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发展

美国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发展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4年国会图书馆获1300万美元资助用于将其全部馆藏数字化,目的是使国会图书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重要的信息源。IBM公司的数字图书馆方案是一套可伸缩的多媒体管理方案,能将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信息转换成数字化形式,并通过因特网向全球发布,包括内容的创建和获取、存储和管理、检索及查询、信息发布、权限管理五项功能。会议将11项示范计划之一的全球数字图书馆计划与数字博物馆计划等确立为全球信息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图书馆首先是由美国人创建出来的。美国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最为重视,起步最早,取得的成果也最多。

早在198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就开始了光盘试验项目,旨在探索电子文献图像技术和光盘存储在图书馆文献保存中的应用。

1988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伍尔夫撰写国际合作白皮书,正式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1991年,美国俄亥俄州政府做出了启动俄亥俄网的决定,计划投资2500万美元建立州内图书馆网络中心,该网络定名Ohio LINK。

1992年美国在制定“高性能计算机与通信(HPCC)”国家攻关项目中,第一次将发展数字图书馆列入“国家级挑战(National Challenge)” 项目之一。

1994年6月,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召开了第一次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会议,会议的主题是“第一届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年会”。

1994年9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宇航局(NASA)和国防部高级研究署(ARPA)联合公布了《数字图书馆倡议》,领导、组织和资助美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于1994年9月决定投资2440万美元进行为期4年的“数字图书馆创始计划”(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DLI),在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圣•巴巴拉分校6所大学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分项研究,每一个分项目都将作为数字图书馆理论研究和建立模型的基地。其目的是在4年内,完成多媒体分布式服务器、智能检索系统、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面向目次的浏览器与搜索技术、超级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级文本标记语言HTML等。

1994年10月,美国国会图书馆推出数字化项目,将使该馆馆藏逐步实现数字化,并领导与协调全国的公共图书馆、研究图书馆,将其收藏的图书、绘画、手稿、照片等转换成高清晰度的数字化图像并存储起来,通过互联网供公众利用。

1994年11月,美国国家图书情报科学委员会又主办召开了“第七届国际情报新技术大会”,会议在美国的弗吉尼亚亚历山大城举行,大会对“全球数字图书馆”(Golobal Digital Library)问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1994年国会图书馆获1300万美元资助用于将其全部馆藏数字化,目的是使国会图书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重要的信息源。

1995实施的“美国记忆”项目(American Memory Project,1989—1995)把反映美国历史、文化和立法方面的照片、文字手稿、音乐、电影、图书、图片、乐谱等资料转换成电子格式,供网上检索,至今已有21万件资料实现了数字化转换。该图书馆还有一个宏伟的设想:建设一个国家数字图书馆,将全国所有的公共图书馆、研究图书馆所收藏的各种载体形式的文献资料全部转换成数字信息,通过网络传输,使任何一位读者都能够存取和利用。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非常积极,如IBM公司1995年发起“IBM Digital Library”的倡议,旨在利用自己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各种形式的信息拥有者,通过对信息的处理、转换和传递,使这些信息不再孤立在各个图书馆中,而是在全球网络上传播,从而体现出信息的最大价值。IBM在1996年推出了AIX平台的数字图书馆方案,在1997年又推出适应NT平台的“Digital Library Version 2”。IBM公司的数字图书馆方案是一套可伸缩的多媒体管理方案,能将音频、视频、图像、文本等信息转换成数字化形式,并通过因特网向全球发布,包括内容的创建和获取、存储和管理、检索及查询、信息发布、权限管理五项功能。IBM公司的数字图书馆方案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商品化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洛杉矶市立图书馆、佛罗里达州立图书馆以及国内许多图书情报机构都采用了IBM公司的数字图书馆方案。

美国其他的一些机构也进行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例如1990年贝尔实验室开发了“Right Page Service”数字图书馆系统,目的是为该公司的员工提供一个专用窗口,使他们能及时获得所需的内外信息。始于1989年的Core数字图书馆项目正式名称是“化学联机检索实验”项目,由美国化学会、贝尔通讯研究所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共同合作建立一个能提供化学文献信息网络检索的数字图书馆。

1995年,美国最著名的计算机生产商IBM公司发出了“IBM数字化图书馆”的倡议,计划帮助各种类型信息的拥有者,使他们的信息能在全世界的网络上传播。

1995年2月25~2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了全球信息社会讨论会,这次讨论会被视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会议将11项示范计划之一的全球数字图书馆计划与数字博物馆计划等确立为全球信息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春,美国又开始实施数字图书馆创新(DLI)二期工程,新增四个参与单位,它们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人文科学基金会(NEH)以及著名的美国国会图书馆(LC)、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首期投入为4000到5000万美元,预计今后可增加到数十亿美元。

1999年2月24日,美国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PITAC)在给总统《信息技术研究:对我们未来的投资》的报告中提出二十一世纪美国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四项重点,其中在前两项中均专门提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001年2月9日,美国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PITAC)向新上任的布什总统提交了3份报告,其中之一就是《数字图书馆:对人类知识的普遍访问》。在此报告中,PITAC提出,“我们相信数字图书馆能够支持本委员会1999年2月的报告《信息技术研究:投资未来》中提出的所有‘国家挑战性变革’,这10条挑战性变革是所有公民能够融入信息时代并从中受益的基本先决条件。数字图书馆将在这些变革中扮演核心角色,每一种变革都会利用或需要数字图书馆才能成为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