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能观测粒子吗

光能观测粒子吗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5年7月26日晚22时至22时25分,中国西北地区高空出现一次奇异的扇状、弧状发光物,全国有20个省的公众目击到这一“天象”,反应强烈。从已掌握的资料看,这种不明发光物最早出现在中国,时间是1971年9月26日晚18时58分至19时07分,至今已出现了16次。从出现的地区看,大多数出现在中国西北地区上空,有时也出现在中国东北、华北或华东地区上空。由于飞行高度较高,因此中国多数南方省份也曾有幸目睹它们的风采。

文_王思潮

“幽灵”再现

1995年7月26日晚22时至22时25分(北京时间),中国西北地区高空出现一次奇异的扇状、弧状发光物,全国有20个省的公众目击到这一“天象”,反应强烈。我对紫金山天文台收到的大量观测报告,进行了长时间的认真调查、分析和计算,发现它既不是超新星爆发,也不是彗星或流星,而应是一个奇特的空间飞行器。它飞行在1460千米的高空,飞行速度却远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它能喷出长达3千米的火焰,并喷射出大量的气体尘埃物质。这个空间飞行器一面旋转,一面缓缓地向西飞去。它所喷射的气体、尘埃物质在高空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形成了扇状或弧状的发光物。这个神秘的发光物来自何方?消失后又归宿于何处?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以河南开封天文爱好者张大庆当时的观测报告为例:

1995年7月26日,我在天文观测行将结束时,用肉眼突然发现在天顶西北即天龙座θ星以南5°为中心处,有一极为醒目的光团。光团有一直径为8°的半月形外圈,开口向南,中心部分(直径为3°)是一明亮光球,亮度超过银河数倍,总星等为0至-1等。我看了一下手表是22时10分。光团逐渐变得更明亮,形状极似一只瞪圆的眼睛,光团没有位移。忽然看到光团内闪烁出一颗2等星,随即变暗,我奔回望远镜操纵它指向光团,但只看到光团在望远镜中呈现为白雾状(呈白斑状);再用肉眼看这个光团时,忽然发现那光点又出现了,似乎可看出这个光点有很小的视面;用口径20cm的反射镜与26×目镜(放大26倍),立刻捕捉到目标:它原来是一个微微移动着的喷着橘黄色火焰的飞行物,酷似一只羽毛球,亮度约4等,长度5′(角分),正在离开白斑,尾部背向运动方向。我盯着目标一两分钟,看到其尾部越来越小,直到只剩下头部亮点,仍继续移动。亮点移动很慢,亮度逐渐下降,我根据亮点与周边恒星的相对位置,记下3个时间的对应位置与星等。

“可以看出,飞行物在近10分钟移动了大约5°,实在很慢,不似一般人造卫星。当时天空全晴,透明度在天顶可见5等星。我用100×目镜(放大100倍)看光点本身,分辨不出视面。”

重逢有时

这种神秘的不明飞行物往往是不期而遇,又飘然消逝,真有点儿像星空中的幽灵,难以捉摸,然而它们也并不是一点儿规律也没有。从已掌握的资料看,这种不明发光物最早出现在中国,时间是1971年9月26日晚18时58分至19时07分,至今已出现了16次。在多数事件中,发光物明亮时呈现螺旋状,但在一些事件中呈扇状、光团状或环状。从出现的地区看,大多数出现在中国西北地区上空,有时也出现在中国东北、华北或华东地区上空。由于飞行高度较高,因此中国多数南方省份也曾有幸目睹它们的风采。从出现的月份看,主要出现在5月至10月这半年内。从出现的年份看,这30多年里凡是末尾为1、2、5、6、7、8、9的年份,都曾出现过这种神秘的发光物,因此今后几年内,它们有可能再次光临。2001年4月我通过媒体曾预测,这类UFO可能在2001年或2002年再次出现。后来果真在2002年6月30日与8月28日晚先后两次出现。当时,我国有十几个省、市都目击到这两次事件。

由于各地观测者们位置不同,因此这类奇异发光物发现时的仰角和方位也不同。

从以往情况来看,这类UFO从开始出现到消失的持续时间一般在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用望远镜可观测更长时间。飞行角速度(即1分钟在天空中移动的角度)一般不大。但也有个别事件出现时间很短,只有半分钟至1分钟,需要灵活处置,当机立断。例如1987年8月27日晚,螺旋状发光物快速飞行,持续仅1分钟。当时浙江天台中学初二(1)班范江南同学就将从发现到消失全过程7个不同时间的形貌特征、大小和位置做了描述并画图表示。

观察要略

由于这类奇异空中现象的突发性,因此观测者平时的准备和练习很重要。至少做到以下几点:熟悉星空、星图和方向。

观测地点除安全外,应尽量找灯光影响小和四周无遮挡的开阔地,并配有合适的手电筒。手表要准,并常与标准时间校对。准备好望远镜,没望远镜也可用肉眼观测。有照相机和摄像机者事先要练习和准备一下。有条件的观测者可进行雷达激光测距或光谱观测,还有多色光、单色光或偏振光观测。

至今,有关这一现象的前期报告还很少。在早期阶段,它可能像是一颗小星星,或有明显移动,或移动很慢甚至几乎不动;它可能突然闪亮或变亮,可能改变颜色或大小,有时会时明时亮;它也可能是一个较小的椭圆状或其他形状的发光物,有时还可能是带尾巴的发光物以弧形路线上升。因此,观察者应随时留心,即时抓住,记住出现时的星空位置、形态、大小、颜色、亮度、变化过程,以及其他特征(例如,发光物的轮廓是模糊,还是清楚;它的移动方向和角速度,及其对应不同变化特征的时间),并监测它是如何演变成后来壮观的发光物。

至于有关资料的书写,可参考本文张大庆的观测报告(注意及时将位置、时间标在星图上或用方向与仰角表示)。除此以外,可注意发光物有无在空中悬停,速度有无变化,运动方向有无改变。观察者应细心地用望远镜一直监测到发光物完全消失为止,并注明是逐渐变暗消失,还是突然自行消失,亦或是受云、山、建筑物遮挡而消失。在整个过程中,观察者还要注意该飞行物有无声音(若有,什么样的声音,持续时间),周围环境是否安静,对收音机(尤其短波)、电视、电脑、通讯有无影响,当时有无停电等。

在事后的观测报告中,请将位置、时间标在星图复印件上(或用方向、仰角)。对于发光物的形状特征和大小,最好描图说明,照片、录像带等请加文字说明(注明观测者设备的规格、性能,目击者视力情况,观测的地理位置等)。

观测报告应真实,观测到什么就报告什么,切不可妄言。如果有些现象在记录时把握不大,这不要紧,如实说明即可。观测应细心,尤其是不同时间关键的精细特点和变化细节。由于这类不明飞行物的突发性,因此公众的监测、搜索显得相当重要,尤其是天文、航天、空间科学和航空、空军、炮兵、气象、测绘、地质、地理、新闻等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当然只要认真、细心,其他的观测者也能取得好的结果。我们希望,热心的搜索者能有幸与奇异的不明发光物“相遇”,并为我们写出优异的观测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