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溶解和结晶

溶解和结晶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处于饱和状态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滤出晶体并干燥后,A的回收率为94.7%。若B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与A相同,都是0.5 g/100 mL,则也只需100 mL溶剂,其结果A的回收率与纯度皆与相同。若B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仍与A相同,都是0.5 g/100 mL,但所提供的样品中B的含量很高,例如A为7 g,B为3 g,则为了将3 g B全部留在母液中,就需使用600 mL溶剂,最后结果A也将有3 g留在母液中,只能得到4 g纯A,回收率仅为57.1%。

1. 溶质、溶剂、溶解度

把物质A加到物质B中,如果A为固体或气体,B为液体,则A在B中或多或少会有所溶解而形成溶液。这时A被称为溶质,B被称为溶剂。如果A、B皆为液体,则以量少者为溶质,量多者为溶剂;如果A、B的量相差不大,则实验者可根据自己考察的角度任意指定何为溶质、何为溶剂。

在恒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溶质,随着溶质的不断溶解,溶液的浓度不断增大,当溶解的溶质达到一定数量时,继续加入的溶质就不能再溶解,这种现象称为饱和。处于饱和状态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用100 g溶剂制成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单位:g)叫作该溶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或者说,溶解度是100 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以g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为计算的方便,也常把100 mL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以g为单位)叫作溶解度。溶解度的大小主要由溶质、溶剂的自身性质和温度所决定,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外界压强相关。此外,如果有共存杂质的话,杂质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溶解度。

2. 固体物质的溶解和结晶

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较低温度下达到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就不再饱和,需再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才能达到新的饱和。反之,在较高温度下达到饱和的溶液,当降低温度时,溶质会部分析出。如果析出时的温度高于溶质的熔点,则析出物呈油状。这些油状物在进一步降低温度时会固化而形成无定形固体,且往往包夹着较多的溶剂和杂质。如果析出时的温度低于溶质的熔点,则会直接析出固体。

固体析出有两种形式:若固体析出较慢,首先析出的数目较少的固体微粒形成“晶种”,它们在过饱和的溶液中有选择地吸收合适的分子或离子,并将其安排到晶格的适当位置上,从而使自己一层层地“长大”,最后得到的晶体具有较大的粒度和较高的纯度,这样的过程称为结晶。如果固体析出很快,在很短时间内形成数目巨大的固体微粒,这些微粒来不及选择分子和定位排列,也长不大,这样的过程称为沉淀。沉淀出来的固体物质纯度较低,且由于粒度小,总表面积大,吸附的溶剂较多,而溶剂中又往往溶解有其他杂质,当溶剂挥发后,其中的杂质就留在沉淀表面。显然,溶质以油状或以沉淀状析出都是不纯的,只有以结晶形式析出才较纯净。

3. 含杂质固体的溶解和结晶

固体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为固体,也可能为树脂状物。将这样的样品溶于合适的热溶剂,制成饱和的热溶液。溶剂的用量以恰能完全溶解其中的纯样品为限,这时杂质可能全溶而饱和,可能全溶而不饱和,也可能不全溶。将该溶液趁热过滤,则其中的纯样品及溶解了的那一部分杂质会进入滤液,而未溶解的那一部分杂质(如果有的话)将留在滤纸上。将所得到的热滤液缓缓冷至室温,在此过程中样品将不断地析出来,而杂质则从其达到饱和时开始析出,直到冷却至室温为止。如果温度已冷至室温,而杂质仍未饱和,则不会析出。将已冷至室温的滤液过滤,可收集到精制的固体样品。而杂质则无论是在趁热过滤时留在滤纸上的,或是冷至室温时仍留在母液中的,都不会混入精制的样品中,只有在冷却过程中析出的(如果有的话)才会混入精制品中。

设有固体样品10 g,内含被提纯物A 9.5 g及杂质B 0.5 g,已知A在室温下在选定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为0.5 g/100 mL,而在接近沸腾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为9.5 g/100 mL。在溶解-结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若杂质B在室温下的溶解度大于A,例如为1.5 g/100 mL。用100 mL沸腾的溶剂即可将全部10 g样品溶解,冷至室温后,有0.5 g A仍留在母液中,其余9 g A将成为晶体析出。滤出晶体并干燥后,A的回收率为94.7%。而B则全部留在母液中,所以得到的A的纯度为100%。

(2)若B在室温下的溶解度小于A,如为0.25 g/100 mL。同样用100 mL热溶剂溶解,冷至室温后也会有9 g A析出,A的回收率仍为94.7%;但B却不能全部留在母液中,而是只有0.25 g留在母液中,其余0.25 g B也将成为晶体,与A一同析出,所以得到的A的纯度为9/(9+0.25)=97.3%。即纯度比原来的提高了,但却并非纯品。为了得到A的纯品,就需将B全部留在母液中,则需使用200 mL溶剂。这时,将有1 g A会留在母液中,只能得到8.5 g A,回收率89.5%,显然不如第(1)种情况理想

(3)若B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与A相同,都是0.5 g/100 mL,则也只需100 mL溶剂,其结果A的回收率与纯度皆与(1)相同。

(4)若B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仍与A相同,都是0.5 g/100 mL,但所提供的样品中B的含量很高,例如A为7 g,B为3 g,则为了将3 g B全部留在母液中,就需使用600 mL溶剂,最后结果A也将有3 g留在母液中,只能得到4 g纯A,回收率仅为57.1%。如果样品中A、B含量各半,则得不到纯A。

由以上计算不难看出:① 溶剂的溶解性能是十分关键的。对杂质的溶解度大,而对被提纯物在高温下溶解度大、在低温下溶解度小的溶剂是比较理想的。② 在杂质含量很小的情况下,无论被提纯物与杂质谁的溶解度大,都可以得到较好结果;反之,若杂质含量过大,要么得不到纯品,要么因损失过大而得不偿失。

若固体中所含杂质为树脂状,在趁热过滤时会堵塞滤纸孔,增加过滤的困难,滤下的还会干扰晶体的生长。所以必须在热滤之前加入适当的吸附剂将其吸附除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