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体运动中的平衡与稳定性

人体运动中的平衡与稳定性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衡是指在某一点人体受到各个方向的力与力偶之和为零,能够保持目前的姿态。但是,人体是多关节的具备自主动力的弹性体,运动具有特殊复杂性。由于人体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人体的运动状态,完全静止的人体平衡和稳定也不存在。针对人体的平衡问题,在地球上,人总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方向是垂直于地面指向地心。对于人体平衡而言,又分为整个人体的平衡与人体的不同组成节段的平衡。

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平衡和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17]。同时,这两个概念相互关联,也极易混淆。平衡是指在某一点人体受到各个方向的力与力偶之和为零,能够保持目前的姿态。而稳定性是指人体维持某种姿态或动作进展的能力,也通常被定义为在维持姿态平衡过程中,保持质心的投影在支撑面以内的一种能力。当人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一定是稳定的;同样,当姿态处于稳定时,也并非一定是平衡的。

我们可以通过图3-1的简单例子来解释平衡与稳定性的关系。图中一个曲面,小球可以处于其中不同位置:

(1)当小球处于曲面顶点A时,是重力与曲面对小球的支持力维持了小球的平衡。但是,任意一个微扰,可以使小球偏离现有的位置,且不再自动恢复到现有状态,因此,小球在A点虽然是平衡的,但并不稳定,这被称为不稳定平衡。

图3-1 平衡与稳定性概念

(2)当小球处于曲面最低点C时,重力支持力同样维持了小球的平衡。任意的微扰虽然能使小球偏离现有的位置,但微扰去除后,小球能够自动恢复到C点,因此,我们认为小球在C点时稳定的,这被称为稳定平衡。

(3)而小球在B点时,小球不能自行保持现状,它既不平衡,也不稳定。

(4)另外,假设小球D停在一个水平面上,任意的微扰可以使小球偏离现有的位置,微扰去除后,小球虽不能恢复到原位置,但是在微扰后的位置亦能达到平衡,这叫做随遇平衡。

在人体运动中,这些概念也一样适用。但是,人体是多关节的具备自主动力的弹性体,运动具有特殊复杂性。由于人体运动生物力学主要研究人体的运动状态,完全静止的人体平衡和稳定也不存在。在人体运动过程中,其姿势稳定性问题又极为复杂。本节内容将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该问题进行介绍。

在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时,首先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即确定研究对象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等。针对人体的平衡问题,在地球上,人总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方向是垂直于地面指向地心。人体的重力是按各组织的密度不同分布在各个节段,需要了解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

(1)质心(centre of mass,COM)是一个点,可以在全局坐标系内集中等效全部身体质量。正常站立时,人体的质心通常位于第二骶椎附近。

(2)重心(centre of gravity,COG)是质心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

(3)压力中心(centre of pressure,COP)可以定义为人体全部地面反力集中作用等效的一点。

由于人体不是一个不变的刚体,即使在相对静止的行为中,也会由于关节活动、肌肉运动等行为,产生质心的位置的变化,从而重心和压力中心也会发生变化。

在分析运动时,往往需要了解力对整个人体的作用情况,通常把力平移到重心上加以分析。可以把力平移到重心上,并且不改变对身体的作用效果,但必须附加上一个力偶,此力偶等于原力对重心之矩。这种分析方法也叫力向重心简化。

当物体保持平衡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一切外力相互平衡,也就是物体所受和外力为零,所受和外力矩为零。对于人体,这些条件也是同样适用的,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Fi=0(3-1)

∑Mi=0(3-2)

公式(3-1)是物体不产生平动的力学条件,公式(3-2)是物体不产生转动的力学条件。显然,如果某物体的平衡符合上面两个条件,则物体既不发生平动,也不发生转动,而处于平衡状态。对于人体平衡而言,又分为整个人体的平衡与人体的不同组成节段的平衡。在分析整体时,不用考虑人体的内力,但是在分析不同组成节段时,还需要考虑内力(呼吸、神经肌肉活动等生理行为)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因此绝对的人体平衡是很难达到的,通常所说的人体平衡是指暂时的、相对的力学平衡[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