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古斯大爆炸事件

通古斯大爆炸事件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遭遇了空前的难题。事实和直觉告诉人们,通古斯大森林所蕴含的神秘,早已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2月22日,发生了著名的布勒斯特UFO事件。1908年6月底,由地理协会会员马卡连柯带领的考察队正好在石泉通古斯卡河大爆炸的中心地带进行勘测。这成为通古斯事件中迄今为止最引人深思的谜中之谜。

文_周晓珊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时光如梭,弹指间100年匆匆而过,1908年发生的通古斯大爆炸转眼已是百岁之龄。它也许可以称为人类历史上受到关注最多、研究时间最长、各派观点争执最热烈、研究难度最大的问题。为了找到答案,人们进行了几十次考察,发表了几百篇科学论文,有几千名研究人员介入,提出了上百个推论。并且,只要谜底没被揭开,这些工作就会继续下去。可是这些努力只是让事件变得更加神秘,它们除了一次次带给人们更丰富甚至相互矛盾的资讯外,并未能解答那个似乎很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到底发生了什么?

虽然只是历史的一瞬间,100年却是一个人不能承受之轻。整整一代人已经过去了,但对通古斯爆炸事件,人们能够确定的仅仅是少得可怜的几点事实:①1908年6月30日一个宇宙体飞过大气层;②发生在北纬60°53′和东经101°53′的空中爆炸;③气浪;④爆炸地点森林倒伏;⑤爆炸中心林木被灼伤;⑥地震现象;⑦电离层的磁暴;⑧欧洲西部观察到的大气层的奇异光现象。

人类遭遇了空前的难题。事实和直觉告诉人们,通古斯大森林所蕴含的神秘,早已远远超过人类的想象。正因如此,人们才怀着强烈的兴趣,不放过每一件可能与爆炸有关的事件。而在1908年这个自然界奇异现象异常活跃的年份里,也确实还发生了许多找不到解释的事情,它们与通古斯大爆炸一唱一和,为人类演绎了一出绝无仅有的“猜谜大联欢”。

1908年的春天,大西洋上空大气层里就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厚厚的尘埃,欧洲的春汛也异常严重,而瑞士更是在5月底下了一场暴雪。2月22日,发生了著名的布勒斯特UFO事件。这天早晨,在俄罗斯与波兰边境接壤的布勒斯特市的晴空中,东北方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发光点,它很快就变成一个V形物体,拖着两条长长的“枝条”,飞快地从东向西飞过。这个不明飞行物最初发出刺眼的亮光,然后慢慢减弱,同时发光点变大了。半小时后,不明飞行物在人们的视线中变得模糊,又过了一个半小时,它完全消失在空中。

这年的春、夏、秋季,全球各地观察到的流星案例是往年的很多倍。此外,有关记录还表明,从1908年4月起地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上空的臭氧层曾有过严重破坏,形成的臭氧空洞宽达800千米~1000千米,仿佛给地球穿上了一条腰带。

通古斯大爆炸前夕发生的一些事情更非同寻常。

1908年6月17日~1908年6月19日,在伏尔加河中部流域,天空出现了极光,而正常在那里是根本不可能看见这个景象的。人们在天上看到幽灵般的东西,每当那些东西消失后,便会刮起大风。人们恐慌地涌向教堂,认为天上的异光是最后的裁判日来临的前兆。

从6月21日起,在欧洲很多地方和西西伯利亚的空中,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甚至在夜里都能看到彩色的霞光。尤其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这个现象更为突出。长长的银色的云从夜空的东边延伸到西边,发出明亮的光芒。类似的景象只有在雅瓦岛附近的克拉卡道火山1883年8月喷发时,在火山喷发后的空中曾出现过。

6月30日,在爆炸发生前7小时,英国人舍克尔顿带领的考察队在南极艾伦布斯火山区观察到耀眼的极光。

通古斯爆炸发生后,很多学者并不同意将它视为陨石坠落。原因很简单:如果这是陨石的话,它的重量按推算至少在30000千克以上,那么碰撞留下的陷坑其直径最少应有2千米,深度最少应有几百米。但是,多次的考察不仅没有发现撞击坑,就连陨石的碎屑或其他蛛丝马迹都没有找到。考察队员只在现场发现了面积达2150平方千米的呈蝴蝶形对称的倒伏森林。考察中,人们还发现在距断定的爆炸中心150千米的东南处,还有一片方圆20千米的倒伏林,而在西北100千米处发现了直径为200米、深度为20米的环形山。

大爆炸造成的破坏区域呈斑点状分布,爆炸的气浪摧毁了一些地区,同时又保留了一些地区。只有在树干很低的那部分才有被大火焚烧的痕迹,如果是坠落的陨石造成的,它的痕迹刚好与此相反。

爆炸后现场并没有勘测到放射性超标,奇怪的是,在1908年后生长出的树木里,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却超过标准。地表的放射性测量也在标准之内,在检查时没有找到任何陨石性质的物质。但是,在事故现场的沼泽地下,勘测到高含量的地球上罕有的化学物质。

700余名目击者的证词中,不明飞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互矛盾,似乎不止一个天体从由南至东那一大片天空飞过来,可是又没有一个人同时看到过两个飞行物体。

从对现场提取的上千份样品的测试表明,遗落在茫茫泰加林中的外来物质不可能超过2000千克,而天文学家、科学院院士费辛科夫甚至认为陨石在进入大气层前的重量达到了1 亿千克。

最奇怪的是,人们发现这个所谓的陨石在爆炸前改变过运动方向(达到了35°)和速度。作为自然天体的陨石,是不可能做出这种动作的。最起码,能使陨石改变运动方向的条件根本不存在。

有艾温克目击者回忆说,灾难发生后,有的坚硬的地表变成了沼泽;而爆炸后不知从哪里来的水,如同火一般烧灼了人和树木。

1908年6月底,由地理协会会员马卡连柯带领的考察队正好在石泉通古斯卡河大爆炸的中心地带进行勘测。在从档案中找到的考察工作日志中,记载了他们的工作内容:为卡通卡(当地人对石泉通古斯卡河的叫法)河岸拍照、测量其深度、测定航道等等。但是在查找出来的工作日志中,没有任何关于异常现象的记录。这成为通古斯事件中迄今为止最引人深思的谜中之谜。距离大爆炸中心仅65千米,马卡连柯的考察队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听不见爆炸的巨响,看不见闪电的强光,感觉不到大地的颤抖……

普遍认为,对通古斯事件的研究始于1927年库里克带队的第一次考察。很少有人知道,实际上大爆炸现场的第一位造访者是维雅切斯拉夫·施石科夫,当地公路局的一位工程师。他和自己的同事于1911年到达了爆炸中心并发现了折倒在地的大片森林。他对通古斯大爆炸的报告,被沙皇俄国的官僚们束之高阁,所以没有什么人了解到他记录的一件怪事:施石科夫发现,在自己之前已经有一个考察队到过此地,当地居民在1909年看到过那些人。施石科夫后来千方百计四处询问,想知道那些人的情况,但没有打听到任何具体消息。只有邻村的邮递员回忆说,那些人带着一些沉重的铁箱,并且还在1908年的5月,即爆炸前1个月就到了这里。他们不仅没有告诉别人铁箱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就连进茫茫泰加林需要的当地向导都没有雇用。在大爆炸发生后,那些来历不明的人在林子里还继续待了大约半年,直到1909年初才离开。听起来那些人仿佛在迎接了大爆炸之后继续留下来执勤,清扫了现场不应留下的痕迹……

曾有人试图解释说,那些来去无踪的人可能是偶然到这里的寻宝人,为了逃税,所以很神秘。但他们的行为举动,出现和离开的时间、地点,与紧接着发生的重大事件是那么严丝合缝,实在难以让人相信这是纯粹的巧合。

还有消息说,沙皇政府在爆炸发生的第2年,即1909年,也曾组织前往通古斯考察,但人们却从来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的文献记录,似乎考察队进入茫茫泰加林后就神秘地失去了踪迹……

1942年,“二战”刚爆发不久,通古斯地区的居民们抓住了一个脸色苍白的人。其实,在受大自然眷顾、肤色红润黝黑的当地人看来,脸色苍白的人都很可疑。但是这个人不仅可疑,还很奇怪。他声称自己是个地质学家,请当地人指点到爆炸现场的道路,而且要给当地人支付钱。在那个年代,纸币对泰加林的居民而言形同废纸,大家都是用子弹、白酒和粮食来进行交换。人们马上就明白这不是“自己人”,于是将他交给了政府。

原来,这个假地质学家是个“法西斯分子”,即德国人,不过他不是什么间谍,也不是“二战”的逃兵,而是在柏林的一间研究所从事神秘事件研究的工作人员。更详细的资料人们没有问出来,因为这个研究神秘问题的德国人,奇怪地吊死在自己做的一条短短的粗绳上。

在1908年春天,德国、英国和俄罗斯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不健康的风潮。圣彼得堡的警察当局得知,有人在准备实施某个可怕的事件。而在英国,“金色黎明”成员A.柯南道尔不小心说出在夏天会发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民间开始出现奇怪的传道士,宣传世界末日和魔鬼的降临。施虐狂犯下的以信仰为借口的杀人案例激增,1907年全年才5例,而仅1908年5月~6月就有67例。人们很明显地在等待某种事情的发生,只是一些人等待的是可怕的事情,另一些人等待的是“主的降临”。

20世纪80年代,人类进入电脑时代,苏联科学家们决定借助新的技术重现事件情景。他们将1000余条目击证词输入电脑,计算的结果是:当时天空中曾有两个迎面飞行的巨大的宇宙体,只是它们各自的飞行时间间隔几个小时;或者空中只有过一个宇宙体,但是它在空中完成了一系列的“人为的动作”。

这些事件和通古斯大爆炸有什么千丝万缕的联系?诸多的疑问和大爆炸的研究环环相扣,一环解开,全盘皆明。苏联著名的通古斯爆炸研究者、著名作家、地外文明飞船爆炸说的创立者卡赞采夫曾阐述过一个有趣的观点:“通古斯爆炸的地点,选在人迹稀少的偏远森林,这是事发偶然还是事出有因?要知道,如果灾难提前40分钟,圣彼得堡将从地球上消失,而如果晚发生44年,引起的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核战争。”偶然和必然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或是有多近?1908年的偶然和必然,真的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吗?

100年来,通古斯已经成为神秘的代名词,它见证和记载了人类千载难逢的宇宙天体事件。它不是远古无法考证的抽象概念,这块实实在在的无价土地离我们之近触手可及,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亲自前去用双脚丈量,用双手触摸,用双眼观察,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它的神奇。你可以站在那棵迄今已有280岁的灾难树旁,抚摸着它历经沧桑的干枯之躯,聆听它百年来反复诉说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