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人心不简单

解读人心不简单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小心,解读人心没这么简单。因此,任何号称能够轻轻松松解读人的心理的玩意儿,都是「伪心理学」或「伪科学」,包括面相术,包括目前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所谓「心理测验」,包括较早比较流行的「笔迹心理学」,都属此类。

解读人心不简单

人的日常行为是否能反映出他的性格或心理状态?



美剧 Lie to Me 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讲的是一组能够识读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和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的专家通过观察人的各种行为细节推测出其内在想法从而轻松破案的故事。看了这部美剧的观众,肯定有不少人会对片中神乎其神的识人破案术跃跃欲试。可是小心,解读人心没这么简单。在此我要重申一个心理学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几乎可以说这个逻辑是隐含在所有的心理学研究之中的:


人的任何行为表现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结果并不是全由单一的原因造成,一个结果对应着多重原因。又由于行为研究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都是从结果(行为表现)倒推至原因(内在心理过程)的过程,因此行为研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事实上,从刚才的逻辑中还可以引出一个推论,即由于单个原因无法决定一种行为表现的产生,因此:


一种心理原因并不一定对应同一种行为结果。


有了以上两个逻辑,我们可以想象,要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研究是多么的艰难。因此,任何号称能够轻轻松松解读人的心理的玩意儿,都是「伪心理学」或「伪科学」,包括面相术,包括目前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所谓「心理测验」,包括较早比较流行的「笔迹心理学」,都属此类。更不用说所谓「星座运程」,我都快不屑于提了。在 Lie to Me 和伪心理测验中的行为研究逻辑是这样的,首先获取被观察者某个单一的或者少量的表情或动作信息(在伪心理测验中是被测者选择的某个选项),然后通过这个反应来推测被观察者内心的想法,这里可能会用到一些所谓的「技术」、「经验」或者「理论」来支持从行为 A 到心理 X 的证明过程,且不说这些「技术」、「经验」或者「理论」含有多么大的水分。假设承认它们的合理性好了,也只能说明心理 X 可能是造成行为 A 的原因,却决不能排除心理 Y、心理 Z 也可能是造成行为 A 的原因。即至多只能证明心理 X 是解释的可选项,却不能证明其是必选项。要证明心理 X 是必选项,必须用其他方法采集其他侧面的行为证据,来对心理 Y、心理 Z 进行排除论证后才能达成。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思路在《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一书中被反复强调,该书的作者提出 「证据集中原则」的重要性。这个原则是指心理学研究者需要审视对同一研究主题的大量实验的方法与结果,由于任何一个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缺陷,因此需要通过反复的(最好是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来不断校正其他研究中的缺陷。当建立在不同假设基础上的某一概念能够通过众多的、基于不同假设的证伪检验时,才能得出一个强有力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 John R. Platt 于 1964 年在 Science 杂志上提出的「强推断(strong inference)」概念。他认为科学进步的道路就是对某一现象发展出若干备择解释,然后通过研究排除一些备择解释,反复进行这一过程直到仅仅保留一个备择解释为止。「真心理学」和「伪心理学」的一个关键区分就是,前者清楚地知道人的行为可能存在多种解释,需要反复地多角度地探索才能渐渐使其清晰,而后者往往宣称人的行为只有(且只需要)一种解释,且这种解释可以被那些伪心理学的鼓吹者轻易掌握。


落实到行为研究的操作层面,避免单一证据推断的研究就需要用不同研究方法、不同行为数据源、不同数据处理手段来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多角度探索。这里可以从「三角校正法(Triangulation)」中获得启迪。「三角校正法」是当前社会科学领域流行的「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中的一种方法取向。它是指当研究者对某一个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探索时,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数据搜集方法、数据源(资料)、观察者,以及理论取向,以查核和确定研究各方面的效度。三角校正法一般可分为资料三角校正、研究者三角校正、理论三角校正和方法论三角校正四种。


举例来说,对网站的用户行为研究,就不能只限定在单一的研究手段和数据源,因为每一种研究手段和数据源都存在某种系统偏差。理想的策略是综合使用多种研究手段,包括现场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用户测试、启发式评估、内容分析法、民族志、纵向研究、文化研究等等多管齐下;且在研究之前不能先确定一个单方面的研究假设,而是要从多个理论或应用视角出发提出多个不同性质的假设,或者干脆使用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的研究取向,事先不设定研究假设,而是在研究的进行过程中逐步导出理论见解;甚至对于研究的实施者,也最好用多人代替单人,以尽可能消除个人的主观偏向和失误。


从上面的一番阐述中可以看到,行为研究是一条艰辛之路,尤其是面向真实世界的研究更是如此。对于研究者来说,对人的行为这一复杂的研究对象保持一颗审慎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故弄玄虚、自以为是,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