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人的城市规划水准(古代城市的建筑水平)

古人的城市规划水准(古代城市的建筑水平)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代王城的遗址经过测量,整个城市的周长大约有7公里。这个等级有别的城市规划原则,对隋唐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发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城市规划依据一定的行政建制的格局,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城市平面为矩形,宫城居中偏北,整个城市的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宫室和官署等分布在南北中轴线的两侧,城内的道路呈棋盘格的样式,每一棋盘格称为坊。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汇集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大成。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我国宏观的城市规划正在通过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来实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误区,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规划这门学问,很早就有了,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理念。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城市。当时的城市规划虽然比较简单,整体布局已有了初步的划分,以都邑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宫署区、居住区、农业区等。商代王城的遗址经过测量,整个城市的周长大约有7公里。

周代时,对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有了较明确的等级差别。据《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城市的大小,道路的宽窄,城墙的高矮和建筑物的颜色都和受封者的等级相适应。这个等级有别的城市规划原则,对隋唐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发生了很大影响。

关于城市的选址,商周以来,都用占卜的方式确定。对此,管子提出了异议,他说,“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主张城市的建设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形,以免受旱涝之害,节省开渠引水和筑堤防涝的费用。这种规划理念,其实应该算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倡的生态环保式的城市规划了。

受此影响,中国一些著名城市的选址,如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都经过了周密细致的考虑。千百年来,这些城市虽然遭受了不少自然灾害的侵袭,以及战争的殃及,但经过不断的改建或扩建,仍然延续到了现代

春秋战国时的城市规模已经很大了,功能也比较复杂。当时的都城规划大多采用大小城相结合的方式,有着“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战略思想。从我们现在发掘考证的古城遗址来看,这些城市大都有王城和外郭两个部分,比如,曲阜鲁国的古城,王城在内,和外郭结合起来,呈“回”字形的整体面貌。

从秦始皇起,城市在规划上,很大程度上同当时的行政建制郡县制相适应。如全国性的中心城市是秦朝的首都咸阳,地方性的中心城市是州郡的治所,到下面基层,是数量很多的小县城。这种城市规划依据一定的行政建制的格局,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当时间从西汉延续到三国时期的时候,魏国首都邺城的规划,已经有了很明确的整体观念,以主干道和宫殿建筑群为中轴线,整体布局有着鲜明的功能区分,有着处理大尺度空间的丰富艺术手法。这种整体和个体相结合的规划理念,也是我们现代城市规划中比较讲究的。

南北朝时,北魏的首都,从今天的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在原东汉洛阳城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在东、南、西三面大规模地扩建了居住里坊和市,形成王城居中偏北的布局。这对后来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公元582年,“城市规划家”宇文恺制定了隋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城市平面为矩形,宫城居中偏北,整个城市的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宫室和官署等分布在南北中轴线的两侧,城内的道路呈棋盘格的样式,每一棋盘格称为坊。长安城的规划和建筑展示了唐代高超的规划和建筑水平,是中国古代前期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日本和朝鲜等国的都城和一些城市在建设上都仿效了长安城的这种规划布局。

宋代的开封原来是漕运重镇。五代时和宋初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形成了宫城居中的布局。这种布局方式影响了后来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规划。

元大都的规划吸取了春秋战国时的规划思想,并因地制宜,做了适当的处理,采用汉族传统的规划原则,布局严谨,对称美观,南北和东西的两条中轴线交汇于城市的中心。明代的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汇集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大成。清代继续作为国都,并在远近郊区修建了不少园林和别馆,使北京城成为中国封建时代规划和建设的杰出典范,受到全世界瞩目称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