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基丁酸的合成

-甲基丁酸的合成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甲基丁酸,又名旋光性异戊酸。将10.6mL 2-氯丁烷与60mL无水乙醚混匀,倒入滴液漏斗中,在20~25min之内滴加完毕,再反应20min。向反应瓶中加入8mL无水乙醚,0.8g镁屑和一小粒碘,再加入0.58mL纯的2-氯丁烷。打开二氧化碳气球上的二通活塞,将导气管插入反应液底部,向反应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温度控制在10℃以下,当反应液温度不再上升时,可以停止反应,加入CO2 约1L。

Ⅱ 2-甲基丁酸的合成

2-甲基丁酸(2-methyl butanoic acid),又名旋光性异戊酸。它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乙醇,存在于当归根油、咖啡、熏衣草油中。浓度低时具有令人愉快的水果香味,是食用香精的原料。

反应式

img80

img81

实验步骤

1.常量合成

在250mL三口烧瓶上,装好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并接好装有无水CaCl2的干燥管、恒压滴液漏斗。备好冰水浴、二氧化碳气球及导气管等。

向反应瓶中加入25mL无水乙醚,2.4g镁屑和一小粒碘,再加入1.74mL纯的2-氯丁烷。待反应开始(有灰色固体出现),稍微加热或用反应自身放热回流20min,补加无水乙醚20mL。将10.6mL 2-氯丁烷与60mL无水乙醚混匀,倒入滴液漏斗中,在20~25min之内滴加完毕,再反应20min。反应过于激烈时,可用冷水浴冷却反应瓶。当反应高峰过后再回流1h。冷却反应液至8℃,再补加25mL无水乙醚。

打开二氧化碳气球上的二通活塞,将导气管插入反应液底部,向反应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温度控制在10℃以下,当反应液温度不再上升时,可以停止反应,加入CO2约3L。

在烧杯中放入75g冰水及20mL浓盐酸,混匀,边搅拌边将反应液倒入,搅拌至胶状物分解,明显出现液体分层。用分液漏斗将液体分开,水相用30mL乙醚分3次萃取,合并有机相。在水浴下,小心地向有机相中加入15mL 25%NaOH溶液,使pH值大于8。蒸馏水相,直至体积减少10%。向水相中加入浓盐酸使pH值小于5,分出有机相,再继续蒸馏水相,直至馏出液中无油珠出现。在馏出液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将上层有机酸与有机相合并,用无水硫酸钙干燥,蒸馏收集173~174℃的馏分。产率为68%~78%。

2.微量合成

装置安装同常量合成。

向反应瓶中加入8mL无水乙醚,0.8g镁屑和一小粒碘,再加入0.58mL纯的2-氯丁烷。待反应开始(有灰色固体出现),稍微加热或用反应自身放热回流10min,补加无水乙醚6mL。将3.5mL 2-氯丁烷与7mL无水乙醚混匀,倒入滴液漏斗中,在10~15min之内滴加完毕,再反应10min。反应过于激烈时,可用冷水浴冷却反应瓶。当反应高峰过后再回流40min。冷却反应液至8℃,再补加8mL无水乙醚。打开二氧化碳气球上的二通活塞,将导气管插入反应液底部,向反应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温度控制在10℃以下,当反应液温度不再上升时,可以停止反应,加入CO2 约1L。

后处理同常量合成,所有加入的试剂与洗涤溶剂的用量均减为1/3。

外消旋2-甲基丁酸的沸点为173~174℃,img82为0.933 2,红外光谱如图5-17所示。

img83

图5-17 2-甲基丁酸的红外光谱图

注意事项

(1)由于格氏试剂非常活泼,操作中应无水、无氧、无醇等。药品、仪器应事先干燥。操作时,应强烈搅拌。

(2)本实验的成羧反应,采用冰水浴下慢慢通入CO2气体的方法,使反应易于控制,而且CO2气体的纯度比干冰高,同时可防止干冰灼伤。

(3)对于本实验,用氯丁烷比溴代烷更好,一是廉价,二是产率较高。

思考题

(1)怎样检验及消除乙醚中产生的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存在会造成什么危险?

(2)本实验中乙醚起什么作用?实验中为什么要强烈搅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