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也决定了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提高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对提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此就会形成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增加,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微观层面的目标得以实现。最终实现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目标。

如果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是科学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还取决于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也就是说,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科学性可以提高微观层面的有效性,但如果传导机制不完全有效或无效,该项政策的宏观效应却会大打折扣,微观效应将在宏观层面被严重削弱。为此,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也决定了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提高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对提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策传导机制的内涵

税收政策传导机制就是税收政策在发挥作用过程中,各政策要素通过某种媒介体而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税收政策工具变量经由某种媒介体的传导转变为政策目标变量(期望值)的复杂过程。在税收政策中,最重要的媒介体是税收负担和税收归宿。税收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就与传导机制的作用联系在一起。

(二)再就业税优惠政策的传导过程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的目标,其中微观层面的目标可以概括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的增加,宏观层面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通常,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通过政策工具(比如税收减免)的选择,首先作用于微观层面的企业和下岗职工。也即企业为享受政策优惠,努力为下岗职工创造就业岗位;下岗职工为享受优惠政策,努力寻求自主创业的机会。如此就会形成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增加,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微观层面的目标得以实现。这种微观层面政策目标的实现,通过放大效应,又从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为全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影响,进而使宏观层次的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目标得以实现。

如此,通过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政策效应自微观产生,又从微观影响到宏观的过程,构造了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传导过程。

(三)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传导机制

由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效应的传导过程,我们可以构造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传导机制,如图10-1。

图10-1 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传导机制

图10-1表明了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传导:中央和地方政府依据政策目标(如再就业率达到30%,经济增长率达到8%)、选取政策工具(如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界定政策对象(新办商贸企业)、运用减免税收负担杠杆[新办商贸企业当年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30%(含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但与其签订3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可按计算的见证比例减免企业所得税。减征比例=(企业当年新招用的下岗失业人员÷企业职工总数×100%) ×2]。来激励企业努力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下岗职工努力按厂商的要求不断学习以重新获得再就业的机会。企业通过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而增加利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来增加利润,并由此引致资本增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下岗职工通过享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其一是通过再就业对学习的激励,提高了知识水平与劳动技能,劳动生产率水平得以提高,其二是下岗职工通过再就业岗位的获得,收入有了提高,全社会的消费需求开始增加。如此,在全社会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的情况下,全社会再就业人数、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全社会资本存量等生产要素的增加,必然会推动全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最终实现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