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路费叫“盘缠”(“盘缠”这个说法的来历)

为什么路费叫“盘缠”(“盘缠”这个说法的来历)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说到路费的时候,往往会叫做“盘缠”,但从字面上来看,这两个字似乎和金钱、道路都没有什么关系,那么,路费为什么会被叫做“盘缠”呢?“盘缠”这个词,大约产生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后来随着宋朝的南渡而流入南方。“盘缠”刚开始指的是日常费用,生活开支。但是,路费或旅费为什么又“盘”又“缠”呢?

无论古人和今人,出门在外,都知道要有备无患,所以路费不但要好好做准备,而且越多越好。俗话中说的“穷家富路”,就是这个意思。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说到路费的时候,往往会叫做“盘缠”,但从字面上来看,这两个字似乎和金钱、道路都没有什么关系,那么,路费为什么会被叫做“盘缠”呢?

“盘缠”这个词,大约产生于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后来随着宋朝的南渡而流入南方。“盘缠”刚开始指的是日常费用,生活开支。王溥《五代会要》中有记载,“共十一文足,充备仓夫斗袋人夫及诸色吃食、纸笔、铺衫,盘缠支费”。

到后来,“盘缠”就专指路费了。经考证,至少元代就已经常在口语中使用了。《古今杂剧》载有元代张国宝编的《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其中有句台词是这样的:“我往京去无有盘缠,怎生是好?”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中,“盘缠”一词出现更多。

但是,路费或旅费为什么又“盘”又“缠”呢?其实,这和古代铜钱的制式有关。中国古代的铜钱制式是圆形方孔,即圆形古钱中间有方孔的金属硬币,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穿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吊钱或一贯钱。昆曲《十五贯》就是讲述的“十五串铜钱引发的血案”。

古时人们都是直接用金、银、铜钱交易的,最早的纸币——交子也是在北宋后才出现的。于是,人们在出远门办事探亲之时,只能带上笨重的成串铜钱。但是,带着沉甸甸的钱财出门毕竟心里不踏实,不敢随便乱放,怕闹不好还没到目的地就被贼盯上了。

所以,和现在人往鞋垫下放钞票一样,古人把铜钱盘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安全,这把出门的费用又“盘”又“缠”的过程,也就指代了旅费本身,叫“盘缠”了。

尽管后来纸币出现,到我们现在,都是“一卡在手走遍神州”了,但是,“盘缠”的词义却一直保留下来,至今仍然有不少人在实际生活中将路费或者旅费说成“盘缠”,也算是约定俗成的。不过,恐怕是没有人会将钱缠在腰间了。

这样说起来,现在人们把钱叫“猫腻”,很多年以后,会不会有后人也要仔细考证一番,才弄清楚里边的来龙去脉呢?可见,词语的生命力,是需要在不断的传承中才能保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