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谎言”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谎言”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一听到“谎言”两个字,往往会认为它是不好的。该调查的结果分析表明,不认同谎言是坏的的孩子,主要是因为他们将说谎认定为生活技能,而不涉及道德伦理道德问题。心理学调查还显示,谎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最终的分析结果是,平均每个参与者在每10分钟的谈话中,会出现3个言不由衷的谎言。

人们一听到“谎言”两个字,往往会认为它是不好的。实际上,对谎言的评价,既有道德标准,也有功利主义的标准,相当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可以这样说,谎言也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像衣食住行一样充斥在我们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又必不可少。

有个德国心理学家做过一项调查。他向459个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谎言是坏的吗?”其中159个孩子回答是坏的,187个孩子不认为是坏的,而其他的113个孩子认为,要根据时间、地点和场合来判断谎言的好坏。该调查的结果分析表明,不认同谎言是坏的的孩子,主要是因为他们将说谎认定为生活技能,而不涉及道德伦理道德问题。即使有些孩子认为谎言是坏是的,也不是基于伦理道德的考虑,而是认为说谎的人是生活中的“弱者”,是“可怜虫”。

有心理学家认为,谎言,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一种超越法律和道德的求生本能。同意此结论的心理学家认为,谎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类的心智结构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具有欺骗能力,人类这种惊人的欺骗技巧乃至自欺本领,就藏匿在人性之中。所以在现代心理学上,谎言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保护机制,既是自我保护也是保护别人。相对于“永远什么都是和盘托出的人”来说,人们往往更喜欢会偶尔说谎的人的陪伴。

心理学调查还显示,谎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做过一个试验:请参与者在身上携带一个微型录音机,记录自己一天的谈话。最终的分析结果是,平均每个参与者在每10分钟的谈话中,会出现3个言不由衷的谎言。

心理学家米歇尔把谎言定义为:谎言是倾向有利于沟通者的错误沟通。这是一个引起了争议的定义。后来又有研究人员把谎言定义为:谎言是企图对另一个人欺骗,以建立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关系。与真话相比,蓄意的假话表达出的东西与真话是一样多的,甚至更“好”——因为“谎言本身就是个真相,欲望的真相。“在弗洛伊德揭示人心理活动之前,法国哲学家布莱瑟·帕斯卡曾说过:“真相的反面不是错误,而是另一个真相。”

历史长河中,人们对谎言的研究探讨有不同的定义,也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谎言背后一定是带有某种目的和动机的,是含有丰富信息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