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能量守恒定律经历的三次考验

能量守恒定律经历的三次考验

时间:2022-0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目前为止,能量守恒规律还没有与自然现象的观察结果发生过矛盾。不过,自从能量守恒定律提出后,这个定律曾三次受到怀疑和考验。不过,后来物理学的发展表明,能量守恒定律不仅经受了考验,而且形式得到了发展,内容更加丰富了。于是,玻尔等人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怀疑也就没有了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1931年玻尔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在原子核这一新的领域中,可能不再成立了。

能量守恒定律是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之一,这个规律并不仅是从数学上推导出来的一个结论,而是从大量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结果。到目前为止,能量守恒规律还没有与自然现象的观察结果发生过矛盾。不过,自从能量守恒定律提出后,这个定律曾三次受到怀疑和考验。

1896年,物理学展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接着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性。1898年,居里夫妇又发现了具有很强放射性的镭元素。对于镭这类放射性元素为什么能放出大量能量,以前的理论都无法解释。于是,法国物理学家庞加莱就怀疑起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来。他在1905年出版的《科学的价值》一书中讨论了“数学物理学今日的危机”,提出“能量守恒原理现在已成为悬案,所有其他的原理也遭到危险。”不过,后来物理学的发展表明,能量守恒定律不仅经受了考验,而且形式得到了发展,内容更加丰富了。

此后,能量守恒定律又遭到两次怀疑,这两次怀疑都是由哥本哈根学派的首领玻尔提出来的。

一次是发生在1924年,玻尔和他的助手提出,为了解决光在传播时的波动性同光在吸收和发射时的粒子性的矛盾,必须假定光是概率波,能量守恒定律只在统计的平均上才成立,而对于光的吸收和发射的单个过程并不成立。然而,一年后海森伯等建立了量子力学,再过一年,薛定谔又建立了波动力学,这两个理论都能够顺利地解决微观客体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矛盾,而它们都以能量守恒定律作为理论基础的。于是,玻尔等人对能量守恒定律的怀疑也就没有了依据,能量守恒定律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

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开始探索原子核衰变,实验表明,在原子核衰变过程中,如果是放射出α粒子(即氦原子核)或γ射线(波长比X射线还短的电磁波),这些α粒子或γ射线都具有确定的能量值,也符合能量守恒规律。但β衰变的过程中,所放射出来的电子的能量却是连续分布的,而且还发生了所谓“能量亏损”的现象,即原子核在衰变前后的能量差,并不等于β粒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就是说,在β衰变过程中能量丢失了,于是,一些物理学家又对能量守恒定律产生了怀疑。1931年玻尔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在原子核这一新的领域中,可能不再成立了。由于β衰变过程中的“能量亏损”关系到能量守恒定律是否真实可靠,因此,这个问题很快成为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密切关注和积极研究。

当时,有一些物理学家坚信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失的信念,坚持认为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的物理规律。泡利就是这一派物理学家的一个代表,1933年,泡利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提出了“中微子”假说,他认为,在β衰变过程中总能量是守恒的,所以会出现“能量亏损”现象,原因是有一部分能量被一种叫作中微子的粒子带走了。由于中微子不带电,以往的观测仪器没有探测到它,所以,不是能量消失了,而是部分能量被转化为我们暂时还不知道的一种形态。

泡利的假说得到了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的赞同,1934年费米在泡利假说的基础上,建立了β衰变的理论,费米提出,β放射性是核内的中子在转变为质子时,放射出电子(即β粒子)和中微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完全成立。后来,人们在实验中果然发现了中微子,证明了泡利和费米的理论是正确的。

以上这些事实表明,每当物理学中出现与能量守恒规律相矛盾的观点时,历史都证明了这些观点是错误的。历史给予我们一个极为宝贵的启示:能量守恒定律是一个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从事物理学的研究,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个定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