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的球形中心

水的球形中心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解释水滴的中心位置,列奥纳多·达·芬奇以独具风格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随着外形增大和形态变化的水滴的运动。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这一辩论,从其他人中脱颖而出,直接指向普林尼这位长者所信奉的“大海的高度高于群山的高度”,这是地球本身水循环的整个理论的中心所在。海水的表面脱离开地球中心体的表面,获得了重力。

大英图书馆说明

通过一系列的容器绘图及虹吸实验,这一页展示出列奥纳多·达·芬奇将构想的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实践。

这一页的主体部分,列奥纳多·达·芬奇对比了两种计算地球水层中心的方法。在文章上下文中,他区别了“普通水层”和“特定水层”的概念。

列奥纳多·达·芬奇对普通情况和特定情况的区分,是整个手稿中在概念组织上最重要的基本原理。总体来说,普通情况表示永久存在、无任何变化,如几何图形那样,例如,潜在的正圆球形很普遍,而特定情况显示出个例特征,即物体的物理外观。

列奥纳多·达·芬奇指出关于普通水层的两个条件:普通的水在整体上是没有运动的,水层表面界点距离宇宙中心的距离相等。他列举的普通“球形中心”的例子包括:隧道、沟渠、池塘、喷泉、水井、宁静的河流及湖泊、沼泽、湿地及大海。

至于特定水层,“特定水层的中心体现在极其微小的水粒之中,可以从植物叶子上落下的水滴中观察到完美无缺、晶莹剔透的水球。它是那么轻盈,在停息的地方甚至无法伸展,似乎周围包裹它的空气也可以将它撑起——这样本身不会形成任何压力,也没有形成任何根基。”

为解释水滴的中心位置,列奥纳多·达·芬奇以独具风格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随着外形增大和形态变化的水滴的运动。随着表面张力上内部压力不断增大,球形的水滴变得越来越扁。文字和绘图相得益彰,揭示了水滴的圆顶在这些条件下慢慢变平,水滴的表面越来越接近宇宙水层完美的圆形。

这一辩论有信念上的基础,即几何形式从性质上来说最具有决定性。最具说服力的因素是,从引人入胜的水滴曲线开始,然后引申到普通水层的曲线。通过这种引申能力来说明:一旦数量巨大,便可以克服这种表面张力。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这一辩论,从其他人中脱颖而出,直接指向普林尼这位长者所信奉的“大海的高度高于群山的高度”,这是地球本身水循环的整个理论的中心所在。

靠近佛兰德斯西部,大海每6个小时潮汐落差大约为20布拉乔奥。当月圆的时候,潮汐落差大约为22布拉乔奥。但一般情况下,潮汐落差为20布拉乔奥。这明显显示出,潮汐不是由月球引起的。大海每6个小时的潮汐涨落变化,可能是因为亚非欧三洲的河流涨水流入地中海、海面升高所致。河流通过阿比拉和卡尔佩之间的海岬,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将水送入大海。这些河流全部都流入地中海。

这片大海,向北延伸到英格兰岛及北方其他更远的岛屿。海水涨起来时,在一些海湾的入口形成惊涛骇浪并不断侵蚀陆地,好似钻孔一般。海水的表面脱离开地球中心体的表面,获得了重力。这样,当这股水偶然与迎头过来的水流相遇,且前者的冲击力大于后者,那么前者会对后者进行二次冲击;由此形成的冲击浪与已“投降”让出海峡的水流流动针锋相对,且扑向直布罗陀海峡。只要这一状态不被改变,直布罗陀海峡便永远躲不掉这打着旋儿的大水,于是上述河流前阵子刚送入大海的水又被送了回来。这或许就是潮起潮落的原因之一,这一点我在手稿四第二十一个议题中证明过。

当雨水或融雪造成的暗流形成河流后,也可能发生潮汐起落。但是如果这些暗流的源头在大海深处,便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在其源头的地方,大海流出的水可能和河流流入大海的水一样多,即暗流两端的水量相等。这样一来,就导致海水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我曾经观察到两条2布拉乔奥宽的小水沟,将道路和房子分开。两条水流以不同的冲击力度相互冲击,然后汇合,汇合之后呈直角流出,穿过道路下的小桥,继续向前流动。但是,我注意到在水流中也形成了涨水和落水,时而这边高出1/4布拉乔奥,时而那边高出1/4布拉乔奥,说明如下。

第一条水沟冲击力度较大,压倒了对面冲来的水流,从相反的方向使对面的水量增加,造成水面升高。然后水流越过升高的水面,并会从这些较慢的水流中获得更大的冲击力,这股冲击力将胜过原来比较强劲的水流的冲击力度,将水流奋力推回。结果,战胜的一方在其运动中冲击力成倍地增加,进而波涛汹涌的水流流入比较强劲的水沟长达100多英尺,这时候水流慢慢停滞,在远征的波浪边上水面升高。

随着这边的水浪升高,水流在上述水浪冲击后,一起吞并掉这些水,这边的水流获得胜利,将上一股水流赶出去。水流以这种方式继续前进,几乎对桥下汇合的第三股水流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而这股水流受到四种不同的运动影响:前两种是水流或大或小,后两种是在当水从右岸到左岸变动的时候依次发生。

当一股水流战胜另一股水流的时候,水流从大到小变化。因为当第二股水流被第一股水流驱赶撤退后,在桥下涌起大量的水。当战胜的水流几乎耗尽其冲击力、对方的水流也精疲力竭的时候,桥下的水面降低,这时候桥下的水面变得特别低。

当右边或左边的水流获胜,水流在左岸和右岸之间横着来回变动。也就是说,当右边的水流占领上风,水流冲击桥下左边的水岸;当左边的水流占领上风,水流冲击桥下右边的水岸。

如果说这么小的水流中也产生了1/4布拉乔奥的起落幅度变化,那么在大海上,在岛屿和大陆之间的宽阔水道上,会发生何种壮观的景象呢?当水道中的水越大,按照比例浪潮起落的幅度越大。

海浪翻卷退回大海,将风暴从海岸剥离的泥土卷入深海,深海中形成一层一层的岩石。暴风雨后,泥土沉淀到大海底部,因为海底距离海面很远,风暴无法穿透大海,泥沙在海中一动不动,慢慢地变成了石头,有时候变成可以作为制陶材料的高岭土。因为层层厚度不同,一层一层地沉淀下来,呈现出不同的坡度,正如风暴的强烈变化,有强也有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