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车的流水账(古代的车辆制造业)

古代车的流水账(古代的车辆制造业)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状况下,西周的车辆制造业有了重大进步。特别是到春秋战国时期,车辆制造业有了更快的发展。小车除了贵族出行乘坐,主要是战争中使用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中国的车辆制造业在技术和工艺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唐宋之后,车辆的制造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在高级车辆的制作和改进上反而没有更多的重视,车辆制造业的技术重点也逐渐从载人转到了载货。

我国大概是较早使用“车”这个交通工具的国家。相传,大约在4600年前的黄帝时代,古人就已经发明创造了“车”。在大约4000年前的薛部落更是因为擅长造车而闻名当时。根据《左传》的记载,薛部落的奚仲担任的夏王朝“车正”这个官职。在《墨子》、《荀子》、《吕氏春秋》中也记述了奚仲造车的故事。

在夏朝,“牧正”主管马牛的牧养驯育与使用,“车正”主管战车、运输车的制造、保管和使用。可以认为,这“车正”和“牧正”,便是我国早期的主管交通的专职行政人员,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交通部长。

夏朝末年,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同样打起了“恭行天之罚”的旗号,作战中使用了更多的牲畜和战车、运输车。到后来,商朝建立,战车的使用已经很普遍了,制造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当时所造的两轮车,已经相当精美了。

周武王推翻商朝之后,除了大封诸侯,还接受周公的建议,修建了东都洛阳,开凿道路,制造车辆,发展交通事业。在这样的状况下,西周的车辆制造业有了重大进步。《说文》上说,商代把三匹马拉的车,叫做骖;周代增加了一匹,叫做驷。河南浚县辛村周墓出土车12辆,马骨竟为72架,说明已有六匹马拉的车。特别是到春秋战国时期,车辆制造业有了更快的发展。

先秦时代的车,总的说来分为两类,除了“小车”外,还有“大车”。用马拉的车箱比较小的叫“小车”,也叫轻车或戎车。用牛拉的车箱比较大的叫“大车”。小车除了贵族出行乘坐,主要是战争中使用的。战国的时候,由于车战的发达,一个国家强弱往往能通过战车的多少表现出来,有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车同轨”,中国的车辆制造业在技术和工艺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秦始皇在五次大规模的出外巡游中,依靠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车。

到了汉朝,车辆的制造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单辕车逐渐减少,双辕车逐渐得到普及,车辆的种类也增多了,而且从“军用”转向了“民用”,主要用于载人装货,而不是战场了。唐宋之后,车辆的制造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不过到了宋朝,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渐渐兴盛起来。在高级车辆的制作和改进上反而没有更多的重视,车辆制造业的技术重点也逐渐从载人转到了载货。明清时期除了陆续出现许多新型车辆和异型车辆外,还出现了带帆的车,就是在车上加上帆,利用风力帮助前进。清朝还出现了“轿车”,结合了马车与轿子的长处,外形像个轿子,却用马和骡拉着行走,估计就是官员贪图享乐的灵感迸发出来的结果。

不但造车是一门学问,驾车也是一门学问。在春秋时期,孔子在其教学体系中就设置了“御”这一科,文献资料中也记载了不少关于驾车高手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