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的邻居

我们的邻居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天清晨,当我们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已经听见窗外的鸟鸣,好像是一天亲切问候的开始。傍晚,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鸟儿也逐渐安静下来,似乎是怕打扰了我们的休息。你看,这多么像是我们友好的邻人。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我国数量很多。喜鹊是在我国分布最广泛而常见的鸟儿之一,也是各地的留鸟。

每天清晨,当我们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已经听见窗外的鸟鸣,好像是一天亲切问候的开始。傍晚,当我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鸟儿也逐渐安静下来,似乎是怕打扰了我们的休息。你看,这多么像是我们友好的邻人。

鸟儿是离我们最近的野生动物,而留鸟则是时刻伴随着我们的动物邻居。

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首先认识这些邻居呢?你都能叫出名字吗?

有些鸟儿你可能从小就见过它们,但一直叫不出名字,或者一直叫着它的俗名。当这些鸟儿的名字被你一一弄清,或者纠正你多年以来错误的称呼时,你一定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

说到身边的鸟,首先要讲的是麻雀。

在我国,麻雀有树麻雀、山麻雀、家麻雀、黑顶麻雀和黑胸麻雀五种。

五种麻雀分布很不一样,其中树麻雀分布最广,我国南北各地都有,也分布于欧亚大陆。

树麻雀体长15厘米左右,雌雄的形、色非常接近。喙黑色,呈圆锥状;跗跖为浅褐色;头、颈处栗色较深,背部栗色较浅,饰以黑色条纹。脸颊部左右各有一块黑色大斑,这是树麻雀最容易辨认的特征之一。肩羽有两条白色的带状纹。尾呈小叉状,浅褐色。

树麻雀主要生活在城市及周边地区。是一种最常见的雀类,我们通常说的麻雀就是树麻雀。

树麻雀

山麻雀分布在我国的中、东部和南方,它们一般生活在远郊区和山地、丘陵地带。山麻雀与树麻雀体长相近,但色彩却显得格外艳丽,而且雌、雄颜色不同。雄鸟顶冠及上体为鲜艳的黄褐色或栗色,上背有纯黑色纵纹,喉部黑色,脸颊污白。雌鸟色较暗,有深色的宽眼纹及奶油色的长眉纹。山麻雀脸颊部没有黑色斑块,这是与树麻雀最明显的区别。

山麻雀

家麻雀主要分布在国外,如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等地,在我国只在新疆西边和东北的少数地方有分布。有些人,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将身边看到的麻雀称为家麻雀,那很可能是将树麻雀误读为家麻雀。

黑顶麻雀和黑胸麻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

家麻雀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极强,在北方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在南方几乎每月都可见麻雀繁殖雏鸟。育雏时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食,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我国数量很多。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在庄稼收获季节很容易形成雀害。因此,1958年的“除四害运动”中人们一度将它列为四害之一,极力驱杀。后来当出现了大面积的虫灾时,人们才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时的重要作用,为它“平反”,将它从四害中拿掉。

现在麻雀已列入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名录。

小贴士:

“除四害运动”

1958年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提出要在10年或更短一些的时间内,完成消灭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的任务。后来,“麻雀”被平反,由“臭虫”代替。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臭虫”又被“蟑螂”取代。因此现在的“四害”为苍蝇、蚊子、老鼠、蟑螂。

喜 鹊

喜鹊是在我国分布最广泛而常见的鸟儿之一,也是各地的留鸟。它适应能力很强,无论是在山区、平原、荒野、农田、郊区、城市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喜鹊也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多生活在人类聚居地区,喜欢把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在居民点附近活动。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就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很难见到它们。在非繁殖期常结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

喜鹊的食物当中,80%以上都是危害农作物的昆虫,比如蝗虫、蝼蛄、金龟子、夜蛾幼虫或松毛虫等,15%是谷类与植物的种子,也食小鸟、蜗牛与瓜果类以及杂草的种子。因此,喜鹊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

很多人误以为喜鹊羽毛是黑白两色的,其实不然,那黑色的部分是一种深蓝,在阳光下可以看到能发出类似金属的光泽。

喜鹊除了帮助人们消灭害虫受到欢迎外,还因其色彩鲜明,叫声婉转,以及与人类接近等特点,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好运、福气与吉祥的象征。文艺作品中将喜鹊入画、入诗的比比皆是。农村喜庆婚礼时最乐于用剪贴“喜鹊登枝”来装饰新房。“喜鹊登梅”亦是在中国画中非常多见的画面。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有咏喜鹊的词:“喜鹊翻初旦,愁鸢蹲落景。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牧童弄笛炊烟起,采女谣歌喜鹊鸣。繁星如珠洒玉盘,喜鹊梭织喜相连”。

当然,最优美和最为人们熟知的还是“鹊桥相会”,因为这个典故,银河也被称为“鹊河”,而中国的“情人节”,也被定在了农历七月初七。

现在喜鹊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和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灰喜鹊

在喜鹊的近亲中有一种叫灰喜鹊,体型较喜鹊瘦小许多。头顶、耳羽及后枕羽毛黑色,翅膀和尾巴呈天蓝色。广泛分布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中下游及华东和东北,结群栖息于开阔松林及阔叶林,公园和城镇。在树干及地面上取食,食性较杂,食物为昆虫、果实及动物尸体等。

灰喜鹊是一种典型的由农村走向城市的鸟儿。因它喜食松毛虫,人们曾大量人工饲养,用来防治森林虫害。后来因森林虫害减少和环境改变,灰喜鹊逐渐进入城市,一方面继续在城市的树上采食,另一方面啄食人们遗弃的食物。在一些城市公园里,常常可以看到大群灰喜鹊围绕在垃圾箱旁寻找食物。

小贴士:

“鹊桥相会”: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天宫心灵手巧的织女与人间忠厚老实牛郎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义重,还有了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这事让天帝知道后,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在老牛的帮助下,牛郎担着儿女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却被天河阻隔。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于鹊桥相会。

白头鹎

白头鹎,俗名白头翁,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的常见鸟类,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习性活泼,不怎么怕人,许多城市公园和居民小区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食物,也食动物性食物,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分为双子叶植物嫩芽、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桕、葡萄等。繁殖季节几乎全以昆虫为食,对植物保护有重要意义。

白头鹎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看见有昆虫飞过,便飞起捕食,然后再回到它栖息的树上。白头鹎喜欢大声鸣叫,鸣叫声婉转多变,十分悦耳,有时也显得过于吵闹。

白头鹎从3月就开始进入繁殖期,一直到8月。在这期间,它们产卵至少二次,每次可以产下3到4个蛋。卵呈椭圆形,色淡红,其上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巢穴一般筑在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米。也有的白头鹎会把它们的巢建在高高的乔木树上,离地面约6米以上的高度。巢穴是用杂草、掉落的树叶、芦苇、草穗、石松和一些草的根茎做成的,形状为杯子状。窝内还会放上嫩草。

白头鹎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白头鹎是以它头顶部的白色羽毛为特征而命名的。可是有的白头鹎头顶部羽毛并不是白色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幼年的白头鹎头顶部羽毛还没有变白,我们把还没有长成熟的鸟称为亚成鸟。只有当白头鹎完全长成熟以后它的头顶部才会变成白色,而且年头越长,白色羽毛会越多。

另一种情况是白头鹎有亚种。亚种是一个生物学上的名词,是指某个种的表型上相似种群的集群,栖息在该物种分布范围内的次级地理区,而且在分类学上和该种的其他种群不同。如生活在海南地区的白头鹎头部就没有白色,无论它是亚成还是已经长成熟,它的头顶部都不会长出白色的羽毛。

白头鹎的海南亚种

小贴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保护联盟,是政府及非政府机构都能参与合作的少数几个国际组织之一。于1948年10月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政府在法国的枫丹白露联合举行的会议上成立,当时名为国际自然保护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简称IUPN。1956年更名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简称IUCN。1990年正式更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目前共有82个国家,111个政府机构和800多非政府组织。中国首次参加了在蒙特利尔召开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大会,成为第75个成员国。

我们的邻居除了生活在树上以外,还有许多生活在湖泊、河流和池塘里。小(pi ti)就是最常见的一种。

小的得名很有意思。它个头不大,身体圆胖,双足短小,在岸上走路时踉踉跄跄。一词在古文中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于是人们就给它起名小。它的俗名“水葫芦”,则是因为它的体形短圆,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芦而得名。

小分布在我国的中东部地区,北到黑龙江、南至海南岛,都有它们的踪迹。它们生活在离人居住不远的湖泊,水库,溪流,水塘等各种水域环境中,以小鱼、虾、昆虫为食物。生性胆怯,常匿居草丛间,或成群在水上游荡,极少上岸,一遇惊扰,立即潜入水中。

每年5月,小开始繁殖。它的巢很特别,不在固定地点,而是随波逐流,飘荡在水上。巢建好后,产4~5枚卵,由两只亲鸟轮流孵化。经过20多天的孵化,幼鸟便出壳了。幼鸟属于早成鸟,刚出壳就可以跃入水中跟在爸爸妈妈的后面游弋了。

小䴙䴘一家

在我国小䴙䴘的近亲有凤头䴙䴘、黑颈䴙䴘、赤颈䴙䴘和角䴙䴘,其中凤头䴙䴘数量比较多,离人类比较接近,也是我们的邻居。

小䴙䴘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我们身边的留鸟还有许多,对于这些几乎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鸟儿,当我们从观鸟的角度来观看它,欣赏它,认识它时,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观鸟当从身边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