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界的“莫扎特”

化学界的“莫扎特”

时间:2022-02-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在台湾省的新竹县,是现在为止中国荣获诺贝尔奖的5位科学家中,唯一一位化学奖获得者。这一举动使得他的导师赫希巴哈发出“这么复杂的装置,大概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出来”的感叹,并称赞他为“化学界的莫扎特”。目前为止李远哲已经发表了200多篇科研成果报告,在世界各地参加各种的科研委员会,做科研咨询工作。李远哲勤恳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是值得新一代科研学者学习的最佳榜样。

李远哲,1936年11月29日,出生在台湾省的新竹县,是现在为止中国荣获诺贝尔奖的5位科学家中,唯一一位化学奖获得者。

李远哲

李远哲从小就勤奋好学,在读初中时,他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来,被老师判为0分。但是,他并不服气,据理力争,最终获得老师的认同,给了他满分的好成绩。到中学的时候,李远哲在阅读到《居里夫人传》后,曾这样感叹:“原来当科学家不仅能从事很有意义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还可以享受美好的人生啊!”自此,李哲远下定决心要成为一个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让自己的一生有声有色。李远哲学习十分刻苦,他在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台湾大学化学系,之后又在新竹清华大学攻读了研究生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到美国的伯克利加州大学深造;在1965年获得化学博士后,他随着哈佛大学化学系的赫希巴哈教授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在1967—1968年间,李远哲每天都在忙碌的学习和研究中度过,他自行设计并自己动手研发了一台交叉分子束实验装置。这一举动使得他的导师赫希巴哈发出“这么复杂的装置,大概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出来”的感叹,并称赞他为“化学界的莫扎特”。

分子反应动力学是采用动力学方法,从分子和原子等微观层次上研究和揭示化学反应过程,回答“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这一基本问题。李远哲就是凭着在这方面的杰出科研成果,在1986年荣获美国的国家科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

1993年,李远哲没有为美国国籍和优厚的待遇所打动,毅然回到台湾。从1994年初出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到现在,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广泛地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台湾从事研究工作。李远哲在为科学献身的同时,也不忘关注海峡两岸的科学事业,他多次访问中国科学院,并多次帮助国内的相关研究所,对其仪器和装置的统筹建立,帮助很大。

到现在,李远哲已经荣获了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众多高成就认证的奖项,并获得各国学术团体、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荣誉教授、荣誉讲座、杰出校友、杰出学人等数十项的荣誉名衔。目前为止李远哲已经发表了200多篇科研成果报告,在世界各地参加各种的科研委员会,做科研咨询工作。

李远哲主要从事化学动态学的研究,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都有很重要贡献。分子束方法是一门新技术,1960年才开始实验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适用于碱金属的反应,后来由李远哲在1967年同他的导师赫希巴哈教授一同研究创造,把它发展为一种通用的研究化学反应的有力工具。在此后又经过李远哲的不断研究改进,使得其研究设计的“分子束碰撞器”和“离子束碰撞器”得到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功,让人们可以在之后的科研活动中,根据分子水平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过程,掌握更准确的分子变化状态,为分子学向人工控制化学反应的方向,以及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基础。

李远哲就是凭借在分子学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被授予了科学界中最崇高的诺贝尔奖,为华夏儿女增光添色。李远哲勤恳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是值得新一代科研学者学习的最佳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