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氨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基础

氨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基础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技术经济上综合考虑,目前工业转化催化剂都采用镍催化剂,镍是其唯一的活性组分。在制备好的镍催化剂中,镍是以NiO状态存在,体积分数以4%~30%为宜。已还原的活性镍催化剂在设备停车或开炉检查时,为防止被氧化剂迅速氧化而放热熔结,应当有控制地让其缓慢降温和氧化。硫对镍催化剂的毒害作用如图1.5所示。卤素也是镍催化剂的有害毒物,其作用与硫相似,也是属于可逆性中毒。

图1.4 甲烷蒸汽转化时催化剂粒度的影响
(a)催化剂粒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催化剂的表面利用率

从热力学分析可知,反应(4)为吸热、体积增加的可逆反应,反应(5)和反应(6)为放热、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因此温度和压力对上述反应的析碳有不同影响。为控制析碳,主要通过增加水蒸气用量以调整气体组成和选择适当的温度、压力来解决。

动力学研究表明,上述3个反应都是可逆反应,在转化过程中是否有碳析出,还取决于碳的沉积(正反应)速率和脱除(逆反应)速率。从碳的沉积速率看,CO歧化反应(5)生碳速率最快;从碳的脱除速率看,对于高活性催化剂,碳与水蒸气的反应[即反应(6)的逆反应]速率最快,且碳与二氧化碳作用[即反应(5)的逆反应]的反应速率比其正反应速率快10倍左右。因此,从动力学分析可知,只有用低活性催化剂时才存在析碳问题。

防止析碳的主要措施是适当提高水蒸气用量,选择适宜的催化剂并保持活性良好,控制含烃原料的预热温度不要太高等。生产中出现析碳的部位常在距离反应管进口30%~40%的一段,这是由于该段甲烷浓度和温度都较高,析碳反应速率大于脱除碳速率,因而有碳析出。由于碳沉积在催化剂表面,有碍甲烷蒸汽转化反应进行,因而在管壁会出现高温区,称为“热带”。可通过观察管壁颜色,或由反应管阻力变化加以判断。若已有析碳,可采取提高水蒸气用量、降压、减量的办法将其除去。当析碳较重时,可停止送原料气,保留蒸汽,提高床层温度,利用反应(6)的逆反应除碳,也可采用空气与蒸汽的混合物“烧碳”。

1.2.4 气态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

烃类蒸汽转化是吸热可逆反应,高温对反应有利。但即使在1000℃的温度下反应速率也很慢,必须用催化剂来加快反应。

烃类蒸汽转化催化剂要求耐高温性能好、活性高、强度好、抗析碳性能优。从技术经济上综合考虑,目前工业转化催化剂都采用镍催化剂,镍是其唯一的活性组分。在制备好的镍催化剂中,镍是以NiO状态存在,体积分数以4%~30%为宜。一般镍含量高的催化剂活性也高。为使镍晶体尽量分散、达到较大的比表面积并阻止镍晶体的熔结,常用Al2 O3,MgO,CaO等作为载体,这些组分同时还有助催化作用,可进一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制备好的镍催化剂中镍通常以NiO的形式存在,没有催化活性,使用前必须进行还原。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还原剂有氢气加水蒸气或甲烷加水蒸气。加入水蒸气是为了提高还原气流的气速,促使气流分布均匀,同时抑制烃类的裂解。为保证还原彻底,还原温度以高一些为好,一般控制在高于转化的温度。已还原的活性镍催化剂在设备停车或开炉检查时,为防止被氧化剂(水蒸气或氧气)迅速氧化而放热熔结,应当有控制地让其缓慢降温和氧化。

还原的活性镍催化剂对硫、卤素和砷等毒物很敏感。硫对镍的中毒属于可逆的暂时性中毒,已中毒的催化剂,只要使原料中含硫量降到规定的标准以下,催化剂的活性就可以完全恢复。硫对镍催化剂的毒害作用如图1.5所示。卤素也是镍催化剂的有害毒物,其作用与硫相似,也是属于可逆性中毒。但砷中毒属不可逆的永久性中毒,在砷中毒严重时必须更换催化剂。通常要求原料气中硫、卤素和砷的质量分数必须小于0.5×1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