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么判断三面投影的空间位置

怎么判断三面投影的空间位置

时间:2022-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两个投影面的交线分别称为投影轴OX、OY和OZ。三条投影轴垂直相交的O点称为原点。再将表示投影面范围的边框去掉,便可得点A的三面无边框投影图,如图3-4所示。由于点的每个投影均由两个坐标值确定,因此可作出点的投影。

3.3 点的三面投影

3.3.1 三投影面体系

三投影面体系是在两投影面体系中增加一个与H面和V面都相互垂直的侧立投影面W面,如图3-3所示。每两个投影面的交线分别称为投影轴OX、OY和OZ。三条投影轴垂直相交的O点称为原点。

img21

图3-3 三面投影体系

因为投影面是无限大的,故两两相互垂直的V、H、W面把空间划分成八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称为一个分角。规定:H面之上、V面之前、W面之左的部分为第Ⅰ分角,其他各分角如图3-3所示(第Ⅶ分角在第Ⅵ分角的下面)。

我国的制图国家标准规定工程形体图样采用第Ⅰ分角画法,即将形体放在第Ⅰ分角中进行投影。因此,本书主要研究空间几何元素在第Ⅰ分角中的投影,以后凡不作特别说明的投影图都是第Ⅰ分角中的投影图。

3.3.2 点的三面投影

如图3-4(a)所示,三投影面体系中的第Ⅰ分角内有一空间点A,过点A分别作投射线垂直于H面、V面和W面,分别得点A的水平投影a、正面投影a′和侧面投影a″(规定W面投影用对应的小写字母加两撇表示)。

将三个投影面展开成为一个平面时,规定V面保持不动,H面绕OX轴向下旋转90°,W面绕OZ轴向右旋转90°,使得H面、W面与V面处于同一平面上,便可得点A的三面投影图,如图3-4(b)所示。由于投影图上投影轴OY在两处出现,为便于区分,随H面旋转后的OY轴标记为OYH,随W面旋转后的OY轴标记为OYW。再将表示投影面范围的边框去掉,便可得点A的三面无边框投影图,如图3-4(c)所示。

3.3.3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从图3-4(c)所示三面投影图可知,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如下。

img22

图3-4 点的三面投影

(1)一点的正面投影和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即aa′⊥OX)。

(2)一点的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即a′a″⊥OZ)。

(3)一点的水平投影到OX轴的距离等于该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即aax=Aa′=a″az=ayO)。

以上三条规律就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等关系的理论依据。如图3-5所示,因为形体最左一点A和最右一点B的H面投影与V面投影,分别在同一竖直投影连线上,因而必然会出现“长对正”的关系;同样,形体最高一点A和最低一点C的V面投影与W面投影,分别在同一水平连线上,因而必然会出现“高平齐”的关系;形体最前一点A和最后一点D距离V面的距离差,在其H和W面投影中均能反映,因而必然会出现“宽相等”的关系。

img23

图3-5 三面投影的关系

3.3.4 点的三面投影和直角坐标的关系

若把三面投影体系中的三投影轴OX、OY、OZ(简称X、Y、Z轴)当作空间直角坐标体系OXYZ的三个坐标轴,把三面投影体系中的原点O当作坐标系的原点O,把三投影面H、V、W分别当作空间直角坐标面OXY、OXZ、OYZ,则点的空间位置可用其直角坐标值来确定,即点到三个投影面间的距离分别为该点的三个直角坐标值,如图3-6所示。

img24

图3-6 点的投影与坐标的关系

从图3-6中可见,点的投影与其坐标的关系如下。

(1)Aa″=axO=aayH=a′az=x,反映点A到W面的距离。

(2)Aa′=ayHO=ayWO=aax=a″az=y,反映点A到V面的距离。

(3)Aa=azO=a′ax=a″ayW=z,反映点A到H面的距离。

由图还可以看出,空间点A的位置由它的直角坐标A(x、y、z)确定,它的三个投影的坐标分别为a(x、y)、a′(x、z)、a″(y、z),即其水平投影a反映了x、y坐标值,正面投影a′反映了x、z坐标值,侧面投影a″反映了y、z坐标值。因此,只知道空间点的一个投影无法确定其在空间的位置,因为点的一个投影只能确定该点的两个坐标值;要确定空间点的位置,必须知道点的两个投影。

【例3-1】 如图3-7(a)所示,已知点K的正面和侧面投影,求作其水平投影k。

解 (1)分析:根据点的三面投影规律,所求点K的水平投影k与正面投影k′的连线垂直于OX轴,且k到OX轴的距离等于k″到OZ轴的距离。

(2)作图步骤:具体作图如图3-7(b)、(c)所示。

①由k′作OX轴的垂线k′kx,所求的k必在这根铅垂投影连线上,如图3-7(b)所示。

②由k″作OYW轴的垂线,并利用过原点O的45°辅助线,在k′kx的延长线上向下截取kxk=OkyW,k即为所求点K的水平投影,如图3-7(c)所示。

img25

图3-7 已知点的两投影求作第三投影

【例3-2】 已知点A(15,12,20),点B(10,5,0),求作两点的三面投影。

解 (1)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点A的坐标为xA=15,yA=12,zA=20;点B的坐标为xB=10,yB=5,zB=0。由于点的每个投影均由两个坐标值确定,因此可作出点的投影。

(2)作图步骤:具体作图如图3-8(a)、(b)、(c)所示。

①首先画出投影轴。

②在OX轴上依据xA=15定出点ax,在OZ轴上依据zA=20定出点az,在OYH、OYW轴上依据yA=12分别定出ayH、ayW,如图3-8(a)所示。

③过ax作OX轴的垂线,再过az、ayH分别作OZ、OYH轴的垂线,其与OX轴垂线的交点即为a′、a。

④利用45°的辅助线使OayW=OayH,过ayW作OYW轴的垂线,此线与过az的OZ轴垂线的交点即为a″,如图3-8(b)所示。

⑤用同样的方法作出点B的各投影,因zB=0,因而点B位于H面上,b′在OX轴上、b″在OYW轴上,如图3-8(c)所示。

img26

图3-8 已知点的坐标求作其投影图

【例3-3】 已知点A(15,10,20),点B(5,15,0),求作两点的立体图。

解 (1)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确定A、B两点空间位置的三个坐标值均为已知,因而两点的空间位置唯一确定,即可作出两点的立体图。

(2)作图步骤:具体作图如图3-9(a)、(b)、(c)所示。

①首先作出表示正立投影面V面的矩形,得OX、OZ轴及原点O。

img27

图3-9 已知点的坐标求作其立体图

②过原点O作45°斜线即为OY轴,分别过斜线的端点作OX轴、OZ轴的平行线,并围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即为H、W投影面。注意三个轴的长度要比已知点的各方向最大坐标值稍长,如图3-9(a)所示。

③在OX轴上取xA=15得点ax,过ax作OY轴的平行线并截取yA=10得点a,过点a作OZ轴的平行线并在其上截取zA=20得点A,并分别作出a′、a″及ay、az并连成投影长方体,即得点A的立体图,如图3-9(a)及(b)所示。

④同样的方法可作出点B的立体图。因zB=0,点B在H面上,“投影长方体”变成投影矩形,如图3-9(c)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