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怀抱做学问的兴趣和激情

要怀抱做学问的兴趣和激情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科学家的兴趣和激情。研究者只有对科学研究怀抱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才能有望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这个兴趣和激情便是热爱从事研究的事情本身,并不是其他别的东西。这就要求科学研究人员从大局需要考虑。在兴趣和成绩之间,兴趣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暂时取得的成绩。我觉得,没有科学的激情比没有科学的能力更可怕。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最基本的品格有两条:对科学的热爱和难以满足的好奇心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科学家的兴趣和激情。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是创造新知识的工作。研究者只有对科学研究怀抱浓厚的兴趣和激情,才能有望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这个兴趣和激情便是热爱从事研究的事情本身,并不是其他别的东西。“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说的话。一个科技工作者如果不热爱自己的研究,不爱到入迷的程度,没有激情,是不可能有成就的。兴趣是指人对特定的事物或活动所持有的积极的探究性的心理倾向。它既表现了一种正向的态度和情绪,也表现为一种选择性的行为。兴趣是创新思维的营养,是学习的内在因素。兴趣让学习或研究变得不是乏味而累人的事情,而是一种享受。科学家的兴趣各种各样,选择课题,既要从全局考虑,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就个人来说,有的人长于实验,有的人长于理论,有的人长于综合,其中又有自己个人的兴趣。从国家、社会需要以及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迫切需要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理论问题、热门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就要求科学研究人员从大局需要考虑。一般来说,它们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冲突的,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干自己有特长的事,既是有利于科学事业发展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兴趣是入门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竭尽全力地去观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钻研的热情,产生新的联想。在兴趣和成绩之间,兴趣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暂时取得的成绩。只有学习你喜欢的内容,才能找到学习上的感觉,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只有钻研下去,才能出成绩。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如对某一门学科尚未入门,对课题一无所知,开始时自然是很难产生强烈的兴趣。但一旦选择了这一课题,便要强使自己尽可能获得较广阔的基础知识,在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后,便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兴趣。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在中专和工厂时专长是机械设计,机械制图能力较强。我19岁在工厂就发明了一台扁平线圈绕线机。大学时学的是光学,我喜欢光学设计,但大学毕业后我被要求转向研究电子光学,搞夜视。起先,我一点都不懂,但我想,不懂就学吧。等钻进去后,我对电子光学就产生兴趣了,随着钻研的深入,就爱上它了。当然,如果对此学科或课题的研究确实不感兴趣,感到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或者是没有从事此项研究的热情,或者是后悔自己的选择,那么还是放弃为好。我觉得,没有科学的激情比没有科学的能力更可怕。

没有激情不会有任何伟大的成就。科学是相当枯燥的事业。科学家需要夜以继日地思考,重复地试验和摸索,需要从一次一次的失败中总结教训,屡败屡战。许多科学家经年累月地用功,皓首穷思。在旁人看来,这实在太苦了。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枯燥无味、最无乐趣的事。由此可见,科学研究需要充沛的精力、时间和奉献。人们不可能在没有热情的情况下长期从事它。一旦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失去了好奇心与快乐,那必将无功而返。研究是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挑战。但是,科学家为强烈的迷恋所推动,乐在其中,他对科学的热爱和激情使他深入到这个未知世界中。他摸索着前进,感到特别快乐。他的快乐别人既无法体会,也无法领悟。特别是当他偶有顿悟,抓住机遇,发现了事物的奥秘时,他会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