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特困户的“廉租房”(古代也有“廉租房”吗)

古代特困户的“廉租房”(古代也有“廉租房”吗)

时间:2022-02-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我们常说的“廉租房”,指的是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属于一种社会福利。后来可想而知,朱元璋的“廉租房计划”最终流产了。在北宋的时候,这种专门为穷人安排住房的机构叫“福田院”,也有点我们今天“收容机构”的影子。可以说这个机构,是兼有了“收容救助站”、“养老院”和“安置房”等多种行政功能于一身。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财政问题。

现在我们常说的“廉租房”,指的是政府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属于一种社会福利。那么,在古代,流离失所的百姓,是不是就只能落得“上无片瓦遮身”的境地呢?

古代的皇帝,其实也不都是那些听说老百姓没粮食,就胡乱出点主意说可以多吃点肉的昏君。历史上,有一些皇帝,对这些穷苦百姓,不管说他是为了统治稳定,还是真的有仁爱之心,也是积极采取了措施的。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经下过一道圣旨,要求在南京找到一块空地,建造房屋260间,用来给当地无家可归的人居住。过了一个月,他又命令把华亭县里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用来给没房子的人居住。

皇帝的命令当然不是儿戏,臣子们很快就圆满完成了任务。朱元璋是穷苦出身,应该说他对底层生活还是有很大的了解和同情的。所以,在这两个“试点工程”成功后,他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了。他说:“全国百姓,只要没房子,咱国家就给他造房子住。”这下子,地方上可就苦不堪言了。毕竟,这可是笔巨大的开销啊,皇帝的“愿景”是不错,但对于百废待兴的大明王朝来说,可行性实在是不高。

后来可想而知,朱元璋的“廉租房计划”最终流产了。可是,早在宋朝,就有皇帝进行过免费的“廉租房”试验,从宋仁宗到宋高宗,都做过这方面的努力,还基本上搞得很成功,尤其在南宋,差不多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地市,都有房子可以让穷人免费居住。

在北宋的时候,这种专门为穷人安排住房的机构叫“福田院”,也有点我们今天“收容机构”的影子。当时北宋在开封建有四家“福田院”,假如有流民跑到了开封,满街乞讨,定会有碍观瞻。所以,就会被安排到“福田院”里,不但提供免费的住处,还可以免费吃饭,免费看病。

不过,和“收容”不一样的是,“福田院”不但管外地的流民,也管本地的穷人、孤寡老人,只要你没有房住,没有人管你,就可以进“福田院”了。可以说这个机构,是兼有了“收容救助站”、“养老院”和“安置房”等多种行政功能于一身。

不过,“福田院”的承受能力毕竟有限,所以,慢慢地就吃不消了,于是,在南宋进行了改革,取而代之的是三种福利机构,分别叫做安济坊、露泽园、居养院。

安济坊主要功能就是医疗保障,没钱请医吃药的百姓,进安济坊可以领到免费的医药,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这和现在的慈善医疗机构差不多。

露泽园主要功能是收埋尸体。穷人家里死了人,没钱买坟地安葬的很多,所以才有那么多“卖身葬父”的故事,露泽园这样一种慈善的福利机构,可以帮助穷人完成丧葬大事。

居养院的功能跟露泽园、安济坊完全不同,它纯粹是一个住房保障机构,就像北宋的福田院一样,孤寡的老人家你就放心去居养院安家、养老去吧。逃荒的农民,到了京城或者其他城市,嘉兴、绍兴,也可以去居养院安家落户,不用在街上流浪了。

这几位皇帝,还是都很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估计都读过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吧。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财政问题。所以,他们所推行的住房保障政策,最终也没有改变“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阶级社会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