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因组编辑食品的安全性如何

基因组编辑食品的安全性如何

时间:2022-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如果接受基因组编辑的农作物和畜牧产品只有目标基因遭到破坏,那么作为食品,它们比以往经过基因重组的农作物的安全性要高得多。他首先强调了基因重组食品是安全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围绕基因组编辑与基因重组的差异进行了说明。如此一来,带有人工制造烙印的基因重组食品首当其冲,被视作了应当回避的对象。在日本,承担了判断基因重组农作物安全性这项职责的,是厚生劳动省。

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如果接受基因组编辑的农作物和畜牧产品只有目标基因遭到破坏,那么作为食品,它们比以往经过基因重组的农作物的安全性要高得多。当然,严格的检查还是必要的,得确认是哪个基因遭到了破坏。但它们至少没有融入别的生物的基因,而且对所改变部位的定位也比基因重组技术更准确,不大可能发生意外事件,这些都是认为其安全性较高的理由。

然而即便如此,这些新的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却还是未知数。那么,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咨询了在第一章中介绍过的真鲷的研究者——京都大学的木下政人助教。木下助教笑着感慨道:“大家果然还是对基因重组食品有抵触啊。”他首先强调了基因重组食品是安全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围绕基因组编辑与基因重组的差异进行了说明。

“以往采用基因重组,需要导入外源基因,但这些基因具体是被插入到了染色体的什么位置,插入了多少,却没法准确检测出来。或许正是这一点,成为引发公众不安的源头。而基因组编辑则只是对原本就存在的基因进行编辑,并且被当作靶点的位置是精确的。‘对哪个染色体、在哪个位点上、做了什么样的改变’——这三方面的信息都可以明确公开出来,所以安全性应该是很高的。”

一旦这些产品进入市场实际销售阶段,研究者是不是就能松口气了呢?对于这个问题,木下助教同样以对基因重组产品的抵触为例,表示了他的忧虑。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造的农畜牧业产品,其实并没有什么危险性或害处。但在日本,却有一种强烈的倾向,认为“纯天然产品”一定更好。如此一来,带有人工制造烙印的基因重组食品首当其冲,被视作了应当回避的对象。

“我们首先必须对其成分进行细致的分析,搞清楚发生作用的是哪种细胞内的什么基因,这一点非常重要。然后尽可能先让小鼠等实验动物食用,确保其安全性,最后再投放市场。我认为,这样的流程是最合理的。”

而后,对于自己所进行的真鲷研究,木下助教又再三强调:

“我们的研究和基因重组技术不同,并没有引入来自外界的其他基因,仅仅只是抑制了肌抑素这种基因的功能,它在动物之中是普遍存在的。而这种情况在自然界中也经常会以突变的形式发生。所以,关键在于必须把这一点向消费者解释清楚。”

在日本,承担了判断基因重组农作物安全性这项职责的,是厚生劳动省。接受过基因组编辑的食品为了获得市场的准入许可,该履行怎样的手续?对此,厚生劳动省决定“对个案实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就是说,无法笼统地“一刀切”,必须针对每个案例进行单独讨论,判断是否需要执行和基因重组相同的措施。

基因组编辑成为让大家重新思考该如何对食品安全进行定义的契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