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焦物镜设计

变焦物镜设计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通过介绍某显微镜视频图像显示转换CCD变焦物镜的设计,说明ZEMAX多种结构功能的应用。在所设计的变焦物镜中,将所有曲率半径以及间隔1和间隔7设为自变量,当调用优化程序时,优化程序将自动调用这些变量参与优化。在所建立的默认评价函数中可根据设计要求增加相应的操作符控制,如边界条件、光学特性参数等设定,具体方法与前面介绍的相同。说明变焦物镜像差校正已到达比较理想的状态。

15.4.5 变焦物镜设计

ZEMAX提供了多重结构(广义变焦)同时优化的功能。多重结构指光学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有一个或多个结构参数变化(注:该结构参数的变化不是指参与优化过程中的结构变量的变化,而是指在实际工作状态时结构参数的变化),这些参数可以是透镜之间的距离、透镜的半径、材料,也可以是设计波长、光瞳大小、视场范围等。不同的结构对应于有不同的结构参数值。当变化的参数仅为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时就是传统的变焦镜头(狭义变焦)。比较常见的多重结构有插入拔出元件系统(比如光路分光系统和在平行光路中起变倍作用的伽利略望远系统)、分色系统(波长作为变化)、扫描系统(元件的空间角度位置作为变化)、头盔显示系统(观察眼的位置作为变化)。ZEMAX在设计这些多重结构的光学系统时,可以设置不同的结构参数,并且可以同时分析和优化所有的结构成像质量,避免了系统在某种参数时成像质量很好,但在参数变化时成像质量很差的情形,如变焦镜头,在整个变焦过程中则可以保持成像质量一致。

本节通过介绍某显微镜视频图像显示转换CCD变焦物镜的设计,说明ZEMAX多种结构功能的应用。设计要求为:焦距:f'=60~120mm,l'F≥80mm,接收器:1/3″CCD(3.6×4.8mm2),入瞳为显微镜转接口处的出瞳,直径D=6mm。

img1757

图15.43 CCD变焦物镜光学系统示意图

根据光学特性:相对孔径和视场都比较小、而后截距大的特点,CCD变焦物镜的形式选为负双胶合透镜和正胶合透镜组合,变焦光学系统如图15.43所示。利用组合透镜光焦度公式:φ=φ12=dφ1φ2,改变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来改变整个物镜的焦距。通过计算,负双胶合透镜和正胶合透镜的焦距分配为f'1=-105mm和f'2=60mm,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变化范围为3~57mm。由于变焦过程中透镜的通光口径和视场均不大,初始结构参数经计算列于表15.47中。

表15.47 负双胶合透镜和正胶合透镜初始结构参数

img1758

初始结构确定后,按照通常的方法,打开LDE首先输入一组透镜初始结构参数作为基本结构,如图15.44所示。同时设定工作波长、视场以及入瞳直径和位置。工作波长及权重大小选择应根据CCD器件光谱响应特性而确定,示例中选择g、D、C谱线为工作波长仅作为参考。视场由CCD靶面确定,设定为实际像高(Real Image Height):0、2.1mm和3.0mm。基本结构定义好后,不需要立即优化,可以在与后面定义结构一起来优化。变焦物镜实现变焦与变焦过程中像面位置基本不变,是通常改变透镜组之间的间隔实现的。要实现焦距60mm~120mm之间变化,透镜组之间的间隔(间隔序号4)变化约为3mm~57mm。为保证变焦过程中成像质量基本一致,该间隔现选择5个位置值3mm、17.5mm、30mm、42.5mm和57mm,来同时校正像差。与此同时要保证像面位置不变,相应的入瞳距(间隔序号1)和后截距(间隔序号7)也应调整。这样序号为1、4、7的一组间隔取值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结构形式。多重结构的参数可用多重结构编辑器(MCE)输入。具体操作如下。

img1759

图15.44 变焦物镜初始结构参数

从ZEMAX主菜单条中选择Editors/Multi-Configuration,打开如图15.45所示MCE界面。使用MCE菜单条中Edit下命令Insert Config(插入结构-列)和Insert Operand(插入操作数-行)建立多重结构编辑电子表格。输入相应的控制操作符,定义多重结构,如图15.45(b)所示。图15.45(b)中,每列表示一个结构,每一行表示不同结构中,同一操作符的不同取值。列标题Config#表示第#结构,数字后有*号的结构为当前结构。

img1760

图15.45 多重结构编辑器(MCE)界面

多重结构建立后,可以和通常情况一样对不同结构进行分析。不同的是对于所有的计算分析和图表显示信息,仅针对当前结构。若改变当前结构,可双击MCE中对应结构顶部的列标题,或按快捷键是Ctrl+A,shift+Ctrl+A轮流改变。初始多重结构中部分结构的点列图和几何传递函数参见图15.46。

img1761

图15.46 初始结构1、3、5的点列图和几何传递函数

ZEMAX中多重结构数据的优化与单结构优化基本一样。在所设计的变焦物镜中,将所有曲率半径以及间隔1和间隔7设为自变量,当调用优化程序时,优化程序将自动调用这些变量参与优化。具体设置与常规相同,在LDE和MCE中将光标放在半径和间隔参数上,然后按下Ctrl+Z。

为了同时优化全部的结构,可以从MFE界面的Tools菜单中选择“默认评价函数”,ZEMAX将会自动建立一个的评价函数。本设计中选用的默认评价函数为:RMS spot radius centroid GQ 5 rings 6 arms。多重结构评价函数与单一结构的评价函数略有不同。多重结构评价函数中,使用操作符CONF与结构序号来控制对应结构的优化。在评价函数的求值过程中这个特殊的操作符CONF将改变对应的结构。评价函数中,在当前CONF后面到下一个CONF之前所定义的所有操作符序列仅与当前结构有关。在操作数序列中可以多次使用CONF来对不同结构进行求值。采用这种体制的优点是,在每个结构中输入操作符以及它们各自的目标值和权重可以不同,实现对不同结构的不同控制。

在所建立的默认评价函数中可根据设计要求增加相应的操作符控制,如边界条件、光学特性参数等设定,具体方法与前面介绍的相同。变焦物镜设计中,要求不同的组元在像质优化时焦距分配保持不变,如负双胶合透镜焦距要求为-105mm,正双胶合透镜焦距要求为60mm,在评价函数中通过增加EFLY操作符实现控制。另外,为保持像面位置不变,在评价函数中用TOTR操作符控制入瞳到像面的距离在不同结构中为相同值,具体实现见图15.47。

img1762

图15.47 多重结构评价函数边界条件、光学特性设定

评价函数建立后,优化执行过程、方式与通常优化相同。点击工具栏中Opt工具,执行优化后结果如图15.48、图15.49、图15.50和图15.51所示。

img1763

图15.48 优化后变焦物镜结构参数

img1764

图15.49 优化后变焦物镜多重结构参数

比较图15.46和图15.51,可以看出优化后像质得到明显改善。不同结构的点列图弥散斑大小均与艾里斑大小接近,有的甚至小于艾里斑。几何传递函数分布也与衍射极限基本一致。说明变焦物镜像差校正已到达比较理想的状态。

img1765

图15.50 优化后变焦物镜多重结构光学系统图

img1766

图15.51 优化后结构1、3、5的点列图和几何传递函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