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跟风就容易迷失自我

跟风就容易迷失自我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位物理学教授名叫福尔顿,他在进行工作研究时,运用了全新的测量方法,来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福尔顿认为其中的差距过于悬殊,担心公布后会被人视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就没有发表出来。但是没过多久,一位年轻的美国科学家也用全新的方式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最终数据与福尔顿完全相同。

曾经,有一位美国的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这样的心理实验:他找来班级里的一些学生,告诉他们,自己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化学专家。他拿着一个瓶子,里面装有一些透明液体,心理学家晃动着这个瓶子说,这是他最近研究出的一种新的化学品。他今天就是想让学生们来感知这个新的化学试剂的效果。他告诉学生们,这种化学试剂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可以在空气中迅速传播味道,但是只有感知能力特别强的人才可以闻到。

之后,这位心理学家打开瓶子,让这些同学们调整呼吸,用心体验这种化学药剂的味道,并且再一次强调:只有感知能力特别好的人才可以闻到味道。孩子们表示自己闻到一种特别的味道,与过去的化学药品都不一样。有些人还说,自己闻到了一股香香的味道。班级里所有的人都表示自己闻到了一些味道,以证明自己是感知能力特别强的人。

等到大家都发表过感想后,这位老师才说自己并不是化学专家,而是本校新来的一位心理学教师,而瓶子中装的也只是清水而已。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屡见不鲜,甚至现在也经常发生,将来也依旧会出现。这源于一种心理现象——从众心理。

从众指的是个人的知觉、判断、认识在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后,常常会做出符合公众舆论的判断和遵从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美国作家詹姆斯·瑟伯有一段十分传神的描写,来叙述这种心理:

在大街上,一个人突然跑了起来。这个人或许是因为和情人的约会即将迟到,也或许是什么别的原因,总之他就突然向东跑了起来。紧接着,旁边的一个报童也兴致勃勃地跟着跑了起来,一个有急事的胖绅士也紧跟其后……十分钟之内,这条大街上的所有人都跟着跑了起来,其中还包含着很嘈杂的声音,但有一个词汇非常的清晰,那就是“决堤了”。不知道是谁开始喊出的这个这个令人充满恐惧感的词汇,可能是电车上的一位老妇人,可能是某个交通警察,也可能是某一个男孩子。但是没有人知道是谁开口喊出的第一声,也没有人真正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大街上很多人,都在向东奔逃。在人群中还有喊叫声“向东”“东边远离大河”“东边是最安全的”……

一个人对整条大街上的人都产生了影响,这件事情乍听上去很可笑,但这就是从众心理对我们的影响,因为我们不希望自己在大多数人做某一件事情或某一种决定的时候显得自己与众不同,又或者是认为大多数人的决定肯定不会是错的,所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很多人都会乐于做出跟众人相同的决定。

通俗地讲,从众心理也可以被称之为“人云亦云”“随大流”。即大家都这么认为的话,我也会这么认为;大家都那样做的话,我也那样去做。但事实上,这是一种没有主见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现。

从众心理会让我们的个性化逐渐消退。比如现在很多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特长发展,因为其他家长为孩子报兴趣班,自己也跟从,根本不管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结果不仅会耽误孩子正规的学习时间,还会因孩子学习的特长种类繁多,造成没有一项精通的现象。这种从众心理导致的,就是孩子个性化的消失。

因为从众心理在群体上具有高度一致性,会让个人获得匿名感,因此也会导致人们做事无所顾忌,甚至会做出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比如过马路闯红灯、排队加塞儿、随地扔垃圾等现象,这种从众的行为一旦被冠上“法不责众”的盲从心理,就会带来屡禁不止的社会不文明行为。

此外,从众心理会因为群体的共同行为而让个人产生被湮没感,扼杀掉他们创新的勇气。很多决策者常常会提议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进行表决,而这种思维定式中隐含着的是对承担风险的惧怕。但是,这样的做法最终很可能导致一些新思路和新观点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从众心理的影响很大,而造成人们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在群体中,个体通常不愿表示出标新立异的形象,这种与众不同的形象会令他产生被孤立的感受,只有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和大多数人一致时,才会拥有“没有错”的安全感。所以,从众心理源于一种群体对个体的无形压力,会让一些人做出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一位物理学教授名叫福尔顿,他在进行工作研究时,运用了全新的测量方法,来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但是,他测出的结果比按照传统理论计算的数字高出了500倍。福尔顿认为其中的差距过于悬殊,担心公布后会被人视为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就没有发表出来。但是没过多久,一位年轻的美国科学家也用全新的方式测量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最终数据与福尔顿完全相同。随后,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将自己的测量结果公布了出来,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福尔顿听后追悔莫及,他认为,如果当时能够摘掉名为“习惯”的帽子,戴上“创新”的帽子,那个年轻人就绝不可能提前获得原本属于他的荣誉。而福尔顿的所谓“习惯的帽子”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不同类型的人在从众心理的诱导下产生的行为程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女性的从众心理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的人多从众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从众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较小的人多从众于年龄较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从众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一项从众心理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被测试者之中仅有1/4~1/3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做出从众行为。所以,从众心理可被列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从众心理之下的种种从众行为,在工作、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都有所表现。领导提出的意见明明是错误的,但是有些员工因为惧怕自己提出反对意见会影响自己今后的发展,便违心地选择了赞成,而其他人也会出于这种心理跟从。如果在这种时候,你能够坚持住自己的立场,那么对于在公司今后的工作和自己未来的发展都是有益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