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记学术笔记是个好习惯

记学术笔记是个好习惯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常常发现,有不少研究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懒于做文献卡片,也没有养成记学术笔记的习惯。记笔记不仅是在阅读文献时重要,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更为需要。特别是要抓住自己脑海出现的“一闪念”,即把转瞬即逝的想法和问题立即记下来,记到笔记本上或一页纸上。“灵感”常在一闪念出现,而在短时间内很容易被忘却。科学史上有不少例子,凭借及时记录下来的灵感或一闪念而取得了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我常常发现,有不少研究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懒于做文献卡片,也没有养成记学术笔记的习惯。他们的做法是,把所需要的参考文献复印或下载下来,看一遍,甚至看也不看,往材料袋一装,便“占有”了这篇文章。当检查他们的学术笔记时,给我看的是一些文章的复印件,或者是电脑下载的文献,很少是笔记(记在笔记本上手抄的笔记或记在笔记本电脑的笔记),特别是很少写下自己阅读文献、书籍后的心得体会、疑问、想法和观点。

20世纪50年代初上大学时,学生们都有记笔记的习惯。我迄今还保留着那时的9本课堂笔记本和4本实习日记本。60年代初,我到苏联留学,读书及看其他文献主要靠记笔记。一边读,一边抄,到回国时,光卡片和散页的笔记就有数千页了。

现在看来,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很苦、很乏味的,确实不如用复印机复印,用电脑下载那样方便、快捷、效率高,但我觉得下这样的笨功夫也是值得的。一边阅读摘录,一边思考,深入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必要时伴随着公式推导,把问题弄个一清二楚。思考伴随着抄录,便会常问几个为什么,作者的提法有什么优缺点,论点是否充分……这实际上是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这个功夫并不是白费的。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通过记笔记,可以促使自己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使自己头脑中模糊的东西变得清晰起来,凌乱的东西变得有条理起来,隐藏着的认识空白暴露出来。记笔记有助于巩固记忆:通过记笔记,思维经过加工整理,头脑里形成了系统的思路和表达形式,因而不易遗忘。记笔记还能促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创新意识,长年累月地积累,思维能变得日益敏捷,到写文章时便能信手拈来。所以,做学术笔记,看起来慢,实际并不慢。我的体会是:“看一遍不如抄一遍,抄一遍不如写一遍,写一遍不如讲一遍”。一直到讲课时,才发现有许多地方我理解得并不深刻。

当然,当代青年学人学习不必像我们当年那样记笔记,利用复印机或电脑把重要的文献复印或下载下来,比抄录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我还是建议青年学人在学习和研究时要做笔记。我实在想象不出,研究生可以不做笔记进行自学,光凭脑袋博闻强记就可以了。俗语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的确是很有哲理的话。

记笔记不仅是在阅读文献时重要,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更为需要。记笔记应贯穿在实验工作的过程中,在观察事物的过程和设计计算的过程中。大凡做学问的人,都十分重视资料的积累。搞科学研究的人,应当经常备有一本笔记本,把看到的科学现象,出现的问题,脑海中浮现的想法一一记录下来。记笔记还有助于把研究引向创造过程。故在记笔记时,一要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下来,其中包括得到正确结论前的一些曲折和反复;二要把存在问题记下来,其中包括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见解和猜测。既然是经过一番思考,总会有一些想法或疑问。即使想法不成熟,至少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提供一个更高的起点。

在这里,我还想再一次强调一下:随时把自己思考的问题,甚至是一个想法或猜想记录下来应该成为一个科研人员的习惯。这些问题、想法和猜想也许随后对自己的研究是十分有用的,甚至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基础。特别是要抓住自己脑海出现的“一闪念”,即把转瞬即逝的想法和问题立即记下来,记到笔记本上或一页纸上。当然,这种情况发生在实验工作时,在观察过程中,在设计计算时,不乏笔记本可记。但怕的是一个好念头、好想法来了,手头上正好没有笔记本,连一页纸都没有,没有把自己非常好的想法及时记下来。这就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过一会儿,这个好想法被完全忘掉,白白地丢掉了一个好想法。这是非常可惜的。另一种是竭力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忘掉这个好想法,使自己的记忆库十分紧张,从而干扰了其他想法的思考。

把自己有关科研工作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哪怕是简单几个字)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一个人并不总是处于生理与心理的最佳状态,创造性能力并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灵感”常在一闪念出现,而在短时间内很容易被忘却。所以,一切有心人都应把自己的“一闪念”及时记录在案,哪怕在当时看来多么微不足道,但对未来也许是非常有用的。科学史上有不少例子,凭借及时记录下来的灵感或一闪念而取得了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另外,记笔记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它不但能帮助写作,而且能使自己立刻恢复到过去读书或研究的状态,很快进入角色,了解来龙去脉。即使在若干年后,当你完全忘却当年的思考过程,包括数学推导、实验设计等,笔记本能帮助你恢复当年的理解。我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公式推导的过程和细节(无论对错)都记在笔记本(或笔记本电脑)上,最后整理成为文章发表。现在有时候,我对自己当年写的学术论文的细节、来龙去脉,特别是推导过程不甚了了,只有翻阅笔记本(或笔记本电脑)才能弄清楚。笔记本帮助自己回忆当年科学研究的细节。因之,笔记本对于做学问、搞科学研究的人是很宝贵的。

写到这里,也许年轻的同志会说:老师,您说的记笔记的方法太笨了,太慢了。现在世界已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已经有Internet了,不久的将来,将会有知识信息处理系统、图像信息处理系统、专家系统和第五代智能机……查阅资料可以做到如同自己脑子里记得它一样方便,用不着记笔记了。我的看法是,不管未来的计算机如何发达、先进、方便,但知识的获得和积累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是要通过本人的劳动进行的。如果认为学问都被存储在Internet上(谁知道你需要什么呢?),随时可以提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需要通过自己整理、消化,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那就太天真了。当然,我这里所谓“笔记本”不一定是现今通常的本本和纸张,而是记录在电脑里的“笔记本”罢了。

我衷心希望青年学人养成记学术笔记的好习惯。它将使你一生受益匪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