是行之有效的,对于工区辫状三角洲相储层而言,岩芯剖面基准面识别的标志如下。

(1)较明显的水下分流河道冲刷面及河床滞留沉积。

(2)沉积相组合在垂向上的变化,如辫状三角洲沉积中代表水体向上“变浅”的相组合与代表水体逐渐“变深”的相组合的转换界面。这类旋回界面往往不是突变的,而是渐变的。

(3)砂泥岩厚度的旋回变化,如层序界面之下砂岩粒度向上变粗,砂泥比向上变大;层序界面之上则反之。层序界面上下旋回的这种转换特征常以地层堆积样式的变化表现出来。

根据岩芯资料和钻井剖面对工区七克台组(J2q)底部油层和三间房组(J2s)Ⅰ、Ⅱ、Ⅲ、Ⅳ四个油层组进行了细分沉积相研究,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和分流间湾4种微相类型,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最为发育,为本区主要的储集层类型,其次则是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体。根据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标志,从本区辫状三角洲相微相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以下两类短期旋回(图9-2)。

图9-2 温西1-23井单井层序划分和微相分析

1.低可容纳空间的短期旋回

(1)基准面上升期的低可容纳空间旋回。

该类短期旋回以低的A/S比值为特征,自下而上为冲刷面(局部可见)→(含砾)中细砂岩→粉砂岩,总体上向上变细的特征不明显,其上为薄层的分流间湾泥岩,该种类型的旋回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典型。尽管形成于基准面的上升期,但在基准面上升的早期,沉积的可容纳空间有限,造成水下河道沉积发育,频繁摆动并相互切割,在剖面上表现为砂层厚、连续性好且砂/泥比高,流体分隔边界主要为冲刷面和上升旋回末期沉积的薄层分流间湾泥岩。本区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的下部(相当于Ⅳ油组),单砂层比较均质,物性和含油性好。

(2)基准面下降期的低可容纳空间旋回。

此种短期旋回的类型出现在三间房组上部(相当于Ⅰ油组)和七克台组底部,为不对称旋回。短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由较薄的分流河道砂岩组成,下降半旋回则是由分流间湾泥岩或三角洲平原的碳质泥岩垂向加积作用而形成。

2.高可容纳空间的短期旋回

高可容纳空间旋回主要发育在三间房组中部(相当于Ⅱ、Ⅲ油组),按照垂向上的沉积微相组合方式和砂泥岩的厚度变化幅度,在工区可进一步划分出如下三种短期旋回的类型。

(1)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组合的短期旋回。

该类型的短期旋回主要出现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期。短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由灰色、灰绿色薄层河道砂岩组成,下降半旋回则是由灰色、灰绿色、浅棕红色泥岩组成,层理不发育。这种类型的旋回表明地层基准面相对地表波状升降中基准面上升占优势,提供了有利于沉积物堆积的有效可容纳空间,从而有利于沉积作用发生,以此种方式沉积下来的沉积物,其相序组合在垂向上同时也和Whether相律相一致。

(2)河口坝-分流间湾组合的短期旋回。

该类型的旋回主要发育于三间房组Ⅱ油组的下部,不对称性十分明显,仅在局部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对称性。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为浅灰色、灰色的河口坝砂岩、粉砂岩组成,砂层厚度较小,砂层内交错层理较发育。基准面下降旋回由浅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和泥岩构成。该类旋回为基准面上升到最高点附近,可容纳空间最大时期,湖平面广泛上升,河流沉积后退而湖相进积所形成。

(3)席状砂(远砂坝)-分流间湾组合的短期旋回。

此类短期旋回出现在三间房组Ⅱ油组的下部,旋回对称性差,是由浅灰色、灰色的席状砂粉细砂岩和分流间湾沉积的浅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砂岩厚度较小,常呈薄互层状,其形成原因与河口坝-分流间湾组合短期旋回相识。

(二)测井曲线上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及其特征

测井曲线上基准面旋回确定,特别是旋回界面的确定,是在取芯井段岩-电标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首先要用取芯井建立短期旋回及其界面的测井响应模型,然后再运用到非取芯井中进行旋回的划分。

建立短期旋回是以测井相识别为基础的,根据岩芯相-测井相响应模式和短期旋回的叠加样式来识别中期旋回,原因在于中期旋回的确定是由短期旋回的特定叠加样式所决定的,反映了在大致相似的背景下形成的一套成因上有联系的岩石组合。这些叠加样式常具有鲜明的测井响应。当可容纳空间增大时,A/S比值大于l,形成向盆地边缘推进的退积叠加样式;当可容纳空间减小时,A/S比值小于1,形成向盆地中心推进的进积叠加样式;当A/S比值等于l时,则形成加积的叠加样式。

根据研究层段的岩性岩相特点,以取芯较全的温23井的岩芯资料和综合录井资料为基础,选择以自然电位、电阻率测井曲线来划分地层基准面旋回,根据前述的五种类型的短期旋回的叠加方式,可划分出三种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岩-电响应模型。

1.进积非对称型中期旋回

此类中期旋回由一组进积叠加样式的短期旋回所构成,岩性上表现为以泥质沉积为主变为砂质沉积,测井曲线上反映为SP值由微锯齿状平滑型变为高值,基准面下降旋回以砂岩顶部的非沉积作用为代表,表明基准面上升旋回短而下降旋回长,可容纳空间减小的过程(A/S→0),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旋回特征。该种类型的沉积发育于三间房组上部(Ⅰ油组)和七克台组底部,其成因可能是由于构造沉降速率小于沉积充填速率,河流进积沉积而形成。

2.退积非对称型中期旋回

此类中期旋回由一组退积叠加样式的短期旋回所构成,岩性上从以砂质沉积为主变为泥质沉积,测井曲线反映为SP值由高值变为微锯齿状平滑型,其成因可能是由于湖盆沉降速率加快导致基准面上升,提供了较大的沉积物可容纳空间,河流相沉积后退所形成,因而具有基准面上升旋回长而下降旋回短的非对称旋回特征。该种类型的沉积发育于三间房组下部(Ⅲ、Ⅳ油组)。

3.垂向加积型中期旋回

垂向加积类型的沉积主要形成于基准面上升的末期和基准面下降的初期,在研究工区内主要发育在三间房组中部(Ⅱ油组),岩性上表现为砂泥岩在垂向上的相互叠加,以河口坝和远砂坝的细粒砂岩沉积为主,泥岩沉积发育,砂/泥比值小。此类旋回形成于退积旋回和进积旋回的转换时期,表现出对称的旋回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