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呼风唤雨”变成现实

让“呼风唤雨”变成现实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谢弗尔激动地对兰米尔博士说:“兰米尔先生,如果我们弄清楚雨雪形成的原因和条件,那就可以进行人工造雨了。”谢弗尔激动地告诉兰米尔:“我制成人造雪花了!”就这样,谢弗尔发明的干冰人工造雨方法,将呼风唤雨从一个古老的神话变成了现实。降雨量在100毫米至200毫米之间的叫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地势低处受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被大量运用在战场上。当飞机进入高空,遇到冷空气时,机翼上常常会出现结冰现象。因此,当时美国纽约州通用电气公司,聘请了著名科学家欧文•兰米尔博士来解决这个问题。

兰米尔的助手是年轻的谢弗尔,他当时随同兰米尔博士,来到大雪纷飞的新罕布什尔山区做实验。在这里,他们惊奇地发现,周围云层的温度虽然经常低于冰点,但云中的水分却不结冰,也未形成雨或雪。这个现象引起了谢弗尔浓厚的兴趣。

当时,人们对雨雪形成的根本原因还不是很清楚。谢弗尔激动地对兰米尔博士说:“兰米尔先生,如果我们弄清楚雨雪形成的原因和条件,那就可以进行人工造雨了。”

兰米尔博士很感兴趣地看了看助手,说:“不错,到现在为止,人类还不明白雨雪形成的真正原因。不过,最近有一种观点,认为水滴是凝聚在灰尘或其他物质的细小颗粒周围的,没有这细小的内核,水滴就无法形成。”

“那么,这种观点有没有得到实验证明?”

“有人做了试验,但并没有定论,因为实验结果有时下雨,而有时又不下雨。”

之后,谢弗尔决心把雨雪形成的原因弄清楚。他用一部能够制造类似云中冷湿气体的机器进行了试验,并且往里面投入各种诸如粉尘、泥土、盐、糖之类的物质,期望能看见水滴的形成。然而,凡是能想到的材料都试过了,而试验的结果总让人失望。

一个炎热的夏日,谢弗尔冒着酷暑继续在制冷器中做试验。午饭时间到了,谢弗尔和平时一样,敞着冷冻机的盖子就离开了——因为冷空气下沉,他不必担心它们会从冷冻箱中逃逸。

午饭过后,谢弗尔又回到制冷器前。他看了看冷冻箱的温度,“唉,温度怎么上升了?”他略一沉思,恍然大悟:原来,冷冻机盖子没有盖上,因而受周围热空气的影响,冷冻箱的温度也上升了。

为了继续进行试验,必须迅速降低温度。于是,他向制冷器内投入了一些干冰。在投入干冰的同时,谢弗尔正好向制冷器内哈了一口气。就在这时,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制冷器内,在他的哈气中,谢弗尔看见一些细小的碎片在闪烁发亮。谢弗尔立刻明白了:这正是他望眼欲穿的晶体。他不停地向制冷器内哈气,并且投入大量的干冰,这时立刻看到冰的晶体变成了小小的雪花飘荡起来。

谢弗尔激动地告诉兰米尔:“我制成人造雪花了!”兰米尔也非常高兴:“既然在实验室可以制雪花,那么我们不妨到空中试试。”

于是,他们就像天真的孩子盼望圣诞节一样热切地期待着冬季的到来——因为只有寒冷的冬天,大气的温度才足够冷。

寒冷的11月,终于到了。这一天,天上飘着云彩,户外天气很冷,但没有雪花。于是,谢弗尔驾着一架飞机,在云层上方撒下大量的干冰。

留在地面观察的兰米尔,抬头密切地注视着天空。忽然,他看见无数的雪花飘飘洒洒地从天而降。这些雪花落在他的脸上化成了水滴。

冻得手脚发紫的兰米尔高兴地冲着还在高空的飞机大叫大喊:“谢弗尔,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就这样,谢弗尔发明的干冰人工造雨方法,将呼风唤雨从一个古老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们兴奋地把这一创举称为“给云层播种”。

知识链接

雨的大小

1.小雨:降雨量在10毫米以内,雨滴清晰可辨,落到屋瓦和硬地上不会四溅,雨声缓和淅沥;通常需两分钟后,始能完全润湿石板和屋瓦,水洼形成很慢。

2.中雨:降雨量在1025毫米之间,可听见沙沙的雨声,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到屋瓦和硬地上略有四溅,水洼形成较快。

3.大雨:降雨量在2550毫米之间,大雨时,雨落如倾盆模糊成片,雨滴落到屋瓦和硬地上四溅可达数寸,雨声如擂鼓,水潭形成极快。

4.暴雨:降雨量在50100毫米之间,马路积水。降雨量在100毫米至200毫米之间的叫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叫特大暴雨,地势低处受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