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院校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化服务

高等院校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化服务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快”对高校图书馆构成一种严峻的挑战。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需求的层次日益多样化,信息来源的途径也日益多元化,信息市场的空间跨度也就越来越大,信息流的速度亦日趋加快,从而形成信息供求动态变化的新循环。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图书馆的职能就是服务,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其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一项极具深远意义的变革。在图书馆工作中,就是要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图书借阅服务工作,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

1.学校图书馆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学校图书馆的情况参差小齐,情况各异。本科院校在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人员配置、馆舍建设方面相对比较到位,图书馆的服务与发展出现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但地方院校,尤其是地方职业院校,由于在建设中缺资金,或者决策者理念的问题,图书馆建设比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特别是一些中小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制约,学校图书馆处于“摆设的地位”。尽管2001年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MT)》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发并管理利用校外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作用。但最终这些学校的图书馆大部分时间门是上锁的,基本不对学生开放。通过分析这些现状,不难看出,学校图书馆的发展、服务与创新还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

2.制约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1)学校的培养模式。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直接决定了图书馆在学校中的核心价值体现问题。尤其是本科院校,其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方位发展,使得图书馆成为学生成才的知识载体和最好课堂。就像一位大学教授讲的,在大学,校长只需要用好图书馆馆长、教务长、总务长就万事俱备了。虽是调侃,细想起来还是很有道理。如果一个高校,学生有的吃、有的住、有的学—图书资源丰富,环境良好,学生课堂之外有一个好的去处,学校的秩序井然,还有什么可愁的呢?回过头来,再看职业院校,由于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所以学校的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图书馆无论是在项目支持、资金投入还是人员配置方面都只能望其项背。至于中小学图书馆,那就更不用说了,看重的是应试教育,为验收中配置的好多图书都形同废纸,图书馆也形同虚设。

(2)认识与服务理念。学校图书馆的举步维艰,可能还源于一些高职院校管理层对图书馆的认识不到位,一般都认为图书馆的重点是收集信息和提供信息,把图书馆视为学校发展中的一把软尺子;更有一些图书馆员把自己定位为教育者而不是服务者,图书馆的行政管理层总是将关注度放在了评估标准上,而不是落实在“读者至上”的服务承诺上。这种认识和服务理念上的本末倒置成为制约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3)管理机制和专业人才。有一些职业院校及广大的中小学,一直把图书馆置于教务处的管辖之下,使得图书馆缺失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导致图书馆的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图书馆没有自主权,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加之图书馆的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更是无从谈起。如铜川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每年招聘的年轻毕业生都分配给了系部或人事办公室,图书馆多年打报告,未要到一个人。馆里的人员结构依然以年长体弱的女性居多,男性馆员仅2名;专业人员只有1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奇缺。回望地方中小学的情况更是让人心寒,中小学图书馆中严重缺乏教师型馆员,根本就没有一位具有新型教育理论和图书馆专业知识的馆员。人才匮乏,给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又一制约因素。

(4)资源建设和资金投入。由于受认识和服务理念的影响,地方职业院校及中小学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很少或者基本没有,这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捉襟见肘。一方面,因为受购置经费的制约和书刊大幅度涨价,致使各类图书馆文献采购的数量严重不足,再加上各馆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资源上的重复建设和人力物力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的问题,年度经费时有时无,导致资源建设滞后,资源信息的时效性和使用价值难以体现。

3.时代呼唤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

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有何要求?这并不是每个与高校图书馆有关的人都能谈论清楚的问题。

(1)信息时代要求高校图书馆转变社会职能。信息时代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一个“快”字:社会节奏加快,知识更新加快,技术产品升级换代加快,甚至人们的语言交流和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加快,为了适应这个“快”字,各行各业都纷纷引入竞争机制,以高效率和高效益来换取生存发展的空间,形成一种以“求快”为目标的生活循环。“快”对高校图书馆构成一种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致使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与物质经济相对应的信息经济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经济的主流,各种社会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服务产品,都在借助信息的力量进入市场,进入流通交换领域,信息自然成了有形或无形商品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需求的层次日益多样化,信息来源的途径也日益多元化,信息市场的空间跨度也就越来越大,信息流的速度亦日趋加快,从而形成信息供求动态变化的新循环。情报信息的这种动态循环,必然产生“优胜劣汰”的优化效应。社会上各种现代信息咨询中心、信息服务机构、调查公司、专业数据库、公用数据传输网络、智囊团、智力开发公司等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形成日益庞大的信息咨询服务产业。它们以崭新的面貌,最快、最优和最好的服务手段,以及先进科学的服务方法,对信息筛选、提纯、加工优化,形成信息成果来吸引用户,争夺市场,扩大占有份额,从而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一种无形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高校图书馆还只是一个“知识宝库”,对书刊来者不拒,或者坐等服务,高校图书馆就会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认为当今的高校图书馆,应该由静态的被动服务变为动态的主动服务。改变“重藏轻用不讲效益”的传统观念,以适应社会信息化的潮流。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来改造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与内容,朝着信息咨询服务业的方向发展,主动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开展具有一定深度的信息化服务。

(2)科学研究需要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日益为国人所理解和接受,它所焕发出来的能量正在成为我国经济腾飞的动力。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科技成果的推陈出新,科学文献的指数增长,成果物化的周期缩短,当今的科研课题和技术开发,已经不是某一个天才科学家的个体劳动,而是囊括众多领域的精英群体的协同作战,尤其是处在市场竞争制高点的高新技术领域,激烈的争夺呈现出一派白热化的场景。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需要其图书馆的服务更新、更快、更全、更准、更主动、更具体、更方便。而以往高校图书馆的传统服务只是以书刊为主体的文献服务,从书刊的收集、加工、典藏到提供等服务活动,都只是停留在书名、刊名的文献外部特征上,即便是深入到文献内部特征,也只是简单的文摘服务。这种单一的服务方式很难深入到文献的具体内容单元中去,因而不能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地揭示文献的内涵,更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对情报信息新、快、准、全的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必须从以图书为主体转移到以资料、杂志、检索工具乃至数据库、联机网络终端服务为主体,深入到每一篇,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一个数据、图形、符号等微观信息细胞中去,将兼收并蓄浩瀚混杂的馆藏文献,深度开发为有用、有向、有序和有效,更具活力的信息,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完善和强化高等学校是信息社会知识成果高产者的形象。

(3)读者群变化要求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随着人们情报信息意识增强,加上高等学校的联合办学,多层次办学和横向协作科研,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不再局限于本校的师生员工或本地区高校图书馆协调网络的成员,而是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高校图书馆读者群的社会化。各机关单位党政干部前来高校进修学习,需要高校图书馆提供有关科学化决策的最新信息;协作单位和工矿企业需要高校图书馆提供极具针对性的最新信息来制定战略策略,协调竞争行动;或者研制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或者进行企业技术改造扩大产销能力;广大人民群众也需要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长才干,学会致富本领。可以说,无论是科学家、教授、研究员、工程师,还是厂长、经理乃至小商小贩、个体户,都需要高校图书馆提供新颖性和针对性极强的知识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社会化了的读者群中,有人会不惜时间,精力和财物,向高校图书馆提出各种各类的情报需求。高校图书馆也只有不断深度开发极有价值的情报信息,才能在众多门类的咨询服务业中赢得生存空间,获得读者的青睐。

(4)教育体制改革促使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化服务。当今社会的变革,促使高等学校向高等学府—教学科研中心—学研产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社会要求高等学校既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又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社会需要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改革的动力。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拥有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活动能力大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作为高校改革的中坚力量。这支队伍的成长壮大,除了课堂教学打基础,社会实践长见识之外,还随时需要高校图书馆输送知识信息,使他们能时时刻刻知晓与己有关的最新专业动态信息和全球市场行情变化信息,因而促使高校图书馆由传统的书海导航转向商海引路,为教育体制改革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4.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利用以计算机和无线电传输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将馆藏文献信息单元化,信息贮存高密度化,服务手段现代化,信息传取网络化,服务内容针对化,服务方式主动化,课题服务跟踪化,服务效率高速化。也就是说,通过电脑的运用,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存贮、传递并把它运用到教学科研、经济和生产中去的一种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服务只是高校图书馆各种社会职能重点的战略转移,而不是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性质的根本改变。我国高校图书馆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开展信息化服务,从而推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自动化、网络化、协调化和整体化的进程。

(1)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的研制,向数据库的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藏书门类众多,内容丰富,除了科学著述之外,同时还拥有各类百科全书、手册、辞典、名录、年鉴、图册等,工具书收录较为齐全,又先后添置有不少计算机,只要稍加整理,规范著录项目,就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文献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组织力量进行深度开发,将其内容单元化后分别输入微机,编成各种检索程序,分门别类地建立文、理、工、经、管、法、医、农、林等不同类型的小型数据库,利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进行数据库联网,为本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开展脱机、联机或国际网络检索服务,努力挖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潜能,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

(2)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呈现稳步增长健康发展的势头,正在努力实现和国际经济的顺利接轨,众多企业公司等经贸实体大步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因而需要大量宏观的国际社会政治信息、经济信息、工业信息、商贸信息、市场营销信息、金融、投资、信贷信息、劳务市场变化信息。我国高等学校也在进入市场,走向世界,同样迫切需要上述情报信息。这种国内外的大环境,要求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潮流,参与决策,针对用户需求,提供各方面的整体性、系统性很强的综合信息服务。

(3)文献再生产服务。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利用馆藏文献资料,尤其是满足校内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可以将部分获取困难、价格昂贵而用户急需的文献资料,在不违背知识产权法的前提下,予以再生产,提供给特定的用户。如建立剪报中心,复印中心,翻译中心等,进行新闻报刊的剪报编辑,外文资料的复印翻译和古籍珍本的翻印等等。

(4)与科技联姻,充当信息中介。技术开发,成果转让和物化生产三者之间,还有个中间环节,就是信息中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就是要在其中牵线搭桥,充当信息中介。为此,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以馆藏文献为依托,根据教研产品情况,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与激活,编成文摘、目录、索引、快报等,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文献资料;另一方面,进行信息集合、序化、优化和技术成果信息的开发、交流与转让,组织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以他们本身的技术成果信息,向科研部门和社会生产单位提供转让;同时又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科研成果及时向社会反馈与传递,减少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提高其成果的时效性。

(5)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定题跟踪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其丰富馆藏,为企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服务。如为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收集相关度较高的文献信息,特别是有关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等适用技术项目的调研信息。为他们提供文摘、索引、摘编、标准、专利、市场行情动态分析以及学科思想、技术原理、实验数据、技术经济指标、数据乃至原始文献等系列服务。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为企业撰写引进技术、新建项目或技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和产销动态述评报告等,甚至.还可配合企业参与产品开发研制、生产或选择目标市场等科学决策活动。

(6)建立人才信息库。当令我国的高等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教育基地,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高校图书馆应与本校组织部、人事部、学生管理部门以及有关的科研单位、厂矿企业、经贸实体等需要用人的单位密切联系,建立关于人才动态变化的信息库,将其作为一种特殊而又最有价值的宝贵信息资源,通过各种媒介,介绍给整个社会,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

(7)开展教育培训,参与社会继续教育工程。高校图书馆应该作为社会继续教育工程的一部分,积极配合学校,组织人力,举办各种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培训班,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继续教育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5.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对策

要发挥图书馆服务育人的最大效益,新形势下必须在服务理念、管理机制、资源建设、人才模式诸方而有所突破和创新。

(1)创新服务理念。Internet在全球广泛而迅速的应用和发展,对图书馆产生着巨大的冲击。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巨大变化,就要改变图书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可喜的是,这几年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服务一体化建设,搞得如火如荼,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网络化建设也不甘人后。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2010年后半年也和当地公共图书馆实现了共建共享。所有这些都表明,一个开放的、有着广阔网络环境支撑的、以共建共享的网络化创新服务理念为手段的图书馆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图书馆,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人生成长中有着小可低估的作用。图书馆应当是学生索求知识、完成自我塑造和自我发展的一个大舞台,这里丰富的藏书和优化的网络资源都是课堂和书本无法呈现的。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小能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教育者,而应当把角色定位为高素质的服务者,只有这样,才能为师生读者及时提供最佳的文献资源服务。

(2)变革管理机制。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必须重视管理工作。管理能把图书馆的核心技能和要素聚集起来,形成整体定力和系统优势,为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力量。我们知道,图书馆管理的三大要素是人才、技术和资源,其中人才是关键。把人用好了,会提升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在网络日渐普及、读者自我查询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图书馆服务的知识性、技术性和社会性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和学校对图书馆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图书馆缺乏育人成才的机制与制度,所以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一样,图书馆也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变革管理机制,引进补充专业人才,加强自身的人才建设和创新培养。

(3)实行竞争上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人员、模式一成不变。安排到图书馆的人员都是小事不做或大事又做不好。这种现象的存在决定了图书馆工作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图书馆的价值难以彰显。借鉴许多图书馆的经验,地市一类的职业学校图书馆也尝试着实行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制和竞争上岗制。只有这样,管理人员为读者服务的态度才会明显改善,其工作的积极性、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日益增强,图书馆良好的工作氛围才会形成。

(4)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学校领导要把图书馆的人员管理和人才培养纳入整个学校人才发展培养战略体系之中,即在人员配置问题上必须加强,必须在进校的青年大学生中为图书馆配置有能力、懂计算机和外语的工作人员;加强图书馆工作中的人力资源建设、服务环境建设;补充业务工作人员,改变人员结构,扭转年龄老化、男女比例失调、专业人员缺乏的局面;对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再进修、再教育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特别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强对馆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可举办培训班,选派业务人员到重点大学的图书馆专业进修,经常参加图书馆学会等组织举办的学术交流会及高校举办的进修班、研究生课程班等。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力争使广大馆员真正承担起“信息资源管理者”“网络信息导航员”“知识导航员”“主题专家”等时代赋予的新角色。

(5)引进必要的专业人才。图书馆要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老实说,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并不重视图书馆的人员配置和培养。在学校的用人招聘上,只着重一线教师的人才引进,很少考虑图书馆的人员补充问题。然而,随着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原有的人才队伍、馆员结构早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图书馆工作。因此,在优化培养现有管理人员的同时,还要为图书馆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特别要引进一些既热爱图书馆事业、能吃苦耐劳并具有创新精神,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现代图书情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6)优化服务设施。搞好信息资源建设是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图书馆如果没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服务教学、服务社会就是一句空话。

①加强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每年学校都要对图书馆给予一定的资金投入,而且要逐年增加,避免有钱时给一点,没钱时就一分也不给的做法。一些学校在评估时才加大投资力度,造成图书馆在一段时间内突击花钱、文献资料突击购置,而评估一结束,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又成了零,一些急需的文献资源无法购置,这实在是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小可取的做法。图书馆要根据现实的和潜在的读者需求,在加强基本馆藏建设的同时,加强重点专业与特色馆藏建设,同时要把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好,确保文献资源的可持续建设。

②优化各项服务设施。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的网络化特点非常明显,对图书馆服务的技术要求难度也在加大,因而优化服务设施、搞好网络建设就成为学校图书馆的一个无法完成的现实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涵盖3方面的内容:一是选好图书馆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的着眼点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对书刊文献的管理,而在于能提供什么样的内容(馆藏资源、联合目录资源、数据库资源等)和实现什么样的服务(个性化服务、推送服务、定题服务等)。二是搞好网络建设。现代化理念上的图书馆服务,必须依赖良好的网络通信设施,关于这一点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建设好图书馆内的局域网;第二步要力争实现与校园网、地区行业网的对接。三是在建成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加强数据库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只有这样,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工作才能得以实现。

③转变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对图书馆建设不够重视。或者说,老师也提倡学生阅读课外书,但学生根本没时间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久而久之,学生对图书馆缺失了感性的认识。一些职业院校因为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真正到图书馆自己学习、自己涉猎课外知识的时间部分有限,学校图书馆的教育服务职能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在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图书馆,并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营造良好地校园读书氛围,那么学校的学生管理,老师的教书育人环境就会大大改观。所以,在我们谈图书馆工作服务与创新这个话题时,我们不只是要强调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人才创新、服务资源创新、服务设施创新,还要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因为,在学校讲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要围绕读者来考虑。从开馆时间到馆内布局,从服务态度到服务内容,从服务策划到服务质量的评价,都要谋求用户的最大满意度。而要实现这一目的,转变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就是一个需要我们研究的话题。

总之改革是动力,管理是根本,创新是灵魂。图书馆管理与创新是时代所需、学校增强办学实力和培养人才所需。只有靠科学管理和不断创新,才能提升学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才能凸显学校图书馆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核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