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位素化学的发展历史

同位素化学的发展历史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放射性的研究,不仅发现了钋、镭、锕等放射性元素,还从这些放射性元素中分离出30多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以至于多到周期表中没有可以容纳它们的空位,而且有些放射性不同的新元素在化学性质上完全相同,彼此无法分开,以致在当时引起怀疑:周期表对放射性元素是否适用?

同位素化学的发展历史

19世纪末,由于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使人类的认识能深入到原子内部。

通过对放射性的研究,不仅发现了钋、镭、锕等放射性元素,还从这些放射性元素中分离出30多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以至于多到周期表中没有可以容纳它们的空位,而且有些放射性不同的新元素在化学性质上完全相同,彼此无法分开,以致在当时引起怀疑:周期表对放射性元素是否适用?

通过对这些事实的进一步研究,1913年索迪和法扬斯同时发现放射性元素位移规律,并提出同位素的概念,从而解决了许多新元素在周期表上的位置问题,并用同位素概念说明了它们之间的依存变化关系。

1913年汤姆逊和阿斯顿在用磁分析器研究氖时,发现了氖的两种同位素——氖20和氖22。这是第一次发现稳定同位素。

1919年阿斯顿制成质谱仪,随后他在71种元素中,发现了202种同位素,并测定了各同位素的丰度。

1920年赫维西和策希迈斯特尔研究了同位素交换反应。1931年尤里等发现重氢;1933年路易斯等用电解法制得纯重水;1934年挪威利用其廉价水电能建立了第一座重水工厂。

1942年美国建造了电磁分离器并分离出铀235;1943年美国又建立了三座六氟化铀气体扩散工厂生产铀235;1944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首先生产了千克量的铀235,并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

重水既是建造反应堆的重要原料,又是热核燃料和热核武器的原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竞相研究生产重水的新方法,其中硫化氢双温交换法、液氢精馏法等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寻找更好的同位素分离方法,科学家不断把科学技术新成就应用到同位素分离技术中。

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色谱法和70年代开始的激光法分离同位素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上用同位素分离法生产的同位素主要有:氘、氚、氨3、锂6、硼10、碳13、氮15、氧18和铀235等。其中,重水的年产量以千吨计。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核武器的研制和核电站的发展,更加推动了同位素化学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