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警惕单因素模型

警惕单因素模型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单因素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事物或者现象归结到一个影响因素中,认为只要抓住这个因素,就能达至想要的成果。要知道,这世间万物,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怎么可能有「单因素模型」发挥功用的地方。你只有纵身跳入大海的波涛里面,别人才不会知道你在裸泳,而这,不是「单因素模型」可以教会你的。

警惕单因素模型

单因素模型、洗脑术与人生困局



我们先来想想以下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我爸是李刚。

什么都看脸定律。

坚持就是胜利。

一万小时定律。

失败是成功之母。

一白遮百丑。

选胸大的。

……


这些话的背后,都是同一种思维模式,即「单因素模型」。所谓单因素模型,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复杂的事物或者现象归结到一个影响因素中,认为只要抓住这个因素,就能达至想要的成果。虽然可能很多人并不承认自己会这么简单地去思考问题,但是这种思维模式更多的时候,是以以上这些流行句子的方式深入到你的潜意识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维、决策和行动的。


对「单因素模型」最为熟稔的其实是那些所谓的「营销大师」们,通过构建单因素模型实现营销对象的「认知窄化」是他们的常用伎俩,堪称现代洗脑术。


我曾经在「『洗脑』利用了哪些心理学原理?人脑发生了哪些生理变化?」 中写到,洗脑的技术,常见的有提供单一的信息源、提供群体压力、仪式化、身体力行等方法,但这些都是比较「硬性」的方法,只能在对营销对象有较强控制力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比如传销、黑帮等。而在现代商业竞争中,由于信息的自由、快速流通,像提供单一信息源的方法实际上很难实施,因此忽悠家们擅长使用「软性」的洗脑方法,「单因素模型」就是其中之典型,即通过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的重新建构,实现「认知窄化」,来达到其营销的目的。


具体来说,这种「认知窄化」 的实现常需用到以下三种套路:


·简化。就是把忽悠对象们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麻烦,或者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大刀阔斧地简化,把它们解释成是一个「单因素」的结构,这种过度简化就奠定了构建「单因素模型」的基础。比如,有人把一类电子消费品的优劣简化为仅仅是一种审美问题;比如,有些保健品宣传,预防或治疗癌症关键是补硒;再比如,成功学大师说,你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你对成功的渴求不够迫切……在这种简化之后,忽悠家们就可以方便地祭出他们的「独门妙方」了。


·攻击。就是攻击其他竞争性的观点、模型,不惜故意扭曲。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宣扬自己观点的时候,把大多数的时间用来攻击其他人甚至是其他所有人的观点(这种情况甚至在知乎上也经常出现),那么就要警惕这个人是不是忽悠了。


·攀附。现实中有些东西是无法攻击的,那么忽悠家就会采用攀附的策略,把别人的观点扭曲之后归一到自己的单因素模型里去,同样起到了「排除杂音」的作用。比如有些保健品的宣传,总会加上「最新科技成果」、「某某院士」、「北大某某」、「哈佛某某」这样的头衔,其实就是一种攀附。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无法去攻击北大、哈佛,因此就自顾自把他们拉入自己的阵营中,假装为自己的模型站台。在知乎上,也有些人喜欢答题时动不动 @ 高人气用户,引用他们的观点,但很多时候,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他引用的这些观点和他自己的观点,其实没什么联系,附会而已。


单因素模型之所以这么容易被忽悠家作为工具所用,就是因为人们内心中都有一种简化的倾向,容易被一种单一的执念所附着,骨子里还是人们思维上天生的局限性。


我平均每天会收到十几封私信,其中不少都是来向我咨询人生的问题的。他们在求学、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困局,来向我求助。这个时候我常常很无奈,因为一来,提供的信息不充分,我如何帮你分析,二来,问题其实大同小异,根本上是信了某种「单因素模型」,被自己的思路所困住了。


比如,有些人的苦恼,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对老师上的课没兴趣,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找啊找不到,然后来问,「采铜老师我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兴趣怎么办?」这,其实是中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模型的毒。有些人的苦恼,是觉得自己很没用,这也不如人,那也不如人,陷入自卑之中,然后来问,「采铜老师我一点长处都没有怎么办?」,这,是中了「实力决定一切」的毒。有些人读大学,课也不怎么上,整天出去交际,参加社团,最后发现收获寥寥,这,是中了「人脉决定论」的毒。有些人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考了研,考完研又找不到工作,又去读博,可是读完博……这,又是中了「学历至上论」的毒。


要知道,这世间万物,千丝万缕,错综复杂,怎么可能有「单因素模型」发挥功用的地方。不论你的求学、还是工作,你的人生轨迹如何,都是各种各样显性隐性的因素共同施加作用所形成的合力


以「单因素模型」为信念之所以会造成人生的困局,是因为它会让人「孤注一掷」,在一条道路上走到黑,而无法再估计其他的成败因素,失去了反思的能力,无法对现实状况进行反复深入的洞察,更不可能基于这些洞察和反思,找到之前被忽略的因素,之后重新改变自己的人生策略。


一个人的成长,绝不可能用一条简单的所谓定律或者法则来概括或者制约。由于影响因素如此复杂,很多时候,我们可能还没有想好所有这些因素,命运就推着我们往前走了。这反倒是一件好事。因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是他和这个世界相互试探的过程。你对什么东西有兴趣,你对什么东西有天赋,你对什么东西有激情,不是你枯坐在那里,绞尽脑汁去想或者发封信来问别人,所能知道的。关键是,你要把自己的触角伸出去,去感知、去尝试、去实验、去体验、去失败,你才能知道自己的兴趣、天赋、激情和弱点在什么地方。你只有纵身跳入大海的波涛里面,别人才不会知道你在裸泳,而这,不是「单因素模型」可以教会你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