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体的智能就是数据

物体的智能就是数据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物联网不但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而且,人们的生活设施“智能”化正在成为现实。除了生活领域的“智能”化,物联网在制造行业的“智能”化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并成为第四次工业大潮竞争的标志。即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从而实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生产和提供。

达沃斯位于瑞士兰德瓦瑟河畔,海拔1560米。这里群山环抱,风光旖旎,一条宽阔的中心大街横穿市区,两旁山坡上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色彩和谐的楼房。达沃斯虽小,却遐迩闻名。特别是至今已有39年历史的“达沃斯论坛”更是引起全球的关注,因为它在预测和引领人类的未来。

2015年的“达沃斯论坛”,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的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一次座谈会上大胆预言:互联网即将消失,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化的有趣世界——物联网即将诞生。他的这番言论可谓自我颠覆,因为,他是全球最大互联网公司的掌门人。他说:“我可以非常直接地说,互联网将消失。”施密特称,未来将有数量巨大的IP地址、传感器、可穿戴设备以及虽感觉不到却可与之互动的东西,时时刻刻伴随你。

无独有偶,“小米”的掌门人雷军很早前也曾说过:“未来没有所谓的互联网企业,未来每个公司都变成物联网公司。”

人类对于物联网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网络可乐贩售机的功能设计。而物联网的概念则是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它是指把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信息传感设备,安装在物理实体中,通过网络将其信息传输、汇集和处理,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在国际上又被称为“传感网”。它通过传感器、条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导航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并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信息交换和管理。

简单来讲,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一是传感器技术,它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二是RFID技术,它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三是嵌入式系统技术,它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除此之外,还包括传输数据计算等技术。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

2009年1月28日,刚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小型的“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向奥巴马建议应加大投资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并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智慧城市”在各国不断兴起,而与“智慧城市”紧密相连的物联网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为,物联网不但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而且,人们的生活设施“智能”化正在成为现实。比如,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人们生活所依赖的物体之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居民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形成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等。这样,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生活,达到“智慧”状态。

智能、联结、协作构成了物联网的核心要素,使万物具备感知和某种智慧,网络联结的对象也进一步延伸到物,另外,还在以往互联网的人与人和人与机器的协同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物与物的协同。它给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

除了生活领域的“智能”化,物联网在制造行业的“智能”化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并成为第四次工业大潮竞争的标志。

现在,工业物联网已成为新的工业革命代名词。2012年德国政府在与科学家联合举办的一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工业制造4.0”这个概念。

“工业制造4.0”的目标是在10~15年的时间里,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全自动化、个性化、弹性化、自我优化和提高生产资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全新生产方式。即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从而实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生产和提供。也就是运用智能去创建更灵活的生产程序、支持制造业的革新以及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它代表着集中生产模式的转变。正如德国“工业制造4.0”的教父、德国国家科学和工程院院长海宁·卡格曼教授表示的那样,“它是工业的未来”。

“工业制造4.0”是实体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融合的时代。美国早在若干年前就已提出来了,他们一直在做以CPS为概念的先进制造。对于CPS的概念,任何产品都有虚拟和实体两个世界。比如,苹果手机是实体,但APP是虚体,未来产品如机床、飞机、汽车等都应该是实与虚的价值结合。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美国的CPS,核心要义都是制造业基于数据分析的转型。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化,将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无论是德国“工业制造4.0”,或是法国“工业化新法兰西”,还有美国“再工业化”,以及欧盟的物联网创新联盟和日本的智能云战略,它们都是在进行物联网战略布局,其共同指向的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1805年左右,中国丢掉了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位置,经历了150年,大约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中国再次成为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原因是不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或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都未曾立于三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比如,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时间范围大致为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源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水利和蒸汽机的发明而实现了工厂机械化。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时间范围大致为是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美国依靠电气化、自动化实现了在劳动分工基础上的大规模生产。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即20世纪70年代开始并一直延续至今的信息化时代。这个时期,美国更是广泛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使制造过程自动化控制程度进一步大幅度提高。

当今,全球的制造业进入了“工业制造4.0”时代。它相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的模式而言,其目标就是“把机器变成人”,而这场革命性变革的核心就是数据的深度应用。

物体的运动是能够产生数据的,物与物的链接,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又成为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当物体运动数据量累积到非常庞大的时候,数据就会把物体的形态与动态记录下来,其背后的相关性和规律也就显现出来,数据将成为“生产要素”并具有极大价值,因而,物联网使大数据更具智能思维的功能。它与云计算一起使大数据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走进了我们的世界。

从发展趋势看,到2020年,各种传感器、新型物联网设备,再加上传统桌面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网络电视,以及各类可穿戴智能设备,全球将交织成一个由500亿台设备相互链接的庞大网络。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还拥有数百万家工厂,机器多达数十亿,在未来也将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智能互联设备,它将给中国带来一场新的工业信息革命。

2016年,被誉为全球尖端科技布局权威参考的Gartner全球峰会指出,2017年以后将以智能为中心,通过数字化实现“万物互联”。美国《明星论坛报》网站在2016年7月30日文章称:中国可能引领“物联网”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