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旦这一物质与待编辑基因进行了结合,“剪刀”就发挥作用,将基因切断。基因被切断的过程即为其破坏机制,有“TALEN”和“CRISPRCas 9”等多种手段可以实现。与施加作为突变原的化学物质相比,通过这种方法的确能够更准确地破坏基因。而新技术如果使用顺利的话,能将时间缩短到百分之一,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种局面之下,新出现的技术就是基因组编辑。它与以往的技术相比,效率非常高。”
话题终于回到了基因组编辑技术上。所谓基因组编辑,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能以迄今为止从未达到的准确率,破坏指定基因”的技术。
生物的基因中含有名为“碱基”的物质,它分为四种类型,通过相互组合来承载信息;细胞中则含有能与碱基相结合的物质。基因组编辑技术就是利用了该物质的这种性质,把能与待编辑基因相结合的物质传递到细胞内,令其与目标基因相结合。
上述被传递到细胞内的物质,还会与另一种能切断基因、起到“剪刀”作用的物质连接到一起。一旦这一物质与待编辑基因进行了结合,“剪刀”就发挥作用,将基因切断。基因被切断的过程即为其破坏机制,有“TALEN”和“CRISPR‐Cas 9”等多种手段可以实现。
与施加作为突变原的化学物质相比,通过这种方法的确能够更准确地破坏基因。比起只能依赖偶然性、根本无法预测实验到底能不能成功,这是非常卓越的进步。木下助教还特别强调,与以往相比,新方法需要消耗的时间有了根本性的缩短。
“对于鱼类的改良,如果被动地等待偶然发生,需要花上一百年甚至两百年的时间。但如果使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理论上只需要几年就够了。”
等待整整一百年,这根本就不切实际。而新技术如果使用顺利的话,能将时间缩短到百分之一,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用“极大地提高效率”已不足以形容其突破性,这根本就是另一个层次的技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