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气压变小温度计的水柱会怎样

大气压变小温度计的水柱会怎样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受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就其整个空气质量来说,是污浊的,但也经常会出现空气十分清新的时候.空气质量出现这种周期性波动,并不是该地区污染源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是气象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研究气象动力学的改变对认识与解决空气污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了解污染的扩散,先要了解大气是怎样运动的,因为污染物往往是随风漂流的.图6-9所示是大气层高度与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同温

6.4.3 大气污染与气象动力学

一个受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就其整个空气质量来说,是污浊的,但也经常会出现空气十分清新的时候.空气质量出现这种周期性波动,并不是该地区污染源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是气象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研究气象动力学的改变对认识与解决空气污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了解污染的扩散,先要了解大气是怎样运动的,因为污染物往往是随风漂流的.图6-9所示是大气层高度与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同温层、中间层与电离层等.其中,对空气污染影响最大的是对流层.

img152

图6-9 大气中空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

在对流层中,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规律受地面影响很大,温度变化情况复杂.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将部分热量向上传递,使近地层的空气首先增温,然后通过湍流、对流等传导方式,将热量向上传递,形成气温随高度的递减型分布,此种分布形式以晴天的中午最明显,如图6-10(c)所示.夜间太阳辐射为零,地面因本身辐射冷却降温,使近地层的空气由下而上逐渐降温,形成气温随高度增加的递增型分布,此种分布以秋天的半夜为代表,如图6-10(a)所示.日出后,近地面的空气随着地面的增热很快升温,使低层逆温很快消失,而离地面较高处的空气仍然保持着夜间的分布状态,故形成下层递减、上层递增的清晨转换型分布,此种分布以早晨6时为代表,如图6-10(b)所示.日落前后,由于地面迅速冷却,近地面的气层迅速降温,因而形成下层递增、上层递减的傍晚转换型分布,此种分布以晚上18时为代表,如图6-10(d)所示.

上述温度廓线的日变化规律在阴天、大风时不明显,晴天微风时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近地层温度的垂直变化比高层大气温度的变化大得多.

img153

图6-10 日照对近地层大气温度分布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对流层内气流是怎样运动的.我们在地表面放一个气球,假设这个气球的球壁很薄,它的张力可忽略不计,从而球内的气体压力总是等于球外当地的大气压;同时球壁又是很保温的,这样球内外就无能量的交换.如果我们将这个理想的气球从地球表面一直上升到高空,由于大气压力的渐渐减低,气球将绝热膨胀,这时气球内的气体温度将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如图6-11中的虚线所示.注意,此时虚线不一定是大气中的实际温度线,我们称之为绝热线.

再来看一看大气的温度,如图6-10所示,太阳光并不能直接加热大气层,而是从下面靠温暖的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层,因而大气层的温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大气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不一定刚好是绝热的.这个变化规律对大气的运动乃至污染的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

假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是过绝热的,即大气温度随高度降低的速度比绝

img154

图6-11 大气对流层温度对气体扩散影响分析示意

热线来得快,如图6-11中所示的虚线I.此时,若有一个气球,它开始处在地面①的位置,它的压力为P1,密度为ρ1,温度为T1,根据气体状态方程,有:P1=ρ1RT1,其中R为普适气体常数.如将该气球绝热地升高h到达水平②的高度,则气球内的压力P2=ρ2RT2,这里ρ2和T2分别为气球内气体的密度和温度.此时在水平②高度,气球外大气的压力也应满足气体状态方程,即P2′=ρ2′RT2′,这里ρ2′和T2′分别为大气的密度和温度.因为气球内外气体压力应该是相等的,即:P2′=P2,所以在水平②高度,气球内空气的密度ρ2与大气中空气的密度ρ2′满足:

ρ2=ρ2′×(T2′/T2).

因为是过绝热状态,所以T2′<T2,因此ρ2<ρ2′.这说明气球中的空气密度比大气中的低,气球受到的大气浮力大于自身重量,它将一直往上飞去.这时的大气是不稳定的,表面略微受热的气体就会向上运动,产生对流风.

假如大气是次绝热的,即大气温度随高度降低的速度比绝热线来得慢,如图6-11中的虚线Ⅱ所示.进行类似的分析得到,ρ2>ρ2″.这说明气球内的气体比大气重,气球重新回到①的位置.此时天气闷热,无对流气流运动,地表面的污染物也就无法扩散出去.更有甚者,如果大气的气温随高度不降低反而升高,称这时的大气层为逆温层,这逆温层就像一个盖子一样把污染物盖在地球表面,时间一长就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在分析烟云的扩散过程时,可近似将烟团看成这种绝热的小气球.图6-12给出了在不同温度分布情况下,烟雾扩散状况的差异.图6-12(a)所示为不稳定状态,图6-12(b)所示为中稳定状态,图6-12(c)所示为稳定状态,图6-12(d)所示为下层稳定、上层不稳定状态,图6-12(e)所示为下层不稳定、上层稳定状态.

img155

img156

img157

img158

图6-12

img159

图6-12 大气温度的变化对烟雾扩散的影响

从图6-12可看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影响非常大,图6-12(a)所示是波浪型烟型,这时大气处于很不稳定的状况,对流强烈,流场中有较大尺度的湍流涡,活动剧烈,扩散十分迅速,排入大气的烟云上下翻滚,沿主要风向流动扩散很快,污染物很少着地,只有较低烟囱排出的一定污染物可能在离烟囱不远处与地面接触,这可以通过升高烟囱的高度来解决污染问题.这种烟型多发生于夏季或其他季节的晴天中午或午后.

图6-12(b)是锥型烟型,出现在大气为中性的条件下,烟流呈圆锥形.这种扩散一般是强风和阴天的特征.

图6-12(c)所示是平展型烟型,此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烟囱出口处在逆温层中,湍流受到抑制.这种烟流沿垂直方向的扩散很小,像扁平的带子伸向远方.这时污染情况因烟囱高度的不同而不同.当烟囱很高时,近处地面上下不会产生污染,远方会造成污染;若烟囱很低,则近处地面上会造成严重污染.此现象多发生在晴夜或早晨.

图6-12(d)是爬升型烟型,这种烟流的下部是稳定的大气,上部是不稳定的大气.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日落后一个短时间内,此时由于地面辐射降温,自下而上逐渐形成逆温,但在烟囱高度以上仍保持递减状态,因此烟云不向下方扩散.这种烟型对地面污染较小.

图6-12(e)是漫烟型,出现这种烟型时,风力一般较弱,烟气不能向上方大气扩散而大量下沉,使下风方地面污染物浓度明显上升,往往造成近地面较严重的污染.这种烟型多发生在冬季日出后.

从对上述几种烟型的分析中可看出,大气逆温层是致使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就像一个阻挡层一样阻碍了污染物向上方大气扩散.引起大气逆温的因素主要有:

(1)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当风比较小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的气温也随之下降.离地面越近,空气受地表的影响越大,降温越厉害,于是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辐射逆温在大陆上常年可见,冬季最强.辐射逆温在大气中最常出现,中纬度地区的冬季逆温层可达数百米,而高纬度地区可达几千米,它的出现与大气污染的关系最密切.

(2)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流到冷地表面上,下层空气受地表影响大,降温多,上层空气降温少,而形成逆温.平流逆温的强弱取决于暖空气与冷地表面的温差,温差愈大,逆温愈强.

(3)哈得利(Hadley)环流和下沉逆温层.在北纬30°地区,大气环流向下流,上面气压高,下面低,形成下沉逆温层,这些地方的城市更容易发生空气污染事件,如中国的重庆、武汉、上海和拉萨等.在山谷地带,由于冷空气下沉聚积,冷热空气对流减少,也会形成下沉逆温层.

(4)湍流逆温.这是低层空气因湍流混合形成的逆温层,这种逆温层厚度不大,一般只有几十米.

(5)锋面逆温.锋面逆温是由于大气中冷暖空气团相遇而形成的一倾斜过渡层,较暖的空气总是位于较冷空气之上而形成逆温.这种逆温层是一个动态过程,随气流而移动,所以一般对空气污染不是很重要.

在实际大气中出现的逆温,有时是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比较复杂,应作具体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