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意象从哪来

意象从哪来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首诗看似都是从外界事物而生发的感触,但是细细品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与“赋”、“比”、“兴”不同的意象创造手法密切相关。审美意境的诞生离不开鲜明生动的意象,那么意象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不妨从上面提到的“赋”、“比”、“兴”这三个美学范畴来看。叶嘉莹认为“赋”、“比”、“兴”是诗歌意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显然,李仲蒙对“赋、比、兴”的解说,最后都归结到一个“情”字上面,这就更符合意象的审美特征。

《诗经》中的《关雎》和《硕鼠》两首诗大家都比较熟悉,前者由水边沙洲上雎鸠鸟的“关关”叫声,引发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意;后者从开端两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来看,是从外界肥大的老鼠形象写起,但是全诗写的是对于剥削重敛者的怨恨。两首诗看似都是从外界事物而生发的感触,但是细细品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与“赋”、“比”、“兴”不同的意象创造手法密切相关。

审美意境的诞生离不开鲜明生动的意象,那么意象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不妨从上面提到的“赋”、“比”、“兴”这三个美学范畴来看。叶嘉莹认为“赋”、“比”、“兴”是诗歌意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赋”就是铺陈的意思,直接叙述想要表达的事物;“比”是把要写的事物借比为另一类事物的方法,类似于比喻;“兴”是因为某一事物对情感的触发进而诱导出所要描写的事物。三者中“赋”与“比”、“兴”的区别比较大,而“比”和“兴”的区别就不太容易分清楚。我们以前面提到的两首诗为例来看二者的区别:《关雎》一诗情感的触发是听到雎鸠鸟的叫声在先,引发君子想求得淑女为偶的情意在后,是由物及心,这种情意的产生完全是由外界事物引起的,并不是理性的思索安排,听到了鸟的叫声不期然想到了淑女,所以属于“兴”的作品。《硕鼠》中当诗人说出“硕鼠”的形象时,他心中早就有了要将之比拟为剥削者的情意,这是由心及物,心中的情意在先,物的比拟在后,感发的性质也是理性思索的安排,是有意为之,属于“比”的作品。

宋代李仲蒙分别从“叙物”、“索物”、“触物”的角度来解释“赋、比、兴”。他认为作为赋的“叙物”不仅仅是“铺陈其事”,还要与“言情”相结合,就是说作者要把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又要把客观的物象描写得真切生动。唐代许多诗人用“赋”表现了这样的特点,如杜甫的《北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三吏三别”,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都是用“赋”,却也十分尽情。作为“比”的“索物”,即索取和选择物象以寄托感情,不完全是一个运用比喻手法的问题,作者还必须表达真挚的感情。唐代许多诗歌中的比喻,如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虽然用“比”,却以情附物,而不像某些汉赋那样把各种比喻变成华丽辞藻的堆砌。作为“兴”的“触物”,由外物的激发以兴情,反过来又把情感浸透于所描写的物象中。显然,李仲蒙对“赋、比、兴”的解说,最后都归结到一个“情”字上面,这就更符合意象的审美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