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质库到钱庄(古代最早的银行)

从质库到钱庄(古代最早的银行)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银行”是办理存款、贷款、汇兑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到了南宋乾道六年,建康城内的“银行”规模很大,已经成了“市”。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近代银行是由西方传来的,但是从事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早在南北朝时就产生了。南北朝时寺院里的“寺库”便是最早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没有停业的也被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

“银行”是办理存款、贷款、汇兑等业务的金融机构。“银”是明朝后期最主要的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

早在唐宣宗时期,苏州就出现了“金银行”这个词。北宋人写的《教民十六事》中第六条为“银行轧造吹银出卖许多告提”,这是“银行”一词单独出现最早的时间。到了南宋乾道六年,建康城内的“银行”规模很大,已经成了“市”。到了景定元年,竟成了一条繁华“银行街”。不过这里提到的“金银行”和“银行”都是经营金银首饰、器物的商铺或手工作坊,和现在的首饰店、珠宝店差不多。直到近代,太平天国洪仁轩所著的《资政新篇》里才第一次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

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被清政府授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此外还代收库银及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大清户部银行”是我国最早的官办银行,建于公元1904年,后来改称“大清银行”,现在的名字则叫做“中国银行”。近代银行是由西方传来的,但是从事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早在南北朝时就产生了。南北朝时寺院里的“寺库”便是最早的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百姓向“寺库”质押典当物或布施物品,而“寺库”便放款给贫苦人士,只收取微薄的利息,甚至分厘不取。这制度一直流行至宋元,只是名称有异,宋朝称为“长生库”,元朝称为“解典库”。这是寺庙宣扬佛法经济方式。不过寺庙只是兼营金融业务,“僧人”做银行家似乎难以称职。看准了其中商机的官僚、贵族、商人纷纷创办专门的借贷机构——“质库”。“质库”亦称“质舍”、“质肆”、“解库”等,典质者将财物抵押给“质库”,折价后换取押款,到期后还本付息,将原物赎出,如到期不还,质物即被没收。

一般情况下,质物的估价总是大大低于其实际价值,加之利息,因此经营质库有着丰厚的收益。看到民间经营质库发财,到五代时就出现了官营质库。到了明清时期,质库被另一新型的借贷机构──“当铺”所取代。

唐代时还出现“柜坊”,专门为人保管钱财等贵重物品,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便是早期的存款业务了。北宋时期的“柜坊”或“铺户”不但经营存款业务,还开展了汇款业务,而汇款的凭证被称为“交子”,于是这些铺户被称为“交子铺户”。“交子”后来具有了流通功能,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到了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求量大增,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并把这个作为一种产业,开立“钱铺”,这也就是最早的“钱庄”,也可以叫做“票号”或“银号”。一些规模大、实力雄厚、信用度高的“钱铺”签发的钱票可以像货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

明末清初时期,为适应社会的需要,钱庄扩大了经营范围,不仅经营银两的汇兑,同时也吸引存款、放款,和近代银行已经非常类似。成立于清道光三年的日升昌票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后来业务还发展到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闻名。

清末民初,随着社会形势不断恶化,近代银行兴起,钱庄、银号的经营往往困难重重,民国时经常有钱庄倒闭。解放后,钱庄多数停业,没有停业的也被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而今天仍然非常活跃的那些地下钱庄,则是从事洗钱等犯罪的工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