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切计算法

正切计算法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为了求出hk和Uk',必须建立光线经多光组连续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此即利用正切光路计算公式求物像共轭关系的方法。有关反向光路的计算方法将在3.9.2节作具体介绍。因此,对给定光焦度的分光组,改变其在光路中的位置,即可改变整个复合系统的焦距(光焦度),从而改变系统的成像特性。

3.9.1 正切计算法

首先从三个光组的复合出发,再推广到多光组的复合。

如图3.37所示,已知位于空气中的三个光组的基点位置及其间隔d1、d2,自物方作一条入射高度为h1的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U1=0),经光组Ⅰ、Ⅱ、Ⅲ,在三个光组上光线的投射高度分别为h1、h2和h3;光线经各光组后与光轴的交角分别为U1=0,U1'=U2,U2'= U3。根据定义,显然应有:

img325

图3.37 多光组复合的光路计算法

像方焦点位置         img326

像方焦距             img327

像方主面位置           lH'=lF'-f'

推广至一般,对由K个共轴光组组成的复合系统,应有

img328

img329

lH'=lF'-f'               (3.83)

上述结果表明,如给定入射光线在光组Ⅰ上的投射高度h1,只要设法求出光线在最后一个(第K个)光组上的投射高度(hk)以及出射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k'),即可求出复合系统的像方基点位置和焦距。

而为了求出hk和Uk',必须建立光线经多光组连续折射的光路计算公式。为此,从有限远轴上物点发出的光线经两光组连续折射的具体情况出发,推导出光线经任意相邻两光组连续折射的一般公式。

如图3.38,对光组Ⅰ应用高斯公式,并在等式两边均乘以h1,得到

img330

img331

图3.38 两光组连续折射光路计算

上式即为:img332

可改写为:img333               (3.84a)

再将截距的转面公式(式(3.8))l2=l1'-d1与tanU2=tanU1'式的两端对应相乘,得到:

l2tanU2=l1'tanU1'-d1tanU1',上式即为:h2=h1-d1tanU1'     (3.84b)

公式3.84(a)、(b)两式即为A1点发出的光线经光组Ⅰ、Ⅱ连续折射的计算公式,将其推广到任意相邻两光组的连续折射,表为一般形式,应有

img334

hi+1=hi-ditanUi'             (3.86)

对由K个光组组成的系统,当给定初始坐标h1、U1后,即可连续应用式(3.85)、式(3.86),求出经最后光组的hk和Uk'。此即利用正切光路计算公式求物像共轭关系的方法。

当将上式用于求K个光组组成的复合系统的像方基点和焦距时,需令起始值U1=0;h1值可取任意值,但为计算简化,常取h1=f1'(或h1=1)。整个计算可按式如下顺序进行:

img335

求出hk、tanUk'值,代入式(3.81)~式(3.83),即可求出复合系统像方基点和焦距值。

为求复合系统的物方基点位置和焦距值,需按反向光路进行类似的计算。有关反向光路的计算方法将在3.9.2节作具体介绍。

在式(3.81)中,若将tanUk'以各光组的光焦度以及光线在各光组上的投射高度来表示,应有(将式(3.85)中所有的角度正切公式合并):

img336

将上式代入(3.81)式,应有

img337

由上式可以得到复合系统的总光焦度为:

img338

上式对多个薄透镜组合同样适用。由于h1可任意选取,当取h1=1时,则上式变为

φ=h1φ1+h2φ2+…+hkφk=img339hφ       (3.90)

上式表明:由多光组组成的复合系统,其总光焦度(φ)除与各分光组的光焦度有关外,还与光线在各分光组上的投射高度有关;从另一角度讲,各分光组对复合系统总光焦度的贡献,除了与其本身的光焦度大小有关外,还与该光组在光路中所处位置有关(因位置不同则投射高度不同)。因此,对给定光焦度的分光组,改变其在光路中的位置,即可改变整个复合系统的焦距(光焦度),从而改变系统的成像特性(如横向放大率等均相应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